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各歸其所

小說:太極祖仙 作者:天民思想

東王公封誥即畢,便按仙界規矩各赴其所。東王公說有專人引導大家各自乘坐傳送陣去各自的場所。但張三丰有些迷茫,東王公並未安排他去處。

自然無需東王公再說啥,各界觀禮的仙人其實才是真正的接引者。所以那來自紫徽仙界的人,便把凡是道教的都召集在一起,告訴大家要去紫徽界了。大家隨著他去了一處傳送陣。

這傳送陣是當年伏羲和女媧所留,只有在東王宮才有,它其實就是後世所說的“蟲洞”。其開啟權也只有東王宮擁有。故而,要真正到達仙界,必須經東王公接引才行。否則,要跨越遙遠遼闊的天宇,就算以光飛行,也不知要飛好多萬年!除非有元始天尊那量天尺一般的頂級法寶,否則,要跨越星界,對神仙來說也是太困難的一件事了。

所以,天界各星系之間的交流,反而演化成了一種特殊的方式,叫做神念交流,簡稱為神交。神念不受時空影響。但神念交流有一個互動駁接的問題,非雙方自願,不可能進行互動的。故仙界大能們開闢出了一種神通,叫做融神術,就如同如今的網際網路一樣,大家可以在這種神通的支援下,隨時進行神念交流。當然,這需要幾界大能們預先約定,共同施法起才行。這也是天界論道大會能得以定時召開的前提保障。

凡人之間其實也有神念交流的情況。比如,好些時候一個人在小聲哼哼某歌,另一個並沒有聽到歌聲,卻也能感覺到有人在哼那歌,也跟著哼了起來。直到兩人走近了,互相聽到了彼此聲音,才真的確定了就是在哼那歌!最出名的例子就是白居易與元稹之間神交和詩的故事了。話說元稹因官職調動,途經梁州時作下《梁州夢》一詩,詩曰夢君同繞曲江頭,也向慈恩院院遊。亭吏呼人排去馬,忽驚身在古梁州。詩前注云“是夜宿漢川驛。夢與杓直、樂天同遊曲江,兼入慈恩寺諸院。倏然而寤,則遞乘及階,郵吏已傳呼報曉矣。”當天,白居易在長安也寫了《同李十一醉憶元九》“忽憶故人天際去,計程今日到梁州。”李十一即李杓直,他們相攜同遊曲江、慈恩寺,觸景生情,念及元稹;而元稹亦竟夢魂相隨,千里神交相和。這兩詩都留傳下來的嘛!

話說張三丰等人進了傳送陣,待傳送陣一啟動,眾人一陣恍惚後,便聽那帶領之人說道“諸位道友,紫徽仙界到了!”便帶著大家出了傳送陣。

張三丰等人甚感驚奇!這毫無感覺間就跨越了遙遙天宇,也太神奇了吧!但對於仙界神奇之處,他們還算小白,除了震驚之外,更多的是興奮與滿滿的期待。

這紫徽仙界,仙氣自然也不比扶桑界差。當初仙人們被東王公安排來此,一則有疏散大家的意思,更重要的算是開疆拓土吧。不料後來竟展成了仙界的中心區域。

按照東王公的安排,到了紫徽仙界,眾人便需各自去投靠自己的歸宿之地。於是紛紛互相道別,各展法術,依照東王公所給的星圖,分道揚鑣而去。

張三丰沒個去處,胡鸞仙正好賴上他要他護送自己去黎山老母處。張三丰哪有不從,便欲御劍飛行。但胡鸞仙止住了他,說御劍飛行太快了,想兩人慢慢前往,來回情長路更長!張三丰笑笑,調笑道“你那凌波微步滑溜得很,我怕跟不上節奏!”胡鸞仙哪有不懂張三丰弦處之音的,假意地白了張三丰一眼,回道“你的游龍步矯若遊龍,又差到哪兒去了的?你乾脆揹我走,我要騎龍游紫徽!”張三丰一聽,見佔不到便宜反要被饒上,便說道“算了!算了!那成何體統?我不成了你的坐騎去了?還是我們各自施展身法吧,看我是否能追上你!”胡鸞仙嬌笑一聲“好呢!”便施展開凌波微步,徑向西面天宇一閃而去。張三丰長笑一聲“慢著,你還偷跑啊!我來了!”也施展起太極游龍步,直追而去。

一時,兩人在天宇中各自盡展身法,追逐嬉戲,歡洽之情,自不言表。

紫徽仙界各仙分佈有些仿凡間情況而定,黎山老母在西邊酈山界,其名亦依凡間稱號命名。

那黎山老母本叫酈山老母,喊走了音才又稱之為黎山老母及梨山老母,在凡間時乃戎胥軒之妻,號稱秦人之祖母。於酈山修道成仙。據傳,酈山老母本體形象十分秀美,秦始皇見後竟生了淫意,為老母所察,施法懲誡之。後秦始皇遂不戀女色。老母因恥於其貌為其後代所慕,故不再以本來面目示人,而化身成慈祥老母形象。秦地祖廟遂以此形象供奉。

據《驪山老母玄妙真經》記載老母乃鬥姥所化,為上八洞古仙女也。鬥姥者,乃先天元始陰神,因其形象象徵道體,故又稱先天道姥天尊。鬥姥頭上靈光圓大天寶月,號曰九靈太妙中梵天鬥姥元君。因沐浴於九曲華池中,湧出白玉龜臺、神獬寶座。鬥姥登寶座之上,放無極光明,化生九苞金蓮,應現九皇道體。老母又為北斗眾星之母,綜領七元星君、功沾三界,德潤群生,故又稱無極大天尊。座下弟子傑出者有婦好、鍾無豔、樊賽花、劉金定、穆桂英等。據傳,白素珍也自稱是其弟子,但或為假託而已。真是中華巾幗英雄的祖師也!

還有一個家喻戶曉的傳說就是酈山老母點化李白的故事,那把鐵棒磨成針的老嫗就是酈山老母所化。至於《西遊記》中帶著三個女兒用撞天婚的方式教訓豬八戒不要貪色的那婦人也是她所化。還有民間傳說祝英臺也被她收歸門下的。

《長安志》中記載有“驪山有女媧治處,今驪山老母殿即其處”的記載。驪山是女媧煉石補天之坐騎奉命而化之,腹有泉,出溫湯,供人民沐浴,能醫治多種面板頑症,故曰神湯,是驪山老母之聖德也。可見,酈山老母與女媧同出一源,故民間又有將之與女媧混同稱之為伏羲之妹之說。然據《漢書》所言,她應該是殷商與周之際之人,曾做過“天子”(應該是諸侯),與周結好,共同反抗過商紂王。故春秋戰國時其餘諸侯國皆稱秦國為外姓,以示秦人非周王室嫡系。

胡鸞仙與張三丰從紫徽界東邊要走到偏西的酈山界,相當於要穿越大半個紫徽界了。以他們打打鬧鬧的方式走,的確倒是情長路更長。一行下來,走了數日,也還遠沒有到達酈山界。見玩兒得差不多了,張三丰還是提議御劍飛行。胡鸞仙想到到了酈山界後可能就要與張三丰分開了,竟捨不得,哪裡應允。反賴在那兒不走了,還賭氣地說“你嫌我走得慢你就乾脆抱著我走!但不準御劍飛行!”張三丰搖搖頭,半苦笑半捉狎地擰了胡鸞仙的臉蛋一下,溫情地說道“好!好!好!我抱你走!”。說完,一把將她抱起,扛在肩上,大步流星地向前奔去。胡鸞仙卻捶打著張三丰後背,尖叫道“你這是抱我麼?像個活搶人的!快放我下來!顛死了!”張三丰哪裡饒她,儘管自顧向前走,由她在肩上鬧騰一陣子。待得胡鸞仙不鬧騰了,他才把她放了下來,抱在懷裡。胡鸞仙則幽怨地捶了他胸膛幾下,說道“你個死鬼!盡欺負人!”張三丰又捉狎的笑笑“這不抱得好好的麼?”

胡鸞仙恨了張三丰一眼,也不答話了,把手環過張三丰脖頸,直了下身子,臉貼上張三丰的臉,擦了一下,小嘴張開,竟輕咬住了張三丰耳垂,說道“你這耳朵,再不聽話,我就把它咬下來!”張三丰連忙喊要不得,求饒不已!胡鸞仙放開牙齒,卻用櫻唇吻了一下張三丰耳垂,說道“你這大耳朵還真肉感十足的呢!是不是豬身上的?”張三丰聞言,莫可奈何,只能苦笑。看來如此鬥嘴他是鬥不過這胡攪蠻纏的胡鸞仙的了!

喜歡太極祖仙請大家收藏太極祖仙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