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乐文小说中文>万人嫌的逆袭[系统] > 119 筹集粮款(第2页)

119 筹集粮款(第2页)

*

前不久,兖州粮仓失火,损失粮食百万石,对兖州知府的处罚暂且不提,如不补足,恐会爆发饥荒。

康庆帝想从临近的州府调集粮食,但是临近州府的官粮并不富馀,私营的粮行倒是有不少存粮。

国库里的银子是周转开了,但是也没到花钱不需要考虑的地步,但如果不花钱购买,而是采取强硬手段从粮行征收,就成暴政了,所以康庆帝让各位皇子想想办法。

萧书君提议募捐,除了朝中的大臣,他愿意去游说各位富商和豪绅,甚至是粮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他们捐赠银子或者粮食。

沈言:“富商豪绅看在太子的面子上,肯定多少都会捐一点,但是这种空手套白狼的事,效果可能不太理想,届时,太子岂不尴尬?”

萧承泽提议抄家,把那几位贪官的家一抄,银子不就到手了?

韩平:“抄家要有理由,等七殿下找到贪污的证据,再带着人去抄家,兖州的百姓早就饿死了。”

萧司明提议先欠着,以朝廷的信誉为担保,先从粮行调集粮食,等国库的银子充裕了,再付他们钱。

俞安:“商人重利,他们三天两头来要钱,朝廷的脸面还要不要?”

萧鸿意擦了一整天勤政殿,一想到这个地方,他就想吐,今日称病没来上朝。

萧言澈说:“近处没有,就从远处调,有五哥和七哥带兵护送的话,一定能如数送到兖州。”

萧言澈想把萧鹤川调出去,但又不敢太明显,所以拉上了萧承泽。

康庆帝:“送个粮食,倒也用不上这麽多人,七皇子一人足以。”

萧鹤川:“啓禀父皇,想要筹钱,其实很简单,只要放出足够的利好,就一定会有人抢着捐钱。”

“我们可以为此,专门设置一项评选,按照捐款数量的多少,分别授予温丶良丶善丶仁丶义,等称号,这个称号,子孙三代皆可用之。”

称号不是口头上的,是纸质版的证书,这样会让人更有参与感和获得感,具体捐赠多少银子,获得哪一档称号,可以再详细地讨论。

萧鹤川:“获得不同称号的人,可以在参加科举考试之前,分别得到知府丶副考官,主考官,太傅,或者是父皇的一次讲学机会。”

贾令:“这不是把考官明码标价了吗?跟花钱买官有何区别?”

萧鹤川:“花钱买官,是把银子送进了各位考官私人的口袋,为了获得称号而捐出的银子,却给百姓买了粮食,性质自然大不相同。”

“就算有人过了科考的年纪,或者已经选择了从商,但是为子孙後代考虑,他们也不会轻易放弃这个机会。”

“讲学采取公开形式,每年只进行一次,既不耽误各位考官平日的差事,也可以防止私相授受。”

“三代以後,称号作废,其实,豪绅和富商的子辈或者孙辈,为了继承家业,不一定会选择仕途,各位考官不用担心工作量会太大。”

“但为人父母者,又不能提前断送孩子入仕的机会,所以他们有很大的概率,愿意为了获取称号而捐款,而且善行义举,乐善好施,本就在我朝官员的考核范围之中。”

魏峥:“这对其他学子不公平!”

萧鹤川:“讲学的内容可以是最基础的释义,也可以是历史故事,但绝对不能是考试的题目,各位考官讲学的内容,必须提前交由父皇过目,这样一来,就不存在不公平了。”

“具体内容,明年科考之前可以再详细地讨论,眼下最要紧的,是借此利好,筹集购买粮食的银子。”

康庆帝:“户部尚书贾令,统计各个州府的粮册,以备调粮,户部其馀官员和礼部的员外郎,听从襄王的吩咐,先按襄王的提议操办。”

康庆帝不可能跟萧鹤川认错的,所以萧鹤川像往常一样,尽心尽力地为朝廷办事,并且提出建议,就是在给康庆帝台阶。

康庆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就是在示好,就是在道歉。

如果萧鹤川像萧鸿意那样别扭,那麽他们父子的关系只会越来越差,萧鹤川不会让自己走到那一步。

萧鹤川虽然没有受刑,但毕竟下了大狱,而事情的结果,一听就是方礼背锅了。

所以很多大臣都认为,康庆帝只把萧鹤川当做纯臣,他一旦开始谋划,康庆帝便要立刻将其舍弃。

而今日,康庆帝又让萧鹤川主办筹款事宜,大臣们纷纷心想,陛下的心思还真是难猜。

难猜的康庆帝,命人把柳昭隐给苗清秀治伤的事,透露给了萧司明,又将萧司明的举动,透露给了萧鸿意。

中元节当天下午,柳昭隐给蔡老夫人的闺女清秀,治好了手伤。

柳昭隐不知道的是,清秀并不是蔡老夫人的闺女,而是她的儿媳,她叫苗清秀,腿疾是装的,因为要给手上的伤,找个合理的借口。

蔡知彰是礼部的主事,这几日,正好遇上官员选拔,可是前不久,他与妻子苗清秀发生争执,把苗清秀的手指掰折了。

家宅不宁的事要是传出去,蔡知彰就没有晋升的可能了,所以他娘才找到了柳昭隐。

苗清秀之所以这麽配合,是因为他们说好,蔡知彰晋升以後,他们俩就和离,但苗清秀要是说出去,断了蔡知彰的仕途,那就同归于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