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發展方向

小說:象形傳奇 作者:文武雙全yhj

在另一個地方,卻有另一番情形。

某地有一家磚廠,清朝末年是專門給朝廷燒磚的,燒的是城磚,比一般家庭蓋房子用的磚大許多。農民起義導致許多城牆破損,急需城磚維護城牆。

這磚廠也成為了農民起義軍的攻擊物件,經常有農民起義軍來燒房砸牆的,磚廠老闆忍受不住就跟起義軍打了起來。

這磚廠老闆根本不會武功,也沒有打過仗,他只會這麼幾下子用雙手向前面的泥堆中插泥巴、將手中二十多斤重的泥巴往磚頭模具中一摔、用手在模具上面一抹將多餘的泥巴抹掉抹平、再將模具用雙手一抬,這泥巴做的磚模就做成了。

這一插、一摔、一抹、一抬四個動作,磚廠老闆幹了三十多年,也就是練了三十年,不但練出來巨大的能量蓄,還練出意了,矇住眼睛都能幹活。

就憑藉這四個動作,來侵犯磚廠的起義軍都被磚廠老闆打跑了。

這一插就是直打,一摔就是向下打,一抬就是向上打,一抹就是橫打。就這四下子,練出來能量蓄和意,就是拳,就無人能敵。磚廠老闆打人就像摔泥巴一樣容易。

習練傳統武術的要以這四下子引以為戒,明白到底什麼是拳,拳的功夫在哪裡。

看到了磚廠老闆傑出的打人功夫,磚廠工人和本村裡的人就都來學功夫。磚廠老闆也沒什麼可教的,就教他們做磚模的四下子。

這磚廠老闆也曾經想把這四下子的功夫展成為一套系統的拳法,參考其他拳種,增加了一些動作而形成套路,但是磚廠老闆自己卻從來不練,只練這插、摔、抬、抹四下子。其他弟子慢慢明白了功夫的本質,也把套路動作丟了,只練四下子。

久而久之,因為磚廠老闆姓李,他的弟子就將這個功夫稱之為李家拳。這李家拳一直傳承到改革開放。期間無論多大的風浪來臨,李家拳弟子就只是在做磚,誰也不知道他們在練拳。

改革開放後,展傳統武術的風吹到了這裡,主管體育的領導聽說磚廠裡有功夫,還講了一些以前的傳說,領導就親自去了磚廠,讓磚廠老闆李群出山。

同樣的,為了展示傳統武術和選拔傳統武術人才,要舉辦一次傳統武術實戰對抗賽。

李群牢記他祖上流傳下來的一句話練時把泥當人,打時把人當泥。

就憑藉那四下子和祖上留下的十二個字,李群打敗了所有當地的傳統武術大師。不管誰上來,李群都把他看成是一坨泥巴,不管對方出拳出腳,他都以四下子應對,或者直接前打,或者下砸,或者上挑,或者橫擊,所有武術大師都無法抗拒他這四下子的勁力,被他像擺弄泥巴一樣。

其中一個學會了少林拳、地躺拳、螳螂拳等各種拳術,會打一百多套拳的武術大師,不幸被李群雙拳砸胸,心臟停跳,去世了。

這下子驚動了上層領導,經過研究決定,不能搞傳統武術實戰對抗賽,只能搞表演賽。這傳統武術實在是太野性了。

從這個例子中大家也要引以為戒,這功夫的高低絕不是以你會打多少拳的套路決定的,與大家想象的正好相反,學的拳術越多的人,越是沒有功夫的人。想要練出功夫,學一種拳術就夠了,把這種拳術習練到極致,練出巨大的能量蓄和打擊力量,再練出拳意,你就有功夫了。比如說形意拳的劈拳,那是要打一輩子的。

恰恰是那些張揚自己會多少種拳的人,就是那些不明白功夫的本質,而只以無用的外形動作論拳論功夫的人,其實什麼功夫也不會,只會一百種動作而已。一個人只能夠從一種拳的動作中練從紮實的功夫,人不可能從一百種動作中練出來功夫!

切記,切記!

基於以上原因和事實,最後各地區上報自己的展傳統武術的規劃,基本上是千篇一律的,於是傳統武術的展規劃就按照如下規矩定了下來

一,只搞表演賽,不搞實戰對抗賽;

二,使用肌肉緊張收縮力的外家拳以翻跟頭、打把勢、空中轉體、劈叉、拿大頂、單腿平衡、跳躍等與實戰技擊無關的外形動作作為評分和晉級的重要標準;

三,內家拳中,八卦掌以轉圈為評分、晉級標準;形意拳以蹬腿、扭胯、扣肩為評分、晉級標準;太極拳以動作漂亮、快慢、弓馬步下蹲高度、頭頂鍋蓋大小、臉紅脖子粗、手紅臂癢屁響、更換膝蓋骨與否做為評分、晉級標準;

四,內家拳的推手以雙方均不能力而使一方失去重心為遊戲標準;

五,將傳統武術運動員改稱為演員(此條爭議較大,原定暫時擱置再議,到現在已經成為現實)。

諸君不要以為我是在胡說八道,難道諸君看不到現在傳統武術的現狀嗎,現狀只會比我所說的更加荒唐!

從此以後,傳統武術就在這條荒唐的歧路之上蓬勃展!

喜歡象形傳奇請大家收藏象形傳奇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