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行知听完说道:“不要气馁,你现在有什么想法吗?”
苏甜点头,接着提出了她找本地职工的想法
周行知表示了肯定,但也坦言这远远不够。
毕竟他见过太多为了利益和钱不管不顾的人,
苏甜能想到这些已经不错了。
随后,周行知详细问起那户人家的果园地址,
苏甜说了个地址,他了然地点点头:
“嗯,行,我知道了。”
苏甜猜不透他这句“知道了”到底是什么意思,
正想再问,宣传部的工作人员拿着准备的几个场景搭建背景图进来,打断了她的思路。
等所有事情都敲定好,苏甜便准备开车回去。
周行知见她近来确实忙碌,也没有挽留。
苏甜心有所感,周行知可能要帮自己。
但这事对方没明说,她也不好追根究底地问。
苏甜琢磨了一下,又觉得或许是自己想多了,
便不再纠结,回了小院。
因为手续还没办下来,装修只能先停着,
这两天工人在清理建筑垃圾,
好多后续事宜装修进度都没法推进,装修材料也不确定还送不送。
这事瞒不过姜闵,苏甜昨天跟他提了,
后面苏甜说了自己的想法:找些本地员工来做事。
毕竟他们是外来的,让当地人去处理当地的事,总归更妥当些。
姜闵听了,不由得感叹一句:“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当场接下了这事。
他在这边待的时间久,对当地情况熟门熟路,交给他去招人再合适不过。
苏甜这边也没闲着。
杨阿姨家的情况倒是提醒了她,苏甜心里清楚:
自己开这个店,或多或少总归有点影响到邻里。
门口这条路不宽,店里迎来送往的,难免会占些地方。
虽说嘴上说着“没影响”,
但老街坊们早习惯了清静,
突然人来人往的,怕是多少会不适应。
于是,苏甜拉着居委会的杨远,挨家挨户地上门拜访,
给附近的邻里都送了些小礼物。
苏甜暗暗合计:不管人家是“大庙”还是“小庙”,
先诚心拜拜门总是没错的,伸手不打笑脸人,
提前打好招呼总比事后生怨强。
还好,这片的居民大多淳朴善解人意。
他们纷纷表示不介意,甚至有人笑着说:
“这里人多了才热闹,咱们这附近摆摊的还能多些生意,
收入说不定都能涨点呢!”
大家大多挺支持苏甜,事情比苏甜预想的顺利多了。
只是后续苏甜又一次拜访杨阿姨家时,还是出了点岔子。
那天杨阿姨的老公秦叔正好在家,
苏甜特意过去打了招呼,说明了来意,
没想到对方果断一口拒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