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她所知的崔重晏,何以如此贴心。难说不是为了别的什么交换。
她神情变化细微,却也没能逃过崔重晏的眼。
他缓缓又道:“我知裴家人对你不错,前些天你在那边,应也是有所经历。只是我并非是来探究这些的。公主放心吧!”
李霓裳见被他说中所想,便也不否认了。静默片刻,再次直起身,行了一礼,接着,向他含笑微微点头,以表谢意。
崔重晏望着面前女郎所露的他从未见过的笑靥,心中涌出了一阵连他自己亦是说不明白的复杂的情感。
他何以忽然如此怜香惜玉,不愿她再受任何委屈,他自己亦是不知。倘若非要深究,或许要从那日傍晚,他立在人群之后,在漫天的火烧云下,看着她穿着美丽礼衣,却被别的男子带着,一步步踏入礼堂开始。
她又转面,特意望向了他。然而,却不是任何别的缘由,只是担心他不能守约,希望他记住他曾经许诺的事。
除去暗暗的遗憾,嫉妒,不得不说,他在心里,亦是对她生出几分前所未有的敬重与怜惜。
他第一次感到,她确是一位公主,这个天下曾经有过的真正的公主。
天之骄女,高贵之躯。
汾水河边的那一夜,倘若不是他,换做世上任何一个人,只要能帮到,为她去阻止那一场因她而起的涂炭之灾,她恐怕都会答应吧?
便是在那一刻,他自心中生出一种迫不及待的感觉,恨自己,不能立刻便有能力,可以将她完全护在羽翼之下。从此往后,天下再没有第二个人,能将她从他这里夺走。
回顾此次行动,他最后悔的一件事,便是婚礼当夜没有亲自护送她离去,这才叫她落入裴家那小儿的手里,导致了后面如此多的波折。
也不知为何,婚礼的那个傍晚,当他看到她转面寻望自己,而在她的身畔,裴家的少年郎却特意停下静静等她的那一幕时,他忽然生出一种仿佛就此真的便要失去她的感觉。
不过,好在事情都过去了。如今她已回来。
“公主不必与我客气。”
崔重晏望着终于对着自己露出笑颜的李霓裳,思忖了下,再次开口。
“我还有一事,想与公主商议。”
李霓裳看他。
“公主这次一旦回去,青州那边必有很多麻烦等着。裴氏夫妇送走公主,此事他们并未公开,所知者不多。我的想法,公主这次不必立刻回青州,我另外为公主安排一个安全的地方,公主暂时安心落脚下来。等青州的事解决了,我再接公主回去。”
见李霓裳面露讶色,崔重晏立刻接道:“只要公主点头,瑟瑟那里,我等下便和她说。回去有些事,还要瑟瑟相帮。自然了,此事我也不会瞒长公主,公主有任何话,我帮你转到长公主的面前,料她不会不允。”
李霓裳终于从诧异中醒神,不禁暗自心惊。
他的意思,难道是……
崔重晏的面容平静,眼底却掠过一缕残酷的暗芒。
“公主放心,不会叫公主委屈太久的。事我已筹谋许久,只是少个机会。这次事情失败,孙荣宇文纵等都搅了进去。我若所料没错,很快就是乱局,乱局也是变局,于我,或许是个好的契机。”
“公主不用回,一来避开可能的危险,二来,也可少去烦扰。只要公主答应,我便投书给裴家夫妇,请他二人暂时再保守你离去的消息。料他们不会不应。”
“此事,于公主应当也是有利无弊。不知公主意下如何?”
这个提议太过突然了,李霓裳毫无准备。
照崔重晏的去做,她自然可以免去接下来将要遇到的重重考验:齐王的质疑、姑母的愤怒,需要给她的交待,以及,那还悬在一边没有下文的她和崔栩的婚约。
所有这些,没有一件是她容易应对的。崔重晏将会为她解决。
但是答应的代价,也是显而易见。
这一次,与第一次她约他青州城外相见或是不久前汾水河边帐幕里的事,都是截然不同的。
前两次还可算是相互利益交换,这一次,她却是单方面享受好处的人。
她若是点头,便也意味着答应做他的女人。
不再是迫于外力的任何虚与委蛇,而是她自己做的抉择,明明白白:从此以后,跟从他,接受他的庇护,心甘情愿做他崔重晏的女人。
他将是她一切,心之所属。
她不再有任何后悔或是掉头的权力。哪怕是在心里起念,那将也是背叛,真正可耻的背叛。
在近畔男子那带了期许的凝眸里,李霓裳慢慢闭了闭目,待睁开眼眸,没有任何犹豫,摇头。
崔重晏沉默了片刻,道:“我的本意,确是考虑公主此次回去,境况恐怕不会容易,并无别求,公主负担不必过重。回去还有些天,公主不妨再仔细考虑一番,不必急着今夜便做决定。”
“公主想必乏了,先好好休息,我先去了。”
他从座上下来,向着李霓裳恭敬作了一揖,随即轻轻走了出去,行到门后,他停了一停,忽然打开门,贴在门外窃听的瑟瑟躲避不及,疾走两步,停了下来,索性转面干笑:“崔将军的建议甚好,我自然是赞同的!换成是我,一百个也应了!崔将军放心,我会劝公主好好考虑!”
崔重晏冷冷望她一眼,也未多言,径自迈步而去。
第45章
次日上路之后,一切如常。崔重晏未再在李霓裳的面前提半句昨夜他曾言及之事,接下来的几日,亦是如此,便仿佛从未有过此事一样。
他或还在等着李霓裳的“考虑”,但李霓裳自己无比清楚,此事,她不会再有任何考虑的余地。
人若无欲,便无所惧。对于接下来或者回青州后可能发生的任何事,她没有半分紧张或是担忧之感。
与她相比,瑟瑟便显得紧张了许多。起初在裴氏所控的太原府和晋州境内还好,在出晋州后,她便明显紧张起来,连晚上睡觉,也不敢有半点放松,紧紧傍着李霓裳,半步不离。
不止瑟瑟,李霓裳知崔重晏亦极是警惕。事实上,从返程第一天起,他便鞍不离马背,日夜警戒,路上有任何风吹草动,必原地停下,派人先勘察一番,在确定无事之后,才会继续前行。
起初她不清楚是在防备何事。几日后,一行人路遇一伙劫道蟊贼。崔重晏身边的同行不多,总共十余人,但都是强手,这一伙人怎是对手,撞上来送人头而已。
因孙荣与崔昆正在相互诿过,随时可能彻底撕破脸皮交恶,那条需经孙荣境内的近道,自然是不能走的。这趟返程,他们走的依旧是迂回远道。此前路遇流贼极为寻常,杀几个,剩余若是逃走,也就作罢,没有必要赶尽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