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墨家的歷史影響

小說:太極祖仙 作者:天民思想

墨子聽張三丰如此說,便笑道“我原本以為你們道家光練練嘴皮子,於實際是百無一用的。只是好在從不亂來,大不了就又只顧自己長命百歲去了。如今見你這態度,倒也是想為天下人都好盡些力的!我墨家既已凋零,已不可重建,倒也只能靠你們了!但願你能實現宏願,真正地把我們那些有用的東西普及於世,造福人類!”

張三丰正色說道“我們道家,向來隱忍。正所謂老子所說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及“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者貴”那樣,於無知之輩,何必與語?我道家講“以道治國”,而安天下千秋萬世。無知之人不用,我輩豈求著他們來著?故而“被褐懷玉”,隱而自守也!至於日常濟世,各施所長,常以丹藥懸壺濟世而已。不似你們墨者,任俠尚義,抱打不平。我道家之人,自由散漫慣了,的確不怎麼重視幫助百姓搞好生產,這點自不如你們。然而,你們墨者,只知平息事端,並無治國良策,此不也是你們天大的不足之處麼?故而你們以暴制暴,不是反被汙為“俠以武犯禁”,徒生事端之人去了?相較而言,竊以為取長補短,你我二家,應相得益彰呢!”

墨子想了一想,覺得張三丰說得在理。他們墨者,雖講“兼愛”,然而只是他們自個兒對待百姓如此而已,對統治者毫無影響。唯有“非攻”思想,他們常常阻止大國攻伐小國,卻惹得大國之君恨得牙癢癢!於政治上而言,實則他們並沒有提出啥子有效的策略,故而只能被視為民間組織而已!雖然他們一直秉著一片赤心去做好他們認為該做的事,但其實收效甚微的。這也是他一直以來萬分不得其解而又十分遺憾之處。經張三丰如此一說,他算是明白了,政治方面,他們墨家,的確算是小白!

但他仍然嘴硬說道“你們道家徒有“以道治國”之策而不為所用,與我們沒有治國之策又有何兩樣?不過呢,小子,經你如此一說,我倒不再那麼小看你們道家了!說真的,你的確令我有些刮目相看的!但願後會有期!”說罷,行了一禮,告辭而去。張三丰也忙還禮相送。

送走墨子後,胡鸞仙對張三丰說道“這人好狂傲喲!比武比不贏,論道也沒論贏,還如此大肆!”

眾人也紛紛附議,盡都覺得如此。

張三丰微笑著說道“你們不曉得,他們墨家,實則深遠影響著我們華夏民間的。且不說他那些科學技術,雖未得光大,然而於後世意義深遠。就是他們那種俠義精神,最終演化成一種“地方保護主義”,在民間一直於亂世之中支撐著人民渡過重重苦難的呢!”

眾人不解。胡鸞仙問道“你說亂世之中民間是全靠俠義人士在保護老百姓的麼?”

張三丰解釋道“更重要的是,往往還是這些起於草莽之人極大地推動著改朝換代的程序。當然,他們既與官府是作對,有時又與官府合作,所以具體作用不可一言蔽之。但他們的目的往往只在於“保境安民”和民族圖存上。秦末劉邦,就靠如樊噲那般的狗屠之輩的兄弟夥紮起,起兵反秦,終以漢代秦。西漢末又是綠林赤眉先反王莽。東漢未又由張角張義率五斗米教眾組織起黃巾軍起義,反對使民不聊生之腐朽朝庭。隋未瓦崗英雄也多是綠林俠士。這使得唐太宗深忌之,使用了偃武修文、科舉取仕之策應對之。唐末王仙芝、黃巢起義,也不過算是鹽幫鬧事起的頭嘛!就算宋朝,金兵南犯,江北也是主要靠義軍抵抗著的嘛!就岳家軍也是由義軍組成的。元未更是豪俠並起,還互爭天下。他們這些民間俠士,絕大多數雖心無大志,卻見不得世間不平。即所謂“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於亂世之季,往往更是他們倡義舉!有幸存者,即為開國功臣也。他們自有其桀驁不馴的一面,也是懷有正義而存救民於水火之中之心。民間稍一般者,也會組織民團,維持地方安定,有保境安民之作用。”

胡鸞仙聽了,喜道“那麼說當年你在武當山抗擊蒙古兵,也屬這種俠義之舉囉!果然,你當得上稱之為張大俠!”說完,衝著張三丰調皮地高高豎起了大拇指!

眾人聽了,自然也是認同,全是一副敬仰之態。飛綏子卻糾正道“三豐兄弟哪裡只是個大俠而已,他就是那地區的保護神!當然,更是全天下武林的至尊泰斗!”

張三丰笑道“我哪有那麼厲害!不過也只想一方平安罷了!當年全真七子,不也這麼做的麼?特別是邱處機道長,勸得成吉思汗和忽必烈都“止殺”,更是活人無數呢!”

他這番誇讚,弄得邱處機一時不好意思起來,說道“我勸成吉思汗止殺,不過是想糊弄矇騙他而已。誰想他竟信了!前古八百年哪有這種事嘛?至於勸忽必烈,還不是打著你張三丰的旗號做的!要不是你把忽必烈打怕了,恐怕我也不容易成功!”

穆桂英拍手稱讚道“沒想到你們還真有一套!就算三豐功夫再好,於萬千軍馬之中,作用也該大不了好多去了的。真想不到啊!僅憑區區武當山之眾,竟可把一代雄主給打怕!了不得!還軟硬兼施,竟使外族入侵者也“止殺”!當真是讓我們這些為將帥者難以望其項背的喲!”

她之番溢美之辭,說得張三丰與邱處機都連忙說“不敢!不敢!”

但張三丰分析墨家的那些對歷史的潛在影響,也的確獨具慧眼,很有道理。就算明朝後期,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起義反明,張獻忠最後寧肯讓義子李定國降明也誓不降清,一直抗清下去。清咸豐年間,太平天國起義,由於天京事變後,政策不力,對民間經濟衝擊太大,漸失民心。曾國蕃、李鴻章領導的湘淮兩軍,也不過地方地主武裝而已,打著保境安民的旗號,居然就撲滅了這場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農民起義!後來義和團“扶清滅洋”,英勇抗擊西方列強侵略者,還反被清政府給出賣了嘛!到了民國時期,由原來民間存留的反清地下組織演變成了洪幫、哥佬會、袍哥組織等,不光在抗日方面作出了一定貢獻,於戰亂時維持地方穩定也有積極作用。連老蔣也得給幾分面子。可見,由俠義精神滋養著潛在的地方勢力,於亂世中維持社會穩定上還是有些作用。當然,他們雖也有良莠不齊之嫌,但並非完全就是黑惡勢力,不能那麼混淆地同一視之。只是對統治者而言,他們也的確是些不確定因素,因而一直是提防著他們的。其實,俠之大者,也是為國為民!不過為而不為也!道家無為,被邊緣化正常。墨家之所以受民眾接納,內在還是老子“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這句話上。民間英豪,層出不窮。統治者若自不為好,何從防之?

喜歡太極祖仙請大家收藏太極祖仙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