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城(1 / 2)

原本互市的訊息公佈之後,便引起了整個大楚境內熱烈的討論。平安每天都能夠收到從各地送到京城來的報紙,上面多半的版面都在議論互市的事。

這幾年來朝廷並不禁言,士人乃至普通百姓們偶爾也會說幾句國事。

尤其是在報紙普及之後,許多國家大事的傳遞變得更加高有效,而且只要有心,就能夠打聽到。如此一來,普通人也多少能夠知道些訊息,不論是否與自己相關,議論一番這樣的國家大事,的確是十分讓人有面子的。

普通的事情都還會有爭論,與西戎和北狄互市這樣有爭議的事情,自然就更不必說了。

訊息一經傳出,便引起了熱烈的討論。而趙璨聽取了平安的建議,將朝中因此產生的爭論,完整的記錄並表到了皇楚日報上。然後各地的報紙隨即紛紛轉載,有了這些大人們拋磚引玉,就算原本不甚瞭解的普通人,也能夠看明白了。

——與其讓百姓們沒頭沒腦的議論,還不如提前就將問題擺明,朝廷的意思也寫上去,這樣一來,民眾自然就會朝著這個方向去想。

這就是所謂的引導輿論,並不是強求對方要如何,只是在其中進行引導罷了。

事實證明,效果的確是很不錯的。

因為在各家報紙上面表的文章當中,贊同朝廷的做法的佔了多數。

不過這件事情就算再大,百姓們的熱情也不可能一直維持。而且之後又生了一件大事,將眾人的注意力吸引到了這一邊。

趕在入冬之前,出海的船隊回來了。

原本這個訊息由趙璨口中說出之後,便已經有不少人知道了。只是朝廷並沒有正式公佈,眾人自然也不好探問議論,所以還處在半秘密的狀態之下。

不過現在船隊在崇州港口靠岸,數十條大船浩浩蕩蕩,就算想要遮掩也不可能了。

朝廷這邊得到了訊息,便立刻主動出擊,將這件事情公佈。正好跟崇州那邊的訊息差不多時候傳出來。聽聞這是大楚自己的船隊,而且下了一次南洋,還帶回來了數之不盡的糧食,百姓們自然歡呼雀躍。

不管是船隊所代表的強盛國力,還是足夠整個大楚吃上半年的糧食,都是百姓們喜聞樂見的好事。

這一兩年來,朝廷時不時的就要弄出一兩件讓百姓們目瞪口呆,繼而津津樂道的事情,有時候一件接著一件,簡直令人目不暇接。從一開始的不習慣到現在的習以為常,百姓們也經過了一場巨大的洗禮。

好在過程之中,有報紙時時引導輿論,倒也沒有出什麼問題。畢竟這些事情都是朝廷主持的,就算百姓們一時弄不明白,也覺得朝堂上的大人們更加高明,不可能會做錯事。而之後的展,也證明了這件事的確是沒錯。

所以現在不管是互市還是出海,雖然之前一點訊息都沒有,但是大楚的百姓還是接受良好。反正是好事,對他們來說沒有任何壞處,為什麼不高興?

當然,也有已經習慣了這種資訊交流,變得更加敏銳的人看出了問題。比如朝廷雖然公佈了訊息,但是卻完全沒有任何解釋不過相較於從前,這種做法已經十分難得了。所以這些從那時候過來計程車人也不會質疑。

況且認真說起來,朝廷開設海軍的事情,也不是沒有任何端倪。

從熙平二十二年開始東南那邊就已經開始組建船隊了,只不過那個時候,船隊只負責為普通的漁船護航,順便從海里捕撈一些海鮮和珍貴的海產——其中許多東西還賣到了全國各地。

因為這樣,所以很少有人將這支團隊當一回事,更沒想過幾年過去,他們居然連南洋都去得了。聽說那邊有許多國家,風土民情更是大異於大楚,不知道是真是假?而且這一次船隊回來,也不知道有沒有帶來那邊的特產?

於是船隊的歸來,得到了所有人的熱烈歡迎。

一部分人員在崇州卸了船,將糧食暫時存放,等待朝廷的調撥不提,還有一支隊伍大張旗鼓的一路進京。

這是趙玠所率領的使團成員,他們去了一趟南洋,得到的訊息自然也不少,需要送回來交給趙璨。除此之外,這一次還有不少南洋小國的使者跟隨他們一起,前來朝拜□□上國。

雖然山路難行,但是這麼多年,中間當然也不是一點往來都沒有。否則的話,大楚人也不會知道那邊還有小國家,甚至糧食一年三熟了。

所以在這些小國之內,也流傳著關於□□上國的故事。現在大楚的使者來到,帶來了那麼龐大的一支船隊,自然更讓這些小國又是景仰又是惶恐。在交易結束之後,又派遣使臣跟著船隊前來朝拜,希望能夠建立兩國邦交。

這樣的好事,自然要一路敲鑼打鼓,好生宣揚。

畢竟對於中原國家來說,四夷來服,萬邦來朝,從古至今都是皇帝和朝臣們最大的追求。

這一路上京,花費了整整兩個多月的時間,訊息已經傳到了大楚的每個角落。而且趁著這個機會,平安這邊自然也跟使團取得了聯絡,甚至其中有一部分人已經提前進京,將這一次拿到的訊息都交了出來。

平安趁熱打鐵,讓皇楚日報出了一期特刊,專門介紹南洋風物,各種路上見聞等等,務必要讓絕大多數大楚民眾知道那邊的情況,朝臣們更是要爛熟於心,這樣等到使團入京之後,面對他們才不會毫無準備,措手不及。

開啟明智這件事,平安一直覺得,如果不能讓他們讀萬卷書,那麼增廣一下見聞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為什麼總是要強調老人的經驗比年輕人更多?因為他們經歷過更多的事,懂得更多的道理,見識也更多。所以只要讓百姓們知道的東西更多,瞭解外面的世界有多麼廣闊,那麼他們的眼界自然會開闊,看事情的時候也不會再只囿於原本生活的小圈子。

這樣長此以往,潛移默化,他們自然便會開始思考周圍生的事情,而平安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實際上,他不可能讓所有人都理智起來。因為即便是在平安穿回來之前的後世,那些普通百姓之中,還是有很多根本不會去想這些大道理,也不關心國家大事,眼睛裡只能看得見眼前的三寸之地,柴米油鹽。

這種事情強求不來,他只要做到影響其中一部分人就可以了。

事實證明,這麼做的效果很不錯。

別的地方暫且不說,京城百姓現在提起南洋的事情來,已經能夠說得頭頭是道,彷彿自己親身經歷過一般。

他們原本就有一種天子腳下子民的驕傲,天然就具有政治上的敏感性,對於國事也比別處的百姓更加關心,現在有了何這種新鮮事,沒有不過過癮的道理。

而使團那邊傳來的訊息,也朝著好的方向展。

其實江南的水泥路是第一個鋪好的,現在從京城到崇州,快馬不過七八日的功夫。就算不行,走上一個月也足夠了。畢竟路好了,節省下來的時間是很多的。

但是使臣生生走了兩個月,一來是京城這邊需要做些準備,二來也是為了讓使團們更加明顯的感受到大楚種種□□上國的威勢。

——而江南本來就是大楚最為富庶的地方,在大楚商人也並不算是賤籍,對於服飾的規定更是沒有那麼嚴格。所以路上即便是普通百姓,也可以穿得起棉布或者綢緞。

這一路的見聞,徹底的折服和震懾住了那些小國來的使臣,讓他們心中又羨又妒,又敬又畏。

如此一來,等到他們抵達京城時,對著朝廷派出的官員,自然已經沒有了任何脾氣,怎麼安排就怎麼做,還生怕做錯了會惹人笑話。

使臣覲見的時候,平安也跟在趙璨身邊觀摩了一下。

看到這些人戰戰兢兢的模樣,平安忽然有點兒明白為什麼古代人那麼喜歡“四夷來服”了。因為這種感覺的確是很爽,光是憑著國力就讓對方敬畏不已,主動拜服,這就跟點家升級流爽文之中的主角只要王霸之氣一放,小弟納頭便拜是一樣的道理。

所以中國古代的各個王朝,才總是像冤大頭一樣,只要周邊小國表示臣服,前來朝拜,便立刻會給賜下許多的金銀珠寶,各種好東西。

甚至一度有許多小國年年來朝,就是衝著這些賞賜。跟大戶人家的窮親戚前來打秋風有異曲同工之妙。而大戶們為了彰顯自己的財力,或者為了博個好名聲,總是來者不拒,多少都會給點兒錢糧。

這種做法平安說不上來好不好,但是他不會採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