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8章 陰謀籠罩(1 / 3)

小說:獨斷大明 作者:官笙

秦良玉,這是一個不算意外的意外。

整個大明都知道,當今皇帝對身在四川的女將軍有特別的信任,這種信任區別於曹文詔的親信,這是一個皇帝對於將軍的信任。

能接替孫承宗位置的人不多,秦良玉絕對算是一個。

但秦良玉有一個障礙,那就是,她是個女人,一個快七十歲的女人!

因為是女人,所以朝野在思索接替孫承宗人選的時候,第一個是曹文詔,第二個就是忽略資歷,能力都足夠勝任,卻是個女人的秦良玉。

孫承宗抬頭看著朱栩,心頭莫名鬆了口氣,彷彿這樣才是他認識的皇帝,出其不意又在情理之中。

對於秦良玉,孫承宗還是比較欣賞的,只是,自古以來,就沒有女人登堂入室到秦良玉這個地步,如果再進一步,只怕整個大明都會譁然。

大明的禮教相當嚴苛,極端,即便近年有所沖淡,但是秦良玉若真的接替他,成為大元帥府元帥,內閣右次輔,天下的震動,他都不敢想象。

孫承宗沉吟再三,道:“皇上,老臣身體還可以,還能為皇上,為朝廷做幾年事情,請皇上恩准。”

朱栩一怔,看著這位已經鬚髮皆白,滿面蒼枯的古稀老者,儘管精神矍鑠,但真的已經很老了。

對於孫承宗的意思,朱栩很明白,放下碗,斟酌一翻,開誠佈公的道:“按照朕的計劃,楊嗣昌去遼東兩年,熊廷弼接替申用懋任駐蒙大臣,接著楊嗣昌就可以接替秦良玉,滿打滿算,最多三年,老大人還有三年時間。”

一直以來,朱栩對外廷也是充滿戒心,一些計劃都是不到最後關頭不會洩露,但面對這位老大人,朱栩願意和盤托出,並且相信孫承宗不會拖他的後腿。

孫承宗聽著朱栩的安排,算不上意外,想著秦良玉的年紀,到時候若是找個“榮譽”之類的藉口,應該能說得通,朝野或許能接受,不會引起大的動盪。

孫承宗找了個說服他自己的藉口,道:“皇上此安排甚為穩妥,那,曹文詔如何安排?”

外面盛傳曹文詔會接替孫承宗已經有些時間了,再等上三年,曹文詔會不會有想法?曹家在大明,尤其是軍方影響極大。

孫承宗的話沒有說完說透,卻不言而喻。

朱栩笑了聲,道:“老曹聰明的很,這些年,你看他哪次冒過頭?曹家那幾個人,哪一個不是深懂低調的道理?無需擔心,朕心裡有數。”

孫承宗見如此,這才放心,這件事算是過去,飯桌上安靜一陣,孫承宗再次開口道:“皇上,軍改基本上完成了,常備軍保持在四十萬左右,透過義務兵役制,不斷的招募,練兵,退伍,若是將來用戰事發生,一紙徵召令就能會有百萬大軍趕赴戰場……”

大明的軍制在宣宗後期就開始崩壞,到了萬曆年間,就只能從各地徵兆,到了天啟年間,就出現了“煉餉”,也就是朝廷給銀子,制定官員招募百姓訓練成軍,正規軍已然“不存在”。

這裡面有很嚴重的後果,極其容易形成軍閥,藩鎮,朝廷轄制的力量極其薄弱,一旦朝廷滿足不了要求就會發生各種不可思議又理所當然的事情。

孫承宗行伍大半生,對於這些是知之甚深,對於朱栩的“軍改”,他是最支援,一直以來也是最用心,真正入手操持的人。

他心裡有無盡感觸,眼神有些溼潤,面上風波不動,波瀾不驚。

朱栩慢慢的扒著飯,夾著菜,沒有注意到孫承宗的情緒變化,隨口道:“兵力的多寡不是取勝關鍵,自古以來,以少勝多太常見,而且往往發生在關鍵時刻。並且,隨著火器的發展,人數優勢會進一步被壓縮,軍隊必須要與時俱進,走在所有國家的前頭,馬放南山,築起長城睡大覺的想法絕不能再有!我們睡大覺,敵人或潛在敵人在拼命發展,此消彼長,後果可想而知……史書如海,血跡斑斑,我們要以史為鑑,切不可掉以輕心……”

這些都是朱栩的老生常談了,孫承宗認真的聽著,沒有覺得是大道理,他能聽出朱栩這些話是飽含了某些情緒,是真情實意。

作為從萬曆到現在的四朝老臣,經歷的事情太多,對朱栩的話深有感觸,默默點頭。

說了一陣,朱栩收住話頭,道:“我們周邊還有三大威脅,倭國,緬甸,蒙古,還有更遠一些,正在路上的敵人。咱們呢,都要沉住氣,耐住心,一個一個的解決。歐洲那邊的協議已經簽署好,不管是歐洲能給我們輸血,還是自身海貿的發展,未來幾年即便災情再嚴酷,日子都會好過不少,遼東,北安南也已經不許需要操多少心,陝川能移出來的,繼續移,對於將來的土地,要進一步開發,朕總覺得蘇杭的土地還沒有發現最大的潛力……”

明朝現在的情況,自然是比歷史上好太多,漸漸適應了,朱栩也不覺得壓力那麼大,是時候準備一些事情了。

孫承宗能從朱栩隨意的話語聽出他心態的轉變,這預示這沒有現實困境的束縛,眼前這位目光高遠皇帝陛下正在醞釀一些事情。

孫承宗已經沒有了以往那麼多擔憂,相反更加的安心一些,沒有追問什麼,道:“孫白谷相較於畢自嚴,更加有銳氣,沒有畢自嚴那麼多束縛,應當能完成皇上的重託。”

畢自嚴出自於舊官僚,或者說東林黨的夾縫中,他不是東林黨人,擔任忠臣以來,極力穩住朝局,自然深陷複雜的關係網中。孫傳庭相對簡單很多,做起事情來,會更加銳利,鋒芒畢露。

朱栩笑著點點頭,孫傳庭是他指定的第二任“首輔”,朝野多年前就心知肚明,現在只能說是順理成章。

李解語察言觀色,見兩人算是談完了,倒了杯茶給孫承宗,道:“孫閣老請用。”

對於這位李娘娘,朝野是有很多看法,很多人都直接將他當做了鄭貴妃,惡評如潮。但孫承宗對朱栩的想法很清楚,也知道這位李娘娘是受了委屈。

孫承宗雙手接過,道:“謝娘娘。”

李解語微笑,不復多言。她希望與外廷“和解”,不要追著他們母子不放。

朱栩看著李解語,對她的小心思洞若觀火,沒有拆穿。

與孫承宗閒聊了一陣子,朱栩便在乾清宮接見了暹羅,緬甸二國的使臣。

東南半島的情勢比大明還要複雜,暹羅看似吃掉了南掌等國,在東南半島傲視群雄,但同樣面臨災情,內部勢力錯綜複雜,明顯的盛極而衰之兆。

緬甸更加複雜,內部本來就四分五裂,從萬曆年間緬王就試圖統一緬甸,結果是事與願違,加上災情如火,緬甸是虛弱到極點。

兩國內部自顧不暇,現在外面的威脅與日俱增,希望與大明“和談”顯然是佔據了上風。

他們已經見過孫承宗,傅昌宗,基本的條件已經談妥,主要就是“歸還”以前侵佔的大明領土,接著是確認藩屬關係,納貢數額,外加就是一系列的商貿條約,軍事條約。

大明還是相當“溫和”的,沒有提太多過分的要求,兩國急於和談,基本都能接受,這次面見大明皇帝陛下,是禮節性的,也是最後的確認的。

乾清宮正殿,朱栩坐在龍椅上,緬甸,暹羅二位使臣站在下面,殿裡相當安靜。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