第82章 明勁,暗勁,化勁

小說:象形傳奇 作者:文武雙全yhj

由於此段文字易懂,其內容以前也都介紹過,這裡不再介紹。只是希望大家知道內家拳與丹道之術的關係,而不要再去練荒唐的反科學的意念和鬆懈了。

1、明勁

明勁者,即拳之剛勁也。易骨者,即練精化氣,易骨之道也。因人身中先天之氣與後天之氣不合,體質不堅,故明其道。大凡人之初生,性無不善,體無不健,根無不固,純是先天。以後,知識一開,靈竅一閉,先後不合,陰陽不交,皆是後天血氣用事,故血氣盛行,正氣衰弱,以致身體筋骨不能健壯。故昔達摩大師傳下易筋洗髓二經,習之以強壯人之身體,還其人之初生本來面目。後宋嶽武穆王擴充二經之義,作為三經易骨、易筋、洗髓也。將三經又製成拳術,明此經道理之用。拳經雲“靜為本體,動為作用”,與古之五禽、八段練法有體而無用者不同矣。因拳術有無窮之妙用,故先有易骨、易筋、洗髓,陰陽混成,剛柔悉化,無聲無臭,虛空靈通之全體。所以有其虛空靈通之全體,方有神化不測之妙用。故因此拳是內外一氣,動靜一源,體用一道,所以靜為本體,動為作用也。因人為一小天地,無不與天地之理相合,惟是天地之陰陽變化皆有更易。人之一身既與天地道理相合,身體虛弱,剛戾之氣,豈不能易乎?故更易之道,弱者易之強,柔者易之剛,悖者易之和。所以三經者,皆是變化人之氣質,以復其初也。易骨者,是拳中之明勁,練精化氣之道也。將人身中散亂之氣,收納于丹田之內,不偏不倚,和而不流,用九要之規模鍛鍊,練至於六陽純全,剛健之至,即拳中上下相連,手足相顧,內外如一。至此,拳中明勁之功盡,易骨之勁全,練精化氣之功亦畢矣。

(原文)2、暗勁

暗勁者,拳中之柔勁也(柔勁與軟不同軟中無力,柔非無力也),即練氣化神、易筋之道也。先練明勁,而後練暗勁,即丹道小周天止火再用大周天功夫之意。明勁停手,即小周天之沐浴也。暗勁手足停而未停,即大周天四正之沐浴也。拳中所用之勁,是將形氣神(神即意也)合住,兩手往後用力拉回(內中有縮力),其意如拔鋼絲。兩手前後用勁左手往前推,右手往回拉;或右手往前推,左手往回拉,其意如撕絲綿;又如兩手拉硬弓。要用力徐徐拉開之意。兩手或右手往外翻橫,左手往裡裹勁。或左手往外翻橫,右手往裡裹勁,如同練鼉形之兩手,或是練連環拳之包裹拳。拳經雲“裹者如包裹之不露”。兩手往前推勁,如同推有輪之重物,往前推不動之意,又似推動而不動之意。兩足用力,前足落地時,足根先著地,不可有聲。然後再滿足著地,所用之勁,如同手往前往下按物一般。後足用力蹬勁,如同邁大步過水溝之意。拳經雲“腳打採意不落空”,是前足;“訊息全憑後腳蹬”,是後足;“馬有跡蹄之功”。皆是言兩足之意也。兩足進退,明勁暗勁,兩段之步法相同。惟是明勁則有聲,暗勁則無聲耳。

(原文)3、化勁

化勁者,即練神還虛,亦謂之洗髓之功夫也。是將暗勁練到至柔至順,謂之柔順之極處,暗勁之終也。丹經雲“陰陽混成,剛柔悉化,謂之丹熟”。柔勁之終,是化勁之始也。所以再加上功夫,用練神還虛,至形神俱杳,與道合真,以至於無聲無臭,謂之脫丹矣。拳經謂之“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是謂化勁。練神還虛,洗髓之工畢矣。化勁者,與練劃勁不同。明勁暗勁,亦皆有劃勁。劃勁是兩手出入起落俱短,亦謂之短勁。如同手往著牆抓去,往下一劃,手仍回在自己身上來,故謂之劃勁。練化勁者,與前兩步功夫之形式無異,所用之勁不同耳。拳經雲“三回九轉是一式”,是此意也。三回者,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即明勁、暗勁、化勁是也。三回者,明、暗、化勁是一式;九轉者,九轉純陽也。化至虛無而還於純陽,是此理也。所練之時,將手足動作,順其前兩步之形式,皆不要用力,並非頑空不用力,周身內外,全用真意運用耳。手足動作所用之力,有而若無,實而若虛。腹內之氣所用亦不著意,亦非不著意,意在積蓄虛靈之神耳。呼吸似有似無,與丹道功夫,陽生至足、採取歸爐、封固停息、沐浴之時呼吸相同。因此,似有而無,皆是真息,是一神之妙用也。莊子雲“真人之呼吸以踵”,即是此意,非閉氣也。用工練去,不要間斷,練到至虛,身無其身,心無其心,方是形神俱妙,與道合真之境。此時能與太虛同體矣。以後練虛合道,能至寂然不動,感而遂通,無入而不自得,無往而不得其道,無可無不可也。拳經雲“固靈根而動心者,武藝也;養靈根而靜心者,修道也”。所以形意拳術與丹道合而為一者也。

喜歡象形傳奇請大家收藏象形傳奇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