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調息

小說:象形傳奇 作者:文武雙全yhj

(原文)五則

練形意拳術有三層之呼吸。

第一層練拳術之呼吸,將舌捲回,頂住上顎,口似開非開,似合非合,呼吸任其自然,不可著意於呼吸,因手足動作合於規矩,是為調息之法則,亦即練精化氣之功夫也。

第二層練拳術之呼吸,口之開合、舌頂上顎等規則照前,惟呼吸與前一層不同。前者手足動作是調息之法則,此是息調也。前者口鼻之呼吸,不過藉此以通乎內外也。此二層之呼吸著意于丹田之內呼吸也。又名胎息。是為練氣化神之理也。

第三層練拳術之呼吸,與上兩層之意又不同。前一層是明勁,有形於外,二層是暗勁,有形於內。此呼吸雖有而若無,勿忘勿助之意思,即是神化之妙用也。心中空空洞洞,不有不無,非有非無,是為無聲無臭,還虛之道也。此三種呼吸為練拳術始終本末之次序,即一氣貫通之理,自有而化無之道也。

(介紹)練形意拳術有三層之呼吸。

第一層練拳術之呼吸,將舌捲回,頂住上顎,口似開非開,似合非合,呼吸任其自然,不可著意於呼吸,因手足動作合於規矩,周身三節摺疊擰裹自然能夠控制、引帶呼吸,是為調息之法則,亦即練精化氣之功夫也。

第二層練拳術之呼吸,口之開合、舌頂上顎等規則照前,惟呼吸與前一層不同。前者外三合的周身三節摺疊擰裹的動作是調息之法則,此是息調也,即用息(心力)調動周身三節。此時口鼻之呼吸,在二層呼吸中不過藉此以通乎內外也(呼吸之氣為外,通心之氣為內)。此二層之呼吸著意于丹田之內呼吸也,以呼吸之氣引帶心力到丹田與腎力交合。又名胎息。是為練氣化神之理也。

第三層練拳術之呼吸,與上兩層之意又不同。前一層是明勁,用肺部呼吸,所以有形於外,二層是暗勁,用通心之氣的心力呼吸,所以有形於內。三層呼吸時,心力已經強大,不用呼吸之氣引帶,心力已經不受呼吸控制,所以呼吸雖有而若無,勿忘勿助(不勉強)之意思,即是神化之妙用也。由於心力下行與腎力交合形成一種狀態,心中空空洞洞,不有不無,非有非無,是為無聲無臭,還虛之道也。到了化勁的呼吸,已經進入還虛之道,由陰之極的心力轉換到陽之極的純陽之功,內裡的心意逐步融入身體而成為身體的一部分,表象消失,心意皆無(並非沒有心意,而是形成一種狀態,不需要去刻意追求),全部轉換為四肢百骸的純陽之功。

此三種呼吸為練拳術始終本末之次序,即一氣貫通之理,自有而化無之道也。明勁暗勁因為有外形動作的蓄,為有;化勁時無形無式,無蓄無,為無。

(原文)六則

人未練拳術之先,手足動作,順其後天自然之性,由壯而老,以至於死。通家逆運先天,轉乾坤,扭氣機,以求長生之術。拳術亦然。起點從平常之自然之道,逆轉其機,由靜而動,再由動而靜,成為三體式。其姿勢兩足要前虛後實,不俯不仰,不左斜,不右歪。心中要虛空、至靜無物,一毫之血氣不能加於其內,要純任自然虛靈之本體,由著本體再萌動練去,是為拳中純任自然之真勁,亦謂人之本性,又謂之丹道最初還虛之理,亦謂之明善復初之道。其三體式中之靈妙,非有真傳不能知也。內中之意思,猶丹道之點玄關、大學之言明德、孟子所謂養浩然之氣。又與河圖中五之一點,太極先天之氣相合也。其姿勢之中,非身體兩腿站均當中之中也。其中是用規矩之法則,縮回身中散亂馳外之靈氣,返歸於內,正氣復初,血氣自然不加於其內,心中虛空,是謂之中,亦謂之道,心因此再動。丹書雲“靜則為性,動則為意,妙用則為神”。所以拳術再動,練去謂之先天之真意,則身體手足動作即有形之物,謂之後天。以後天合著規矩法則,形容先天之真意,自最初還虛,以至末後還虛,迴圈無端之理,無聲無臭之德,此皆名為形意拳之道也。其拳術最初積蓄之真意與氣,以致滿足,中立而不倚,和而不流,無形無相,此謂拳中之內勁也。其拳中之內勁,最初練之,人不知其所以然之理。因其理最微妙,不能不詳言之,免後學入於歧途。初學入門,有三害九要之規矩。三害莫犯,九要不失其理(八卦拳學詳之矣)。手足動作合於規矩,不失三體式之本體,謂之調息。練時口要似開非開,似合非合,純任自然。舌頂上顎,要鼻孔出氣。平常不練時,以至方練完收勢時,口要閉,不可開,要時時令鼻孔出氣。說話、吃飯、喝茶時,可開口,除此之外,總要舌頂上顎,閉口,令鼻孔出氣,謹要!至於睡臥時,亦是如此。練至手足相合,起落進退如一,謂之息調。手足動作,要合於規矩,上下不齊,進退步法錯亂,牽動呼吸之氣不均,出氣甚粗,以致胸間悶,皆是起落進退、手足步法不合規矩之故也。此謂之息不調。因息不調,拳法身體不能順也。拳中之內勁是將人之散亂於外之神氣,用拳中之規矩,手足身體動作,順中用逆,縮回于丹田之內,與丹田之元氣相交,自無而有,自微而著,自虛而實,皆是漸漸積蓄而成,此謂拳之內勁也。丹書雲“以凡人之呼吸,尋真人之處”,莊子雲“真人呼吸以踵”,亦是此意也。拳術調呼吸,從後天陰氣所積,若致小腹堅硬如石,此乃後天之氣勉強積蓄而有也。總要呼吸純任自然,用真意之元神,引之於丹田。腹雖實而若虛,有而若無。老子云“綿綿若存”;又云“虛其心,而靈性不昧;振道心,正氣常存”,亦此意也。此理即拳中內勁之意義也。

(介紹)

初學入門,有三害九要之規矩。三害莫犯,九要不失其理(八卦拳學詳之矣)。

三害,在李洛能形意拳論中已經介紹了。

九要,都有其背後的道理,如果不明白九要背後的道理而只是作出九要的外形動作,那麼依然練不出功夫。

以前沒有人能夠用科學道理解釋內家拳,所以只能以九要約束人體外形動作。在明白了內家拳原理的情況下,我建議大家把九要忘記了,不要再提九要,按照我所介紹了習練外三合的周身三節摺疊擰裹就行。

其實,即便是不明白背後道理的九要,大家也沒有做對。身體如果被九要約束,就會形成六像,但實際上沒有人打拳具備六像。

喜歡象形傳奇請大家收藏象形傳奇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