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当年秦天纵并未告诉他这是价值连城且可遇不可求的明光锦,只说是好料子,让他收着。
&esp;&esp;直到某天,白雁然偶然经过药堂,瞥见季月槐头上的发带,才让他了解真相。
&esp;&esp;可惜,彼时的秦天纵已闭关修炼数月,季月槐连他人都见不着,更别说归还此物。只得倍加珍惜地收着。
&esp;&esp;季月槐忍不住偷偷看了熟睡中的秦天纵一眼。
&esp;&esp;和小时候一样,喜欢枕着手臂侧睡。
&esp;&esp;犹豫半晌,季月槐的恻隐之心占了上风,他轻手轻脚替秦天纵掖了掖被子。
&esp;&esp;
&esp;&esp;整个白天,一行人都在问询寨民们石家兄弟是否有仇家,但却一无所获。
&esp;&esp;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江湖上的恩恩怨怨,生活在世外桃源的榆林寨民们怎会知晓?
&esp;&esp;走访间,季月槐遇见了昨夜那个小麦皮肤的姑娘,得知她叫阿槿,便友善地朝她笑了笑。
&esp;&esp;可阿瑾面色却倏然煞白,别说回之一笑了,连眼神都不愿对上,攥紧了拳头,死死地低垂着脑袋。
&esp;&esp;季月槐错愕不已。他自认为长得算是和蔼可亲的脸,不像秦天纵那样凶巴巴的不近人情。
&esp;&esp;阿瑾在害怕什么,或者说,在躲避什么?
&esp;&esp;季月槐不知道,但他知道,这里一定有不干净的东西蛰伏,且警惕性分外的高。
&esp;&esp;日落西山,低沉幽怨的芦笙吹奏响起,长长的送葬队伍绕着村寨缓慢地前行着,哀戚的哭丧着不绝于耳。
&esp;&esp;队伍里的一个小娃娃拉着妈妈的手,天真无邪地问道:“娘亲,大家为什么哭的这么伤心?”
&esp;&esp;“石叔叔家的儿子,永远地离开了,去很远很远的地方生活了,再也不回来。”
&esp;&esp;“哪一个哥哥呀?石叔叔有两个儿子。”
&esp;&esp;“唉,大宝,他们两个,都走了……”
&esp;&esp;“怎么会呢,娘?”小娃娃歪歪头,疑惑道:“石大哥没有走哇,昨个我见着他了。”
&esp;&esp;“小祖宗,莫要胡说。”女人闻言,作势要掐他的腮帮子,可这时,身边的大儿子也说话了。
&esp;&esp;“娘,弟弟他没瞎说,我也瞧见了。”
&esp;&esp;女人顿了顿,没有责怪俩孩子,也并未在继续这个话题,只是默默地跟着队伍,挥洒着竹篮里白花花的纸钱。
&esp;&esp;夕阳将寨民们的影子拉的冗长而倾斜,像某种多足的长虫,绕着村寨蜿蜒爬行。
&esp;&esp;
&esp;&esp;夜幕降临,连续多天无所获,众人决定翌日启程回城。
&esp;&esp;可笼罩于心头的迷雾尚未被拨散,季月槐辗转难眠。
&esp;&esp;深林偶遇的赶尸匠石川,马店被刺穿胸膛的石亓,震颤不息的槐木铃铛,惊慌失措躲藏的阿瑾……
&esp;&esp;他白日未寻得机会单独与万姑娘相处,于是决定趁夜深人静,将阿瑾之事全须全尾地告知她。
&esp;&esp;月光下的村寨很美,凤尾竹泛着层微弱的银光,竹叶的“沙沙”声宛如叹息,又如低语。
&esp;&esp;每座吊脚楼的后面,都紧挨的摆放着酸菜缸,缸盖上还压着块青石,以防被人随意掀开。
&esp;&esp;季月槐注意到,昨夜与自己闲聊的那位长老,正站在酸菜缸边,一口接一口地抽着烟斗。
&esp;&esp;火光忽明忽灭,照亮了他颤抖的枯瘦手指和沟壑纵横的脸。
&esp;&esp;抽完了,长老在缸子边重重地磕了磕烟斗,烟灰随风而散,但他却仍伫立在缸子边。
&esp;&esp;片刻后,他像是下定决心般,佝偻着背,颤颤巍巍地搬下压住缸盖的青石。
&esp;&esp;这是,半夜嘴里没味儿,想捞些酸菜尝尝?
&esp;&esp;季月槐与秦天纵藏匿于暗处,仔细观察,隐隐有种不安的预感。
&esp;&esp;然而,下一刻,长老的举动让二人脊背发凉,徐徐的夜风瞬间化为阴风阵阵,吹的人寒毛倒竖。
&esp;&esp;只见长老挪开了缸盖,踩在垫脚石上,缓慢地钻进了酸菜缸中。
&esp;&esp;墨绿的浊水漫过他朽木般的脖颈,不知是不是季月槐的错觉,长老的皮肤似乎也被反出酸菜般绿油油的滑腻的色泽。
&esp;&esp;难以抑制的寒意渗透到四肢百骸,季月槐连指尖都变得冰凉。
&esp;&esp;他脸上的神情,却并非阿瑾般惶恐,而是浮夸的喜悦与舒爽,仿佛泡在琼浆玉液里,是一种极致的享受。
&esp;&esp;更令季月槐绝望的,还在后面。
&esp;&esp;只见长老似乎是泡过瘾了,他长叹一声,声音干涩而嘶哑,听得人心里一阵发毛。
&esp;&esp;他僵硬地爬出酸菜缸,垫脚石上,留下了与阿瑾那夜相同棕褐的泥脚印。
&esp;&esp;睡莲底下有就算了,这酸菜缸里,哪来的淤泥?!
&esp;&esp;季月槐的心跌至谷底,他知道为何阿瑾那夜如此慌张了。
&esp;&esp;她不是在躲谁,她是怕别人瞧见这样不堪的自己。chapte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