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孟珙勘察武當山(1 / 2)

小說:太極祖仙 作者:天民思想

張三丰算佔了武當山。但從修道角度說,這回事其實目前而言算不得啥。因為修道者永遠也不排外的。一旦排外,基本上就叫自掘墳墓了!就拿正一教而言,也永遠沒有忘“道心不二,唯一是正”的道理。所以,什麼事也沒做太過份。否則就成了邪教!

當然,正邪自古有之!除極端作惡外,其實對於正邪之說很含糊的。就拿隨煬帝而言,人家何邪之有?不過太過肆意揮霍了點吧!別個玩後宮嬪妃,關民間屁事!當時就那樣嘛!民間還不地主老財欺男霸女正常!

其實也正因這麼個道理,往往也是觸許多事的根源!

張三丰獨自在武當山太子坡修行,於他自己而言,一切皆如從前。他在玄武神唸的幫助下,溝通伏波盪魔劍,將那套蕩魔劍法也逐漸練熟了。他原那套改造後的仙人劍也自然一併練著的。最後,他融合兩套劍法,逐漸練成了七十二路武當太極劍。此套劍法其實還有許多地方直接就是蕩魔劍的招式,只是在防禦之時多了好些以柔克剛的招式。所以,攻擊力還是挺強的,防守就不曉得比以前強了好多。玄武神念感知之後,也不得不感嘆張三丰實在是太過天才了,竟對他提出了一定要修煉成一位大宗師的要求。這於昇仙後,可是直接達到道君的水平呢!

但因外界對張三丰的傳言卻越來越多,越來越神,民間竟各傳各的。有的說武當山上出了個強人,平時不作惡,但千萬別惹著!有的則說武當山上又有仙道降臨,平時見不著,但肯定會保護大家!反正各說各的,也有不少人上山來求證。

於是乎,上武當山的人就多了。上香拜神的不少,就是挺少人在意那個年青的道士。因為沒見著啥,反而就更越傳越神,也越傳越邪乎。

不過有回張三丰一早在金頂練劍,被上山的人看見了。在朝陽的金輝照映下,他那舒緩而又流暢的劍招,直接就征服了觀看的人們。所以,一下子又傳開武當山上有劍仙了!

方方面面的傳聞不脛而走,傳進了襄陽守將孟珙耳中。

此處容我先介紹下孟珙其人。因為他對南宋及武當派都極為重要。

孟珙是被譽為南宋戰神的將領,他也是岳家軍的後代。

孟珙出身將門世家,他的曾祖和祖父都是岳飛的部將,曾立下戰功。孟珙的父親孟宗政於開禧北伐中嶄露頭角,屢立戰功,成為鎮守襄陽的將軍。

虎父無犬子,孟宗政的兒子們從小就成長於軍旅中,孟珙是他最疼愛的小兒子。儘管他歲數最小,但志向高遠,能吃苦耐勞,練就一身好武藝,而且對軍事有著敏銳的判斷力。不過連孟宗政都沒有想到,這個小兒子日後竟然會成為威震天下的南宋軍神。

孟珙出生在一個風雲激變的時代,曾經強大凌辱南宋的金國逐漸衰落,蒙古大軍從北方崛起並不斷對金國進行猛烈的打擊,南宋於是不再向金國稱臣納貢。金國這個時候理應緩和與南宋的關係,專心應對蒙古人的入侵,但金宣宗在權臣的攛掇下,竟然動了對南宋的入侵。

然而此時的南宋和當年聯金滅遼的北宋已不可同日而語,軍中湧現出一大批猛將,孟珙父子就是從這七年的對金戰爭中脫穎而出的。金軍侵宋,第一座要打的城池就是襄陽,坐鎮在這裡的正是孟珙父子。

金軍集結於襄陽外圍的時候,孟珙向父親獻策,他料定敵人一定會進犯襄城,可以提前埋伏。孟宗政採納兒子建議,結果金軍果然落入宋軍圈套,渡河的部隊被殲滅大半。棗陽一戰中,孟珙和父親失散,他本已衝出敵陣,但看到父親還在陣中,又提槍衝了回去,將父親救下。

金軍集結二十萬大軍分兩路進攻棗陽,孟珙臨危不亂,登上城樓彎弓搭箭,連續射殺數個敵人,箭無虛,將士們無不誠服。孟珙從沒有因為父親是主將而利用特權,相反每一戰他都勇為先鋒,與金軍血戰數十次,連拔十八寨,活生生打退了金軍。

宋理宗上位時,孟宗政已經去世,掌管這支軍隊的正是孟珙。這個時候,北方的形勢也生了巨大的變化,金國經歷野狐嶺和三峰山的慘敗後,元氣大傷,不斷南遷。金哀宗狗急跳牆,命金將武仙率領最後的十餘萬金軍南下攻打四川。

武仙信心滿滿,心想自己打不過蒙古人,難道還打不過南宋?可武仙不知道,他的對手正是南宋冉冉升起的將星孟珙。孟珙沒有被所謂二十萬金軍嚇破膽,他深知金國離亡國不遠,所謂大軍只是烏合之眾,一擊就破。所以孟珙一改以往被動防禦的戰略,主動對金軍起進攻。

一戰擊敗金軍先鋒,斬敵五千後,孟珙深知敵眾我寡,所以設下計謀,佯裝戰敗,將金軍一步步引入包圍圈。等武仙現中計為時已晚,孟珙萬餘人就大破他的二十萬大軍,再次斬敵五千,俘敵三萬。

金軍人心浮動,不少將領投降宋軍,孟珙對降將一律禮遇,降將們大為感動,紛紛述說宋軍的寬容,結果金軍投降的人越來越多。僅一天的時間,孟珙三戰三捷,將金軍打得潰不成軍。金將武仙是一位沙場老將,但他從沒有像今天這樣絕望,孟珙猜到了他每一步的計劃,並在他的前方等著他。最終,武仙只攜五六人逃走,剩餘的七萬金軍全部投降,金軍南侵的計劃徹底破產。

本來南宋因為聯金滅遼後北宋滅亡的教訓不準備聯合蒙古,但是在蒙古大軍的攻勢下,金國的滅亡已成定局,早一點滅金對南宋來說也有利可圖。所以朝廷讓孟珙率軍北上,攻打金國。孟珙連戰連捷,和蒙古大軍成功會師。蒙軍將領塔察兒對孟珙十分欽佩,拉著他一起打獵喝酒,後來還結為兄弟。

不過金朝滅亡後,宋蒙交戰已是必然。宋理宗懼怕蒙古人的強大,對宋蒙關係陷入迷茫,召孟珙前來商議,孟珙斬釘截鐵地回答說“臣介冑之士,只當言戰,不當言和。”

在孟珙的激勵下,理宗重拾信心,決定積極備戰,並以孟珙為主將。孟珙被稱為南宋的軍神,不只是因為他消滅了垂危的金國,更因為他是南宋乃至整個世界上少有的屢次挫敗蒙古大軍的人。要知道這個時候的蒙古軍隊正值巔峰,不論是昔日裡強大的金國,還是中亞的花剌子模帝國,都敗在了蒙古人的手上。

可是蒙古人唯獨在孟珙的手上連吃大虧。端平二年(1235年),蒙古軍隊向川蜀、荊襄一帶起猛攻,強大的蒙古軍團連戰連捷,將南宋的防線打得千瘡百孔。可是孟珙一到,蒙古大軍立刻就撤了,因為主帥塔察兒深知自己這位結拜兄弟的本事,不願與他過多糾纏,準備攻打江陵。

而江陵一戰,孟珙連克蒙古24營,並向北逐三百餘里,完全收復了失地。相關內容,後面章節有表。

嘉熙元年(1237年)十月,蒙古王子親率主力再次攻打黃州。黃州是孟珙苦心經營多年的重鎮,十分堅固,兩軍在這個城下展開殊死搏鬥,最終蒙軍死傷“十之七八”,被迫撤軍。趁著勝勢,孟珙動北伐,於荊襄一帶連續三次擊敗蒙軍,成功收復襄樊兩座城池,這個戰略要地終於重新回到南宋的手上。孟珙向朝廷要了十萬大軍,駐守在襄樊,並將這兩座城池打造成堅固的堡壘。孟珙善用屯田,重視生產,他並非窮兵黷武之人,所到之處,廣造書院,安定流民,社會生產力迅恢復。孟珙一人幾乎是兼任了宰相和將軍,他不爭權奪利,一心一意想讓南宋富國強兵。

正因為有孟珙在,南宋才能在金國滅亡後頂住蒙古人的進攻,並屢次打敗蒙古大軍,連淪陷區的將領們都紛紛投降南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