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初識藥道

小說:太極祖仙 作者:天民思想

張仲廉一家三人在二叔公處耍了一陣,把隨身帶來的食物當午飯吃了。張仲廉見二叔公益年老,便建議二叔公隨他們一道去藥王宗附近去修行。老道士開初有些不肯,但一想反正都是孑然一身,哪兒都一樣,便答應了。於是簡單收拾了一下,四人就又踏上了回藥王廟的行程。

到了藥王廟,空房間倒還多,隨便就把老道士安頓了下來。張仲廉一家子也暫住在了藥王宗內。

小三豐原本就在這兒住慣了的,跟回家一樣。第二天按時起來練了拳後,又與眾道姑打得火熱。巧兒也還是隨大家一起忙活。張仲廉先去看了趟二叔公,待二叔公自己做自己的功課時,便也出來幫忙做曬藥切藥研磨藥之類的事。倒是小三豐一會兒這跑那跑的,到這兒問問這個道姑這是啥子藥,到那兒問問那個道婆這藥有啥功能。還不時抓些藥來聞一聞、嚼一嚼的。眾道姑也都喜歡他,便啥子都跟他講,連婦科用藥也給他解釋。

晌午後,林正英按例又召開授課會。張仲廉沒事也帶著三豐去傍聽。還沒開始,張三丰早就跑到了林正英身邊,一聲師姥姥長、師姥姥短地把林正英叫得個心裡甜蜜極了。自然一如既往地,林正英又開始了抱著小三豐授課的模式。

在開始授課前,林正英也催促了下各位道姑製備藥物的事。說現在糧食難找,要靠把藥材售予藥房才能有足夠的錢買糧。原本藥王宗是不賣藥的,她們往往是靠下山看病贈藥以結善緣來維持生計。現在也不得不一展自家之長來開啟了商業模式。

張仲廉聽了心頭一動,心憂慧能禪師買糧之事,不正好把這經驗搬過去用麼?少林寺雖不怎麼採藥,但治療跌打損傷挺在行呀!讓僧人下山為民治病,拿膏藥換些糧食還可以的嘛!

林正英鋪派完那些事後,就開始了正式授課。此課內容的重點呢恰恰就是辨藥採藥。張三丰一聽,便伸頸到林正英耳邊小聲央告道“師姥姥,你講仔細點兒!”惹得林正英溺愛地揉揉他小腦袋對他笑著說“三豐兒想聽,我就仔細地講哈!”

於是,林正英就開始仔仔細細地講起各類藥物狀貌、生長環境及採收、製作等方面的知識來。這簡直就如一部百科全書一般,直接讓林正英講了足足兩個時辰有餘都還沒說多少。直到所曬藥材該收回屋內了,林正英才停止了授課。

張仲廉直接聽得頭皮炸。雖也學到一些,實則記得不多。

林正英才一罷課,張三丰就拉著她問通“師姥姥,你說的是不是凡生陰涼之地的藥都是寒涼性的?凡生向陽之處的藥都是溫熱之藥?凡有漿的都能拔毒,凡長毛帶刺的都消腫,凡汁多的皆利水,凡辛香的都暄肺喲?”

林正英一聽,心裡大奇!直誇小三豐好聰明。她雖然是按一類類相近的藥物來講的,但是一樣接一樣地講的。想著了就多講幾種,沒想著的就少講幾種。但並沒有來個整體歸類。小小的張三丰聽了,居然能夠拋開具體藥物來對其整體歸類得出共同特徵,這領悟力,當真聞所未聞,見所未見!其實,就林正英本人也從沒如此總結過,這對她而言,也可說受益非淺!

但藥家自然是抱謹慎態度的。所以林正英也只好對張三丰敷衍道“大概是這樣吧!不過也不盡然的!”

巧兒見他們兩老幼說得親熱,也只能在傍邊聽著。回想起自己以前採陽性藥物,必須去東南面向陽懸崖峭壁上才能採到,也覺得張三丰說得有些道理。況且巧兒於藥物方面天賦本就很好,又跟著林正英這麼久,加上作為母親,就更讚賞自己兒子真的聰明!於是乎,她臉上的笑意和那溫和的目光,簡直比陽春三月的太陽還令人感到舒服!

張三丰本欲還扭著林正英探討探討。巧兒見師父確實也有些累了,便對張三丰說道“豐兒,你就讓師姥姥憩下嘛!明天再說如何?也該去看看你二叔祖了!”

張三丰一聽去看二叔祖,便又記起五禽戲來,就歡快地鬆開了林正英,懂事地說道“師姥姥,累著您了。您就休息下嘛!我和爹孃去看二叔祖了!”

林正英雖有些疲倦,但也還是挺喜歡和小三豐說話的。不過一是剛才張三丰所說讓她也覺得該去梳理梳理下自己對藥物的認知,還有就是想到巧兒也挺久沒與兒子好好親近了,便順勢對張三丰說道“那好吧,你們看二叔祖去吧!記得等會兒叫他一起過來吃飯哈!”

於是張仲廉夫婦便牽著張三丰去看二叔公去了。

三人來到二叔公住處,見二叔公尚在打坐,便都沒出聲,靜靜地候著。過了一陣子,老道士收了功,睜開眼,見是他們一家子,便示意他們坐。其實老道士才搬到這兒,屋裡哪有其它坐處?張仲廉夫婦便只將就著坐在了床緣上。小三豐去又跑過去粘著二叔祖了。在他目前心目中,就老道士、老和尚、老道姑這三個人是他家的老人。

巧兒先開口問了下老道士是否習慣這兒。老道士笑道“修煉修心嘛,哪兒都一樣!”這話對張仲廉夫婦而言倒也算熟悉了的言論,因為林正英就老講究這點!但小三豐聽了,卻別有一番受用。

張三丰年級雖小,畢竟是有道根之人,遠比其他那些兒童心智要成熟得多。甚至在某些方面上,恐怕老古董些都要自嘆不如。比如林正英這回就算領教了。前一天張三丰見二叔祖演練五禽戲,便說“有道韻”那回事,老道士也覺驚詫的。只是他自己對“道韻”是啥也不清楚,便以為是小孩子隨口亂說的罷了!

小三豐傍著二叔祖肩膀,對二叔祖說道“師姥姥說待會兒請您過去吃晚飯!”老道士笑著說道“這倒是麻煩她們記掛了!”

見老道士這時有空,小三豐立馬又蘑菇上了,纏著老道士跟他講為什麼老道士演練五禽戲時似乎有股“道韻”存在,而自己比劃時卻又怎麼也感覺不到呢?

對於這樣“高深”的問題,老道士自然是沒有意識到的。他便抱著逗弄小孩子的心思對張三丰說通“道的存在,是極其希夷幽微的。恍恍惚惚之中若有若無的。你懂恍恍惚惚不?就這樣!”說著就做出一副閉著眼昏昏欲睡搖頭晃腦的樣子來,直看得柴巧兒都有些忍俊不禁了。

張三丰卻對老道士說道“二祖祖,你說得太對了!你打五禽戲時我就是恍恍惚惚地覺得有股道韻存在的!但又若有若無的,不怎麼連貫。你是怎麼做到的?告訴三豐嘛!”說著還著急地搖起老道士的膀子來。

老道士見他當真了,頓然說不出個所以然了,便敷衍道“也許練久了就自然形成了吧!”這話對張三丰觸動也大,關鍵是“自然”一詞入耳,他心裡似乎又敞亮點兒了。張仲廉為了促使兒子形成勤奮練功的意識,也附和道“是啊!豐兒,二祖祖說得對!哪樣功夫都是要靠勤加練習,才能熟能生巧地形成深厚的功底的!這也是你師祖祖經常強調的!”

張三丰自然認同他們說的道理,便點了點頭表示記下了。不過他腦海深處從此便種下了“自然”一詞,總時不時又像幽靈一樣出沒,並對他思考問題時影響越來越大!到他青年時期,這還導致他經常“瘋”,故而世人也稱他“張三瘋”!這是後話了!其實,道法自然。張三丰對“自然”一詞如此敏感,這正是體內“道根”在揮起了作用的反應。

看著時候差不多了,四人便一起去飯堂吃晚飯了。

喜歡太極祖仙請大家收藏太極祖仙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