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嬴魚 第119節(1 / 2)

小說:大秦嬴魚 作者:一口香

秦王合上眼簾,將白起的軍報遞給范雎。

范雎仔細閱讀之後,想了一下,就明白白起的意圖了。

白起帶領的這十萬軍隊,正規軍只有三萬,因為白起認為,以現在秦軍的武器裝備和馬匹供應,攻打南陽,如履平地,三萬正規軍足夠了。

說是三萬正規軍,但也有一萬二是從各地徵召來的只受過縣鄉兵役訓練的新兵,沒有上過戰場的那種,真正能提刀就砍會作戰的老兵,其實只有一萬八。

也就是說,白起認為,只靠這一萬八兵卒,就可以拿下南陽和野王,然後攻打上黨,窺視邯鄲。

對白起如何用兵,誰也不敢置喙,秦王按照白起的要求,從藍田大營調取一萬八精兵,徵發了一萬二的新兵役,然後就是從各地調取刑徒、商人、隸臣、遊俠、惡少年、借貸無力償還者以及失地者,給白起湊了個十萬大軍,帶足了兩個月的糧草,一起進攻南陽。

事實證明,別說一萬八的精兵了,就是隻給白起一萬二的新兵蛋子,南陽同樣不在話下。

經過一年的南陽征戰,

白起軍中那七萬成分複雜的兵卒,有一部分已經掙下軍功,成為良民,可以選擇回家鄉,也可以選擇就地分宅分地,在此成家立業。

更多的是來此打個醬油,沒有獲得軍功的。戰爭結束之後,他們同樣不能回家鄉,而是要留在南陽進行軍屯,為秦國戍守和建設南陽。因為他們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債務和刑牢要解決,直到他們立功,或者勞作讓自己成為良民之前,他們都不能離開。

這其實是另一種形式的人口遷移,這種半被迫的人口遷移,秦國官方是有相應的田地和稅收方面的補償的,所以,其實能留在南陽的這幾萬人,並沒有那麼的不情願。

白起為什麼要將這將近七萬人安排在南陽地上,讓他們開始在此安家立命繁衍生息?

因為他並不信任韓人。

雖然他是沒殺多少人就將南陽和野王給打下來了,但是治軍和治百姓是不一樣的。

治理百姓,只要他們不鬧出大亂子就可以睜隻眼閉隻眼的糊弄過去,你要是治軍還這麼糊弄,那很可能就是全軍覆沒,十萬大軍都在不知不覺之間被一個小卒給賣了。

這種因為一個不起眼的小人物將整個大軍葬送的戰役,歷史上可不少見,因此,白起是不可能在南陽之地留下太多的韓人的。

尤其是一個想法不合就背後捅刀的青壯男子,在以前,白起處理這些人的下場只有一個,那就是被綁縛在一起,驅趕入大河,淹死了事(華陽之戰)。

如今不能殺,就只能遷移了。

單身男子必須遷,這個是軍令,鬧事不遷的都給拉出去處理了。有妻有子的三口之家五口之家的小家庭,徵詢過意見之後,半誘哄半強迫的全部遷走。

以上這些,既是人口組成中的大頭,也是強壯的生產力,更是最讓人忌憚的群體。這些人,必須強遷十之八九。

剩下的老弱,經不住長途跋涉,只能留下來。即將成年的十三四五的少年男女,也可以留下來。少年可以去做軍中活,少女,可以與留下來的秦軍組合新的小家庭。

也只有這時,這片新舊交替的土地,才算是安穩下來,才算是重新活了過來。

白起這樣安排,為的就是創造一個安全的大後方,然後以此為倚靠,攻戰上黨。

上黨群山環繞,先天地形優勢擺在那裡,不是那麼好攻戰的,白起從來不輕視任何一個敵人,即便現在上黨與他,有如探囊取物。

但,老鷹搏兔,尚且要盡全力,更何況是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白起一步一個腳印的做著最優安排,務必將上黨一舉攻下,然後按部就班的春耕夏種,將這塊高地,徹底消化掉。

范雎盡職盡責的講白起的所有安排解釋給秦王聽,再斟酌的在堪輿圖上劃出幾個地方,供南陽三萬青壯和家庭遷徙。

首先排除南郡和洞庭郡,這兩個郡去年剛接手了新的土地,那裡有新的楚人需要治理,韓人過去了,三方交雜,容易生亂。

河東郡也不行,河東離南陽太近了,不穩妥。

上郡?上郡倒是缺人,但是,上郡和趙國相臨,這兩年又相處“融洽”,將韓人遷移過去,那不是給趙人找刺激嗎?

北地郡前年剛遷了三萬韓人青壯過去,現在再遷過去一些,韓人就比秦人多了,那北地郡到底是秦人的還是韓人的?

隴西郡也不行,那裡異族居多,秦人現在正潛移默化的與西域諸國溝通呢,不能讓韓人去搗亂。

那麼,就只剩下巴蜀和黔中郡了。

還有咸陽內史地區。

秦王下令:“將這些韓人,分批遷往巴蜀之地和咸陽附近,幫著修建渭水學宮。”

范雎忙道:“不妥!巴蜀多水蠱,韓人過去了,十死九生,且這些韓人都是良人,不是刑徒隸臣妾,不好讓其去參與工室活動。”您這不是安頓百姓,而是在洩私憤!

秦王銳利的視線看著范雎:“相邦以為呢?”

范雎避開秦王的視線,想了一瞬,道:“分散開來,一萬送去涇陽、高陵、櫟陽、重泉、頻陽這個五個縣。一萬送去芷陽、杜縣、商於之地。最後一萬,送往...送往黔中郡吧,給安平君安置。”

范雎的安排,前兩萬,都是在秦國腹地,而且是富庶的大縣,最後一萬,說是送往黔中郡,但其實,是將這一萬人送給秦魚,無論在哪裡安置,都讓他自行安排。

這樣安排,才能讓這三萬韓人過的安心,才是真正的遷移安置。

范雎道:“臣有預感,這三萬韓人只是一個開始,

只有將這三萬韓人安置好了,天下之人才會看到我秦國的強大和包容,乃至於天下之人,慕我秦國,都願意做大王的臣民和百姓。”

秦王嘆氣:“是寡人想岔了,幸有範叔提醒,才不至於讓寡人犯下大錯。”

范雎:“此乃臣分內之事。”

秦王頷首。

大殿裡又安靜了下來。

這是很少出現在范雎和秦王之間的安靜,有些壓抑,又有些捉摸不定。

范雎見秦王興致不高,想想,似乎沒有什麼事要商量了,就準備告辭了。

誰知,他剛起身,就聽秦王試探開口:“愛卿以為,上黨只有武安君攻的下嗎?”

范雎一驚,忙勸諫道:“王上,臨陣換將,兵家大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