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乐文小说中文>1937年的日子 > 第20章 血火城墙 攻城失利与战争之思(第2页)

第20章 血火城墙 攻城失利与战争之思(第2页)

李明远喝了口冷水,喉咙里像火烧:“我知道。以前总觉得,只要弟兄们敢拼,有百姓支持,就能赢。可今天才明白,农业国打工业国,光靠人命填……填不起。”

王连长叹了口气:“军分区让我带句话,你们这次攻城虽败,但摸清了鬼子的布防。司令员说,别着急,咱们得等,等有了重武器,等正规部队集结完毕,再一起动手。”

“等?”赵铁山吼了起来,“那城墙下的弟兄白死了?”

“没白死!”李明远突然站起来,声音沙哑却坚定,“他们的血不能白流!得让我们明白,打仗不能只靠勇,得靠脑子,靠法子,靠能跟鬼子抗衡的家伙!”

五、血的教训与新的思路

夜里,山坳里的篝火忽明忽暗。李明远和各队骨干围坐着,没人说话,只有偶尔传来的伤员呻吟声。周桂兰煮了锅野菜汤,没人动,汤很快凉了。

“我错了。”李明远先开了口,火光映着他布满血丝的眼睛,“我不该急着攻城。总觉得队伍扩编了,有土炮了,就能拿下县城,忘了鬼子的装备比咱强太多。”

他从怀里掏出皱巴巴的纸,上面是之前制定的攻城计划,现在被血渍染了大半:“你们看,这里写着‘用土炮轰开城门’,可咱的土炮连砖缝都打不进去;这里写着‘坑道爆破’,却没算到鬼子的迫击炮能精准定位。这不是计划,是瞎指挥!”

“李营长,不能怪你……”水生的胳膊缠着绷带,说话时牵动伤口,疼得皱眉,“谁也没想到鬼子的城墙这么结实,迫击炮这么准。”

“不,得怪我。”李明远摇头,“我忘了,鬼子有兵工厂,能造机枪、迫击炮;咱只有土法上马的铁厂,造的枪打不远,炮炸不响。这不是战术问题,是工业底子的差距。”

王连长在一旁补充:“鬼子的重机枪是水冷式的,能连续射击;他们的迫击炮有标尺,误差不过五米。咱们的土办法,比如用竹筒探路、用红布条标记,在人家的观测设备面前,等于告诉他们‘我们在这’。”

马老根突然拍了下大腿:“我知道了!煤窑里的硫磺纯度不够,造的炸药威力差;铁厂的焦炭火力不足,枪管淬不上火,所以打几枪就炸膛。咱得先把工厂搞好,造不出迫击炮,至少得造能打穿城墙的炮!”

“还有战术。”赵铁山摸着受伤的腿,“不能再硬冲了。鬼子的重机枪在城墙上,视野开阔,咱得想办法让他们看不见,比如……用烟?”

周桂兰也说:“药坊得改进。今天很多弟兄不是当场牺牲的,是流血太多没救过来。咱得造止血更快的药,得学正规军的包扎法子,不能光靠草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明远听着大家的话,心里渐渐亮堂起来。他从王连长那里借了本《步兵操典》,虽然很多字不认识,但上面的插图让他明白:打仗不是光靠勇猛,更要靠协同、靠技术、靠对装备的了解。

“王连长,”他抬起头,眼神里重新有了光,“能请你们的教官给咱上课吗?教咱怎么用机枪,怎么躲迫击炮,怎么搞侦察……还有,你们的兵工厂,能不能……”

“能!”王连长一口答应,“军分区早有这个意思。咱们是一家人,你们的根据地扩大了,对咱们也有利。我回去就请示,派教官来,再支援你们些枪管、炸药——虽然不多,但能让你们的铁厂造得更好。”

六、残月下的誓言

天快亮时,王连长带着正规军掩护他们往根据地深处转移。路过之前的战场时,战士们默默地把牺牲弟兄的遗体抬上车,赵铁山用刺刀在每个坟堆前刻了个十字,嘴里念叨:“弟兄们,等着,咱一定回来,用鬼子的血给你们报仇!”

周桂兰把仅存的麻药洒在坟前,眼泪掉在土里:“安息吧,下次再来,咱能让你们少受点罪。”

李明远走在最后,手里攥着块从城墙上崩下来的砖。砖很坚硬,上面还沾着血,是自己弟兄的血。他想起穿越前看过的历史书,说抗日战争是农业国对工业国的抗争,以前没真切感受,现在才明白这字里行间的沉重——那是无数血肉之躯铺就的道路。

“李营长,”周小满跟上来,递给他新的账本,“这是损失清单,还有……各队的新想法。”

账本的背面,是大家七嘴八舌写下的字:

-造无烟炸药,不然爆炸有烟,容易被现;

-铁厂用更好的焦炭,提高枪管硬度;

-学正规军搞伪装,用树枝、泥土盖住工事;

-派侦察兵摸清楚鬼子的迫击炮阵地,先打掉它;

-找县志,看看有没有城墙的薄弱点,比如地基……

李明远翻着账本,突然笑了,虽然眼眶还红着:“好,好!知道疼了,就知道该怎么变了。土办法不行,就学新办法;土炮不行,就造更好的炮;咱工业底子薄,就一点点攒——总有一天,咱的炮能打穿城墙,咱的战士不用再当活靶子!”

残月下,队伍的影子被拉得很长。虽然损失惨重,但每个人的眼神里都多了些东西——不再是盲目的勇猛,而是带着血的教训后的坚韧与清醒。他们知道,拿下县城的路还很长,农业国追赶工业国的路更长,但只要方向对了,一步一步走,总能走到。

“回根据地。”李明远挥了挥手,“先修工厂,再练队伍,下次来,咱不仅带弟兄,还带能跟鬼子较劲的家伙!”

风穿过林子,带着远处县城的炮声,也带着根据地的炊烟味。战士们互相搀扶着往前走,脚印深深浅浅,却异常坚定——那些牺牲在城墙下的弟兄,终究会化作他们前进的力量,让这条路,走得更稳,更有希望。

喜欢年的日子请大家收藏:dududu年的日子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