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總有扯後腿(1 / 2)

小說:獨斷大明 作者:官笙

寧遠城。

朱栩與孫承宗一干人圍繞著范文程血氣未乾的頭顱,都帶著喜色。

倒不是范文程多麼重要,而是黃太吉屈服了。

朱栩心裡暗自搖頭,也不知道範文程被他那麼推崇的主子殺死了,是一個什麼樣的心情。

孫承宗拿過黃太吉傳過來的文書,道:“皇上,賊酋同意留下五萬人馬,不過對於互市,開放張家口等,有了詳細的要求。”

朱栩擺了擺手,道:“無非是做樣子,他到時候可以反悔,朕也能不認,接下來你來處置,對了,再給林丹汗捎個信,體現一下我大明幫扶友鄰的決心。”

要是關內的一干大人們知道朱栩就這麼放過黃太吉,非得鬧上天不可,好在孫承宗不是迂腐的人,答應一聲,便去安排了。

議和已定,朱栩身邊的曹化淳等人都長鬆一口氣,戰事總算結束,皇帝也可以回京,以後不用再提心吊膽了。

下面的事情自然有孫承宗安排,代善的親兵很辛苦,來回奔跑。

直到第二天凌晨,一份對雙方都沒有約束力的合約誕生了。

寧遠城北門上,孫承宗望著黃太吉的大營,道:“皇上,黃太吉留下的,大部分都是漢軍,蒙古的雜兵,只有不到兩萬是建奴的騎兵,老弱病殘,總數差不多在五萬左右,而且稍微重要一點人一個都沒有留下。”

朱栩點頭,道:“嗯,不意外。這一次,建奴損兵折將,短時間內,黃太吉對遼東是沒有多大威脅了。”

孫承宗笑而不語,望著遙遠的北方,尤其是瀋陽,他已經能夠清晰的預感到,離王師北上的日子,已經不遠了。

馬蹄聲如雷,黃太吉率著後金最精銳的五萬大軍,飛速北上。

當他越過大淩河的時候,忍不住的停了下來,轉頭眺望寧遠城。

濟爾哈朗也神色冷漠,這一次對他們大金來說,打擊太過沉重,丟掉了十萬兵馬,重創了他們計程車氣,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他們是沒有能力再南下進攻錦州與寧遠了。

“我黃太吉還會回來!”

黃太吉眼神裡閃爍著熾熱的光芒,寧遠的恥辱,激發了他強大的戰勝心!

隨著黃太吉的離開,寧遠城也都算徹底按下心來,忙著操持各種事情。

朱栩也不能走,將趙率教,曹文詔,熊廷弼,劉化等人都叫來寧遠,要大肆慶賀,論功行賞!

京師。

文昭閣。

朱由檢這些日子過的非常的順心,皇帝閉門讀書,不再插手政事,讓他放開了手腳,尤其是遼東孫承宗穩住了錦州,連翻大捷,讓他更加舒心。

朱由檢坐在主位上,與諸位閣員正在商議《三朝要典》。

這《三朝要典》乃是當初顧秉謙主導編撰,參與的大部分是顧黨與閹黨,主要是為了動搖“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三大案,以此攻擊東林黨,抬高魏忠賢。

其中涉及到擊劉一璟、韓爐、孫慎行、張問達、周嘉謨、王之採、楊漣、左光斗、周朝瑞、袁化中、魏大中、顧大章等等數十人。

錢龍錫等人希望推翻這《三朝要典》,拉攏清流,尤其是東林黨。

朱由檢也心有意動,不止是為了擴充力量,他也非常厭惡魏忠賢,閹黨現在也頗有勢力,禮部尚書張我續,工部尚書徐大化,還有曹欽程等人,也形成了一股勢力,隱隱中與他作對。

不過眾人都有些顧忌,沒有多說話。

因為他們都揣摩不透皇帝朱栩的意思,魏忠賢出獄,復任東廠提督,卻又沒有重用。

錢龍錫看了眼朱由檢,道:“王爺,不妨,請楊大人上書,然後王爺在召集六部共議。”

這個看似在推卸責任,實則上,誰都看得出來這件事背後是朱由檢。

施鳯來微微搖頭,道:“王爺,此舉不妥,最重要的,還是要試探皇上的心意。”

朱由檢聽到“皇上”二字,心裡就覺得有些怪異,以他對朱栩的瞭解,不可能安靜這麼長時間,倒是沒有懷疑他不在宮裡,而是擔心他又在籌劃著什麼,讓他心裡不安。

黃立極實則上對於這個《三朝要典》也有貢獻,他是魏忠賢同鄉,曾隱晦的投奔,只是魏忠賢倒的太快,讓人沒有察覺到。

他聽著一干人的議論,知道朱由檢鐵心要清算魏忠賢,沉吟一陣道:“王爺,此事不宜妄動,不若交給督政院,我們置身事外。”

黃立極的話讓朱由檢一怔,坐在那,看了眼黃立極,神色若有所思。

督政院,雖然是朱栩給宗室諸位王爺安排養老的,可名義上,還是督查天下政務,這《三朝要典》確實在那督查範圍之內。

錢龍錫也看了眼黃立極,心有警惕,這黃立極平時不怎麼說話,每次開口都能切中要害,讓人眼前一亮,不得不讓他重視幾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