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城(1 / 3)

跟這位知州聯絡的官員名叫李嘉,任江南路按察使。

按察使主管一路刑名訴訟,併兼考核吏治、監察官員。是江南路巡撫的屬官,權力既大且重。這樣一個人居然跟原州知州有書信往來,也就不難知道為什麼江南的吏治會如此腐敗了。因為它從根子上就爛了。

——監察的人自己都同流合汙了,又怎麼可能清明得起來呢?

眾所周知,江南富庶,這裡的官一向是最難求的。沒有一點背景的話,根本不可能被派到這裡來。何況還是按察使這樣重要的職位。而李嘉今年還不到四十歲,便能夠坐到這個位置上,自然是因為朝中有人。

而李嘉在朝中的靠山,自然便是他的恩師和提攜者,宰相許悠。

顧文珩拿到這封書信之後,便迅的將一切都串聯在了一起,也終於明白了趙璨要辦的那個人究竟是誰。

但且不說他根本不可能違逆皇帝的意思,而既然皇帝生了這樣的心,許悠根本不可能逃過。單說顧文珩自己,對這種連災民救命的糧食和錢都要貪的行徑,也著實看不上眼。

因為離開京城之前就得到了趙璨的許可,儘管去辦,加上身邊帶著的人也足夠多,所以為了避免來回傳遞的過程之中走漏訊息,讓對方做好準備,所以顧文珩不顧病體,立刻帶著人趕往巡撫衙門所在的崇州,亮出聖旨,將按察使李嘉拿下。

事情做到這一步,自然是藏不住訊息的,這件事迅的傳揚開去,引來軒然大波。

單論官職的話,按察使是三品大員,鎮守一方,手握實權。而顧文珩呢?在出京之前,他不過是個六品的翰林院待詔。縱然手持聖旨,但是按理說這種事情還是應該上摺子給皇帝,由京城那邊來落比較合適。

所以顧文珩的這種做法,落在其他人眼中,未免太過莽撞輕狂。

官場中人最講究的就是臉面,所以規矩很重要,而不按照規矩來的人,也就難免會不為這個團體所容。想想你好不容易爬到二三品的大員,隨便一個六七品的小官就能將你從位置上掀翻下來,誰會高興?

這跟御史臺又不一樣。因為御史只有上奏的權力,辦不辦完全由皇帝來決定。不管結果如何,但規矩沒有亂。而現在顧文珩在做的這些事,就是打破了既定的那個規矩,讓人難以忍耐。

所以江南官場中有不少人難免生出“兔死狐悲”之感,上書指責顧文珩的這種做法欠妥當。

這些奏摺理所當然的被趙璨留中不。

顧文珩的做法,是他默許的,甚至是他推動的。一來這樣可以讓顧文珩立威,為將來的工作做好準備。二來也算是顧文珩的一種態度他得罪的人越多,在朝中就越孤立,能夠依靠的唯有皇帝一人,所以他只能做一輩子的直臣、孤臣。

只有這樣,趙璨才會放心將一些事情交給他來辦。

顧文珩充分的理解到了這一點,所以對外面的傳聞充耳不聞。抓完了人之後,他便直接帶著人和證據回到了京城。他目前的職位只是巡查御史,並沒有審問的權力,所以回到京城之後,人犯和證據都會移交給大理寺和刑部進行審查。

這件事情涉及到很多名官員,而且性質非常嚴重,皇帝不可能只讓一個部門來審查,免得出現什麼問題。

在趙璨的高壓之下,這件事情的審訊進行得非常快,不過幾天時間,就將脈絡徹底理清楚了。這些官員本都在同一個地方任職,彼此之間自然也是有不少聯絡的。而給他們提供保護和遮掩的人,正是江南按察使李嘉。

但是,其實人人都知道,真正的保/護/傘並不是李嘉,而是宰相許悠。

不過就算這是所有人的共識,也沒有什麼用。因為沒有證據的話,是不可能就這樣拿下以為國之重臣的。尤其他還是皇帝給趙璨留下的老臣,尤其是皇帝才剛剛過世不到一年,趙璨連年號都還沒來得及改,這個時候如果貿然處置許悠,很有可能會讓人覺得他不孝。

畢竟“父死,三年不改其道”才是這個時代普遍承認的孝道。

然而壞就壞在其中一個官員也不知道是太緊張了還是太囂張了,口沒遮攔的喊出了許悠的名字來。這樣一來,就算沒有證據,有士林和物議在,許悠也不可能逍遙其外了。

這種時候,為了避嫌,許悠自然暫時不能再處理政事,所以只能上摺子告病在家,以避嫌疑。直到這個案子了結,確定跟他完全沒有聯絡之後,他才能夠重新回到自己的位置上來。

當然了,如果真的是那樣的話,到時候為了表示是皇帝錯怪了他,要讓許悠同意回來,肯定要三番五次下旨,他才會“勉強”答應。

然而事情卻沒有朝著許悠所希望的方向走。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強大的壓力之下,不少人都開口承認背後支援他們的人是他。否則的話,單是一個按察使,只不過是江南巡撫的屬官,又怎麼可能做到一手遮天呢?

要知道,在總覽一路軍政的巡撫之下,還有負責政事的布政使和負責監察的按察使,以及負責軍隊的駐軍將領,這三方各自獨立,彼此牽制,又都受到巡撫衙門的轄制,這樣才能保證一個地方的政治清明。

而李嘉不過是個按察使,在他包庇這些貪官汙吏的時候,巡撫衙門的其他人在做什麼?他們為什麼沒有現這件事?還是說現了卻沒有動靜?為什麼不動,是誰給了他們壓力,還是其中另有隱情?

這麼一推測,結論自然只有一個。那就是有更厲害的人壓在他們上面,讓他們不好伸手去管這件事。而這個人呢,顯然不可能是李嘉。

而到這個時候,李嘉身為弟子,跟許悠的通訊也終於被搜了出來。雖然信中沒有提過這件事請,但是信中提及,期間李嘉也的確是以種種明目,往許悠家裡送了許多貴重的禮物。

壽禮,四時八節的賀禮,還有許悠家人的生辰……什麼白玉觀音,南海珍珠、珊瑚,紫檀木所制的太師椅,還有許多名貴的香料,藥材等等……品種繁多,琳琅滿目,這些東西所花費的數目,絕對不小。

在這種情況下,說許悠跟這件事一點關係都沒有,完全不知情,誰信?

不過即便如此,以許悠的地位,這件事最多也就是對他的名譽有些損失罷了,並不能真的把他怎樣。如果他現在上摺子要求辭官的話,趙璨還得給他許多加封和賞賜,才不算是寒了這些老人們的臉面。如果他不願意走,趙璨也沒什麼辦法,最多是遠著些不用罷了。

這也是之前他們一直按捺著沒有直接動手的主要原因,這種事情只有一次機會,讓他警覺起來之後,肯定會將所有的漏洞都填補上,不會再有這種被他們抓到把柄的時候。所以要對付他,就只能一次徹底的將他擊潰,絕不能留下任何餘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