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城

《御前總管升職手札》由作者衣青箬於晉/江/文/學/城。

地址/ve1id=

本章為防盜章節,正版小天使請無視之,意外購買也不要著急,替換後就可以正常閱讀哦~

[紅樓夢/曹雪芹著]

其盤費餘事,弟自代為處置,亦不枉兄之謬識矣!”當下即命小童進去,封五十兩白銀,並兩套冬衣.又云“十九日乃黃道之期,兄可即買舟西上,待雄飛高舉,明冬再晤,豈非大快之事耶!”雨村收了銀衣,不過略謝一語,並不介意,仍是吃酒談笑.那天已交了三更,二人方散.士隱送雨村去後,回房一覺,直至紅日三竿方醒.因思昨夜之事,意欲再寫兩封薦書與雨村帶至神都,使雨村投謁個仕宦之家為寄足之地.因使人過去請時,那家人去了回來說“和尚說,賈爺今日五鼓已進京去了,也曾留下話與和尚轉達老爺,說讀書人不在黃道黑道,總以事理為要,不及面辭了.'”士隱聽了,也只得罷了.真是閒處光陰易過,倏忽又是元霄佳節矣.士隱命家人霍啟抱了英蓮去看社火花燈,半夜中,霍啟因要小解,便將英蓮放在一家門檻上坐著.待他小解完了來抱時,那有英蓮的蹤影?急得霍啟直尋了半夜,至天明不見,那霍啟也就不敢回來見主人,便逃往他鄉去了.那士隱夫婦,見女兒一夜不歸,便知有些不妥,再使幾人去尋找,回來皆雲連音響皆無.夫妻二人,半世只生此女,一旦失落,豈不思想,因此晝夜啼哭,幾乎不曾尋死.看看的一月,士隱先就得了一病,當時封氏孺人也因思女構疾,日日請醫療治.

不想這日三月十五,葫蘆廟中炸供,那些和尚不加小心,致使油鍋火逸,便燒著窗紙.此方人家多用竹籬木壁者,大抵也因劫數,於是接二連三,牽五掛四,將一條街燒得如火焰山一般.彼時雖有軍民來救,那火已成了勢,如何救得下?直燒了一夜,方漸漸的熄去,也不知燒了幾家.只可憐甄家在隔壁,早已燒成一片瓦礫場了.只有他夫婦並幾個家人的性命不曾傷了.急得士隱惟跌足長嘆而已.只得與妻子商議,且到田莊上去安身.偏值近年水旱不收,鼠盜蜂起,無非搶田奪地,鼠竊狗偷,民不安生,因此官兵剿捕,難以安身.士隱只得將田莊都折變了,便攜了妻子與兩個丫鬟投他岳丈家去.

他岳丈名喚封肅,本貫大如州人氏,雖是務農,家中都還殷實.今見女婿這等狼狽而來,心中便有些不樂.幸而士隱還有折變田地的銀子未曾用完,拿出來託他隨分就價薄置些須房地,為後日衣食之計.那封肅便半哄半賺,些須與他些薄田朽屋.士隱乃讀書之人,不慣生理稼穡等事,勉強支援了一二年,越覺窮了下去.封肅每見面時,便說些現成話,且人前人後又怨他們不善過活,只一味好吃懶作等語.士隱知投人不著,心中未免悔恨,再兼上年驚唬,急忿怨痛,已有積傷,暮年之人,貧病交攻,竟漸漸的露出那下世的光景來.

可巧這日拄了柺杖掙挫到街前散散心時,忽見那邊來了一個跛足道人,瘋癲落脫,麻屣鶉衣,口內念著幾句言詞,道是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士隱聽了,便迎上來道“你滿口說些什麼?只聽見些好'了'好'了'.那道人笑道“你若果聽見好'了'二字,還算你明白.可知世上萬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須是了.我這歌兒,便名《好了歌》”士隱本是有宿慧的,一聞此言,心中早已徹悟.因笑道“且住!待我將你這《好了歌》解注出來何如?”道人笑道“你解,你解。”士隱乃說道

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蛛絲兒結滿雕樑,綠紗今又糊在蓬窗上.說什麼脂正濃,粉正香,如何兩鬢又成霜?昨日黃土隴頭送白骨,今宵紅燈帳底臥鴛鴦.金滿箱,銀滿箱,展眼乞丐人皆謗.正嘆他人命不長,那知自己歸來喪!訓有方,保不定日後作強梁.擇膏粱,誰承望流落在煙花巷!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槓,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那瘋跛道人聽了,拍掌笑道“解得切,解得切!”士隱便說一聲”走罷!”將道人肩上褡褳搶了過來揹著,竟不回家,同了瘋道人飄飄而去.當下烘動街坊,眾人當作一件新聞傳說.封氏聞得此信,哭個死去活來,只得與父親商議,遣人各處訪尋,那討音信?無奈何,少不得依靠著他父母度日.幸而身邊還有兩個舊日的丫鬟伏侍,主僕三人,日夜作些針線賣,幫著父親用度.那封肅雖然日日抱怨,也無可奈何了.

這日,那甄家大丫鬟在門前買線,忽聽街上喝道之聲,眾人都說新太爺到任.丫鬟於是隱在門內看時,只見軍牢快手,一對一對的過去,俄而大轎抬著一個烏帽猩袍的官府過去.丫鬟倒了個怔,自思這官好面善,倒象在那裡見過的.於是進入房中,也就丟過不在心上.至晚間,正待歇息之時,忽聽一片聲打的門響,許多人亂嚷,說“本府太爺差人來傳人問話。”封肅聽了,唬得目瞪口呆,不知有何禍事.

第二回賈夫人仙逝揚州城冷子興演說榮國府

詩云

一局輸贏料不真,香銷茶盡尚逡巡.

欲知目下興衰兆,須問旁觀冷眼人.

卻說封肅因聽見公差傳喚,忙出來陪笑啟問.那些人只嚷“快請出甄爺來!”封肅忙陪笑道“小人姓封,並不姓甄.只有當日小婿姓甄,今已出家一二年了,不知可是問他?”那些公人道“我們也不知什麼真'假',因奉太爺之命來問,他既是你女婿,便帶了你去親見太爺面稟,省得亂跑。”說著,不容封肅多言,大家推擁他去了.封家人個個都驚慌,不知何兆.

那天約二更時,只見封肅方回來,歡天喜地.眾人忙問端的.他乃說道“原來本府新升的太爺姓賈名化,本貫胡州人氏,曾與女婿舊日相交.方才在咱門前過去,因見嬌杏那丫頭買線,所以他只當女婿移住於此.我一一將原故回明,那太爺倒傷感嘆息了一回,又問外孫女兒,我說看燈丟了.太爺說不妨,我自使番役務必探訪回來.'說了一回話,臨走倒送了我二兩銀子。”甄家娘子聽了,不免心中傷感.一宿無話.至次日,早有雨村遣人送了兩封銀子,四匹錦緞,答謝甄家娘子,又寄一封密書與封肅,轉託問甄家娘子要那嬌杏作二房.封肅喜的屁滾尿流,巴不得去奉承,便在女兒前一力攛掇成了,乘夜只用一乘小轎,便把嬌杏送進去了.雨村歡喜,自不必說,乃封百金贈封肅,外謝甄家娘子許多物事,令其好生養贍,以待尋訪女兒下落.封肅回家無話.

卻說嬌杏這丫鬟,便是那年回顧雨村者.因偶然一顧,便弄出這段事來,亦是自己意料不到之奇緣.誰想他命運兩濟,不承望自到雨村身邊,只一年便生了一子,又半載,雨村嫡妻忽染疾下世,雨村便將他扶側作正室夫人了.正是

偶因一著錯,便為人上人.原來,雨村因那年士隱贈銀之後,他於十六日便起身入都,至大比之期,不料他十分得意,已會了進士,選入外班,今已升了本府知府.雖才幹優長,未免有些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那些官員皆側目而視.不上一年,便被上司尋了個空隙,作成一本,參他生情狡猾,擅纂禮儀,大怒,即批革職.該部文書一到,本府官員無不喜悅.那雨村心中雖十分慚恨,卻面上全無一點怨色,仍是嘻笑自若,交代過公事,將歷年做官積的些資本並家小人屬送至原籍,安排妥協,卻是自己擔風袖月,遊覽天下勝蹟.

那日,偶又遊至維揚地面,因聞得今歲鹺政點的是林如海.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蘭臺寺大夫,本貫姑蘇人氏,今欽點出為巡鹽御史,到任方一月有餘.原來這林如海之祖,曾襲過列侯,今到如海,業經五世.起初時,只封襲三世,因當今隆恩盛德,遠邁前代,額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襲了一代;至如海,便從科第出身.雖系鐘鼎之家,卻亦是書香之族.只可惜這林家支庶不盛,子孫有限,雖有幾門,卻與如海俱是堂族而已,沒甚親支嫡派的.今如海年已四十,只有一個三歲之子,偏又於去歲死了.雖有幾房姬妾,奈他命中無子,亦無可如何之事.今只有嫡妻賈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歲.夫妻無子,故愛如珍寶,且又見他聰明清秀,便也欲使他讀書識得幾個字,不過假充養子之意,聊解膝下荒涼之嘆.

雨村正值偶感風寒,病在旅店,將一月光景方漸愈.一因身體勞倦,二因盤費不繼,也正欲尋個合式之處,暫且歇下.幸有兩個舊友,亦在此境居住,因聞得鹺政欲聘一西賓,雨村便相托友力,謀了進去,且作安身之計.妙在只一個女學生,並兩個伴讀丫鬟,這女學生年又小,身體又極怯弱,工課不限多寡,故十分省力.堪堪又是一載的光陰,誰知女學生之母賈氏夫人一疾而終.女學生侍湯奉藥,守喪盡哀,遂又將辭館別圖.林如海意欲令女守制讀書,故又將他留下.近因女學生哀痛過傷,本自怯弱多病的,觸犯舊症,遂連日不曾上學.雨村閒居無聊,每當風日晴和,飯後便出來閒步.

這日,偶至郭外,意欲賞鑑那村野風光.忽信步至一山環水旋,茂林深竹之處,隱隱的有座廟宇,門巷傾頹,牆垣朽敗,門前有額,題著”智通寺”三字,門旁又有一副舊破的對聯,曰

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雨村看了,因想到“這兩句話,文雖淺近,其意則深.我也曾遊過些名山大剎,倒不曾見過這話頭,其中想必有個翻過筋斗來的亦未可知,何不進去試試。”想著走入,只有一個龍鍾老僧在那裡煮粥.雨村見了,便不在意.及至問他兩句話,那老僧既聾且昏,齒落舌鈍,所答非所問.

雨村不耐煩,便仍出來,意欲到那村肆中沽飲三杯,以助野趣,於是款步行來.將入肆門,只見座上吃酒之客有一人起身大笑,接了出來,口內說“奇遇,奇遇。”雨村忙看時,此人是都中在古董行中貿易的號冷子興者,舊日在都相識.雨村最贊這冷子興是個有作為大本領的人,這子興又借雨村斯文之名,故二人說話投機,最相契合.雨村忙笑問道“老兄何日到此?弟竟不知.今日偶遇,真奇緣也。”子興道“去年歲底到家,今因還要入都,從此順路找個敝友說一句話,承他之情,留我多住兩日.我也無緊事,且盤桓兩日,待月半時也就起身了.今日敝友有事,我因閒步至此,且歇歇腳,不期這樣巧遇!”一面說,一面讓雨村同席坐了,另整上酒餚來.二人閒談漫飲,敘些別後之事.

雨村因問“近日都中可有新聞沒有?”子興道“倒沒有什麼新聞,倒是老先生你貴同宗家,出了一件小小的異事。”雨村笑道“弟族中無人在都,何談及此?”子興笑道“你們同姓,豈非同宗一族?”雨村問是誰家.子興道“榮國府賈府中,可也玷辱了先生的門楣麼?”雨村笑道“原來是他家.若論起來,寒族人丁卻不少,自東漢賈復以來,支派繁盛,各省皆有,誰逐細考查得來?若論榮國一支,卻是同譜.但他那等榮耀,我們不便去攀扯,至今故越生疏難認了。”子興嘆道“老先生休如此說.如今的這寧榮兩門,也都蕭疏了,不比先時的光景。”雨村道“當日寧榮兩宅的人口也極多,如何就蕭疏了?”冷子興道“正是,說來也話長。”雨村道“去歲我到金陵地界,因欲遊覽六朝遺蹟,那日進了石頭城,從他老宅門前經過.街東是寧國府,街西是榮國府,二宅相連,竟將大半條街佔了.大門前雖冷落無人,隔著圍牆一望,裡面廳殿樓閣,也還都崢嶸軒峻,就是後一帶花園子裡面樹木山石,也還都有蓊蔚洇潤之氣,那裡象個衰敗之家?”冷子興笑道“虧你是進士出身,原來不通!古人有云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如今雖說不及先年那樣興盛,較之平常仕宦之家,到底氣象不同.如今生齒日繁,事務日盛,主僕上下,安富尊榮者盡多,運籌謀畫者無一,其日用排場費用,又不能將就省儉,如今外面的架子雖未甚倒,內囊卻也盡上來了.這還是小事.更有一件大事誰知這樣鐘鳴鼎食之家,翰墨詩書之族,如今的兒孫,竟一代不如一代了!”雨村聽說,也納罕道“這樣詩禮之家,豈有不善教育之理?別門不知,只說這寧,榮二宅,是最教子有方的。”

子興嘆道“正說的是這兩門呢.待我告訴你當日寧國公與榮國公是一母同胞弟兄兩個.寧公居長,生了四個兒子.寧公死後,賈代化襲了官,也養了兩個兒子長名賈敷,至□□歲上便死了,只剩了次子賈敬襲了官,如今一味好道,只愛燒丹鍊汞,餘者一概不在心上.幸而早年留下一子,名喚賈珍,因他父親一心想作神仙,把官倒讓他襲了.他父親又不肯回原籍來,只在都中城外和道士們胡羼.這位珍爺倒生了一個兒子,今年才十六歲,名叫賈蓉.如今敬老爹一概不管.這珍爺那裡肯讀書,只一味高樂不了,把寧國府竟翻了過來,也沒有人敢來管他.再說榮府你聽,方才所說異事,就出在這裡.自榮公死後,長子賈代善襲了官,娶的也是金陵世勳史侯家的小姐為妻,生了兩個兒子長子賈赦,次子賈政.如今代善早已去世,太夫人尚在,長子賈赦襲著官,次子賈政,自幼酷喜捕潦*,祖父最疼,原欲以科甲出身的,不料代善臨終時遺本一上,皇上因恤先臣,即時令長子襲官外,問還有几子,立刻引見,遂額外賜了這政老爹一個主事之銜,令其入部習學,如今現已升了員外郎了.這政老爹的夫人王氏,頭胎生的公子,名喚賈珠,十四歲進學,不到二十歲就娶了妻生了子,一病死了.第二胎生了一位小姐,生在大年初一,這就奇了,不想後來又生一位公子,說來更奇,一落胎胞,嘴裡便銜下一塊五彩晶瑩的玉來,上面還有許多字跡,就取名叫作寶玉.你道是新奇異事不是?”

雨村笑道“果然奇異.只怕這人來歷不小。”子興冷笑道“萬人皆如此說,因而乃祖母便先愛如珍寶.那年週歲時,政老爹便要試他將來的志向,便將那世上所有之物擺了無數,與他抓取.誰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釵環抓來.政老爹便大怒了,說“將來酒色之徒耳!'因此便大不喜悅.獨那史老太君還是命根一樣.說來又奇,如今長了七八歲,雖然淘氣異常,但其聰明乖覺處,百個不及他一個.說起孩子話來也奇怪,他說女兒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見了女兒,我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你道好笑不好笑?將來色鬼無疑了!”雨村罕然厲色忙止道“非也!可惜你們不知道這人來歷.大約政老前輩也錯以□□色鬼看待了.若非多讀書識事,加以致知格物之功,悟道參玄之力,不能知也。”

子興見他說得這樣重大,忙請教其端.雨村道“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惡兩種,餘者皆無大異.若大仁者,則應運而生,大惡者,則應劫而生.運生世治,劫生世危.堯,舜,禹,湯,文,武,周,召,孔,孟,董,韓,周,程,張,朱,皆應運而生者.蚩尤,共工,桀,紂,始皇,王莽,曹操,桓溫,安祿山,秦檜等,皆應劫而生者.大仁者,修治天下,大惡者,撓亂天下.清明靈秀,天地之正氣,仁者之所秉也,殘忍乖僻,天地之邪氣,惡者之所秉也.今當運隆祚永之朝,太平無為之世,清明靈秀之氣所秉者,上至朝廷,下及草野,比比皆是.所餘之秀氣,漫無所歸,遂為甘露,為和風,洽然溉及四海.彼殘忍乖僻之邪氣,不能蕩溢於光天化日之中,遂凝結充塞於深溝大壑之內,偶因風蕩,或被雲催,略有搖動感之意,一絲半縷誤而洩出者,偶值靈秀之氣適過,正不容邪,邪復妒正

喜歡御前總管升職手札請大家收藏御前總管升職手札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