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忽必烈建立元朝

小說:太極祖仙 作者:天民思想

蒙哥戰死,並沒有來得及留下遺囑,蒙古帝國的汗位又出現了空缺。汗位爭奪大戰,再次拉開帷幕。

所以忽必烈已顧不上與南宋之間的戰爭了,急忙引軍北還,去爭奪汗位。

不過這一次,窩闊臺那邊的人,就徹底沒資格了。只有託雷這邊的人,才有資格爭奪汗位。

汗位的最佳候選人,就只有兩個。一個是忽必烈,另一個是老七阿里不哥。至於託雷的其他幾個兒子,就如同當初貴由的幾個兒子一樣,因為年紀太小,軍功不夠,無法服眾,所以不可能繼承汗位。接下來的大汗,就只能從蒙哥的幾個弟弟裡面挑選。蒙哥一共有十個弟弟,但是這十個弟弟當中,老二死得早,老三、老五沒軍功,歷史上連名字都沒記載。老八到老十一,軍功也都不行,所以排除在外。這樣一來,就只剩老四忽必烈,老六旭烈兀,老七阿里不哥。

不過,蒙哥戰死的時候,老六旭烈兀正率領西征軍在西亞接近歐州那面去了,根本就來不及回來搶汗位。這樣一來,就只剩下了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了。

蒙哥還活著的時候,忽必烈就總領漠南漢地。而阿里不哥則是坐鎮漠北草原老巢,雙方也算是旗鼓相當。所以在這場汗位爭奪戰開始之後,誰都不服誰,只能兵戎相見。

這一仗,一打就是整整五年。

這場仗如果要細說的話,那就太複雜了。簡單來說,就是忽必烈先召開了一次投票大會,名義上自己當上了大汗。但這次投票大會,就有點自吹自擂的嫌疑了。因為漠北這時候還在阿里不哥的掌控當中。而且西亞、中亞的那幾個汗國,也沒有過來投票。等於是忽必烈自己辦了一場投票大會,自己認證自己為大汗。

然後,在經過了五年的戰鬥之後,阿里不哥最終戰敗投降。忽必烈打垮了阿里不哥之後,正式建立了元朝,取其“自此開元”之意。然後又著手準備南下滅掉了南宋,統一中國。

但是,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這場內鬥,對於蒙古帝國來說,也是一場巨大的災難。

因為忽必烈和阿里不哥開戰之後,西亞和中亞那邊的蒙古力量,基本上都支援阿里不哥。只有老六旭烈兀支援忽必烈。而旭烈兀之所以支援忽必烈,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忽必烈在開戰之後,許諾旭烈兀可以在西亞那邊建立自己的汗國,忽必烈以後不會插手。如此一來,忽必烈雖然統一了中原,但也徹底喪失了對中亞、西亞那幾個汗國的控制。大家一看既然旭烈兀可以獨立,那我們當然也可以獨立啊!從中原到西亞,隔了上萬裡距離,天高皇帝遠的,我們為什麼要聽你的?

所以,忽必烈雖然打贏了阿里不哥,當上了蒙古大汗,開創了元朝。但卻也自此失去了對中亞、西亞那邊的控制。

後來忽必烈雖然也想過再次統一,但奈何距離確實太遠,除了收拾掉一個窩闊臺汗國之外,對於旭烈兀建立的伊爾汗國,拔都建立的金帳汗國,成吉思汗二子建立的察合臺汗國,基本上就是鞭長莫及了。

縱觀整個過程,我們不難看出,忽必烈能夠從一個閒散王爺,最後登上汗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當時蒙古帝國內部的內鬥太嚴重了。蒙古帝國,打仗很厲害,但是在文化以及制度上,確實有所缺失。蒙古帝國內部,根本就沒有一個合適的傳位制度,這是導致蒙古帝國多次內亂的根源所在。大家都覺得強者為尊,那就只有打過之後才知道誰是最強的了。

當然,除了內鬥的環境之外,忽必烈自身的條件,也是極為關鍵的。比如他自身實力確實夠強,統領漠南漢地,軍事實力強大,能夠打贏阿里不哥;還深受漢文化的薰陶,能夠得到漢人地主的支援;政治手腕高,能夠得到蒙古帝國內部很多勢力的支援……這些,也都是忽必烈能夠上位的重要原因。

當忽必烈招開投票大會自立為大汗後,就招見了劉整。畢竟自己能為蒙哥復仇,就更容易得到蒙古各部的擁戴。他見劉整對消滅南宋的建議深合己意,便開始了深入謀劃。當然,他也知道要奪取襄樊,其實不易。而劉整又及時獻上以開榷場(即貿易集市)為由,來暗中在襄陽樊城周圍建立軍事堡壘達到穩固而長期地圍困襄樊之計。忽必烈一方面自己率兵去打老七阿里不哥,一方面令劉整依計行事,為謀取襄樊準備條件。

蒙古軍隊撤離後,蒙宋之間不再打仗了,這使得呂文德與賈似道彈冠相慶,更是放手去消除異己。

為了實現劉整所提“圍而不打,絕其外援”的策略,忽必烈遣使賄賂了當時任京湖制置使的呂文德,請求在襄陽城外設定“榷場”,並假意從此兩國和平交往,不再侵犯。

在兩國邊境建立官方的貿易市場,進行互市通商交易,這樣的榷場,在宋遼金時期都非常普遍。但作為荊襄防區的最高軍政統帥,昏庸糊塗的呂文德,既沒有看透蒙古人建立榷場背後的狼子野心,對榷場設立在如此敏感的地點又沒有加以防備。反而是在金錢的誘惑之下,輕易地就被忽必烈給矇蔽了,欣然應允了北方強敵的要求。還以此上報朝庭邀功。

隨後,蒙古人又以周邊盜匪猖獗,保護貨物安全為由,申請在榷場外建立堡壘。由此,元軍堂而皇之地在襄陽東南的鹿門山,成功建起了第一個軍事據點。

呂文德雖然被賄賂矇蔽了眼睛,但鎮守襄樊的呂文煥卻從敵人的小動作中察覺到了危險,並告誡兄長,火派兵拔掉鹿門山榷場,否則後果將不堪設想。誰知弟弟的警告,非但沒有引起呂文德的重視,反而怒斥呂文煥小題大做、危言聳聽。

就這樣,在南宋將帥的眼皮底下,一座座堡壘在關節要隘處拔地而起。等到呂文德終於醒悟過來時,襄陽外圍已是“重營複壁,繁布如林,遮山障江,包絡無罅”。

此時6上交通幾乎被全部隔絕,而襄陽最關鍵的生命補給線、漢江下游連通鄂州的水路,也因為白河口和鹿門山兩座據點的存在,而遭到了徹底的封鎖。

這也使得後來呂文德在嚥氣前彌留之季曾無比羞愧和悔恨地高呼道“誤國家者,我也!”

而元朝搞這些“小動作”時的確也沒有與宋軍開戰。

張三丰他們見到蒙古軍在襄陽與武當山之間也建起了堡壘,而襄陽宋軍居然視若無睹一般,知道肯定是那呂文德中了蒙古人的奸計。如此一來,那襄陽就已自然地陷入元軍的圍困之中了。漢江就成了襄陽的唯一補給線。但漢江並不寬,河中險灘礁石挺多,通航能力有限得很,又挺容易被封鎖。所以,要確保襄陽這唯一生命線,也很是不容易。

好在武當山下有一條兩山間的羊腸小路通往襄陽漢江上游。張三丰立即派人去那兒佈防。

丐幫長老張順與張貴帶著丐幫三千弟子願意前往。於是他們就以武當山民兵的身份到了那一帶去屯田駐守。這支小小的民兵部隊,在襄陽保衛戰中曾為襄陽守軍帶去寶貴的補給與極大的鼓舞!

當然,武當山也不可能派出更多的人馬了。本地民兵因見襄陽守軍根本不正眼待見自己,也有些懶得拿熱臉去貼別人的冷屁股!反正忽必烈也答應了不攻打武當山的,元軍也的確一直點都沒來招惹過武當山民兵。

待忽必烈坐穩汗位後,派元帥阿術與劉整領兵忽然圍困了襄陽。第三次襄陽保衛戰正式爆!當然,若從歷史角度而言,這應該叫元朝與南宋間的戰爭了。

喜歡太極祖仙請大家收藏太極祖仙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