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乐文小说中文>1937年的日子 > 第22章 工业根系扎深土军民合力筑铁壁(第2页)

第22章 工业根系扎深土军民合力筑铁壁(第2页)

运输也成了体系。张老汉的运输队扩到了五十人,有轨道车二十辆、渔船十五艘、独轮车三十辆,还驯养了二十头毛驴,专门走山路。他们按“运输调度表”送货:黑风口的铁矿粉早上运到铁厂,水泥坊的预制块下午送到地道工地,纺织厂的土布傍晚送到被服厂。

“以前送货像瞎装,现在按表走,准得很。”张老汉看着调度表,上面用红笔标着“急送”“缓送”,“昨天赵营长的队伍要五十颗手榴弹,咱中午接到单,傍晚就送到了,不误事。”

五、军民合力:工业的根扎在泥土里

根据地的工业能展这么快,靠的是军民一心。百姓们把最好的矿石、煤炭送到工厂,把最壮的劳力派去开矿、修路,甚至把家里的铁器、布料捐出来——李家庄的王老汉把传了三代的铁锅捐给铁厂当原料,说:“锅没了能再造,打跑鬼子比啥都强。”

工厂也用实实在在的好处回报百姓。铁厂给送废铁的百姓记工分,工分能换粮食、布料;水泥坊雇佣村民干活,一天给两斤小米;纺织厂收棉花时,比鬼子的收购价高两成,还能用棉花换布匹、药品。

“跟着八路军,不光能打鬼子,还能过好日子。”杏花村的张婶算着账,她给纺织厂纺线,一个月能换五尺布、两斤盐,“以前给鬼子干活,累死累活还吃不饱,现在不一样了。”

孩子们也参与进来。识字班的学生帮兵工厂记账、给高炉看火候,最小的才十岁,却能准确报出铁水的温度(看火苗颜色:橘红是千度,亮黄是千二度)。狗剩明了“竹筒测距法”——用两节竹筒套在一起,能大概测出敌人的距离,被陈参谋推广到侦察队。

连县城里的百姓都偷偷帮着根据地。伪县政府的账房先生夜里把鬼子的布防图藏在菜篮子里,让进城卖菜的张老汉带出来;火车站的扳道工故意给鬼子的运粮车指错路,让粮食“误”卸到根据地边缘的村子。

“民心是最好的工业原料。”李明远看着百姓们推着轨道车、扛着预制块、纺着棉线,心里感慨万千,“没有他们,这高炉烧不起来,这水泥炼不成,这枪也造不出来。”

六、兵强马壮:训练场上的新气象

根据地的队伍扩编到了一千人,编成三个营:赵铁山的一营负责攻坚,马老根的二营(矿工为主)负责爆破和防御,水生的三营负责侦察和游击战。他们的装备焕然一新,训练也更加正规。

一营的训练场上,战士们拿着“黑风口式步枪”练瞄准,卧姿、跪姿、立姿,每个姿势练一百次,陈参谋用秒表计时,用望远镜检查瞄准线。“三点一线,心平气和,扣扳机要稳。”神枪手王二柱给新兵示范,“五十步外打酒瓶,十至少中八才算合格。”

二营在练习“混凝土工事攻防”。他们用预制块快搭建掩体,再用土制榴弹射器和手榴弹攻击“敌人”,马老根喊着:“工事要修得快,炸得准,既要能护住自己,又要能打掉敌人!”

三营的侦察兵在林子里练“潜行”。他们穿着用草木染色的军装,趴在草丛里一动不动,连鸟都敢落在他们肩上。水生教他们用“听诊法”听远处的动静:“趴在地上,耳朵贴地,能听到三里外的马蹄声、车轮声。”

最让人振奋的是“步炮协同”演练。赵铁山的一营冲锋,马老根的二营用土制榴弹射器和迫击炮压制“敌人”火力,水生的三营从侧翼迂回,三个营配合默契,像一台精密的机器。演练结束后,陈参谋拿着秒表说:“从起进攻到拿下‘阵地’,比上个月快了三分钟,伤亡率降低一半。”

战士们的伙食也好了。粮仓里的粮食充足,每天能保证两顿干饭,周桂兰的医疗队还让伙房每天加一顿菜汤——用海带、萝卜、豆子煮的,有营养,能补充盐分。赵铁山拍着战士们的肩膀,笑着说:“以前打仗前才能吃顿饱的,现在天天吃饱,个个壮得像牛!”

七、山雨欲来:根据地的底气

深秋的风带着凉意,吹过黑风口的高炉、河湾村的水泥坊、青石镇的兵工厂,吹过训练场上战士们的笑脸、地道里村民们的脚步声。根据地像一棵扎深了根的大树,工业是它的枝干,民心是它的根须,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李明远站在山巅,看着这一切,手里拿着陈参谋刚做的《根据地实力统计表》:

-工业:月产步枪o支、手榴弹oo颗、炸药oo斤、水泥oo袋、铁轨o丈。

-后勤:存粮ooo石、药品能供ooo人使用、弹药够打三次中等规模战斗。

-兵力:一千人,装备“黑风口式步枪”oo支、手榴弹ooo颗、土制迫击炮门、榴弹射器o具,另有地道网、炮楼群等防御工事。

“松井要是再敢来‘清剿’,咱让他有来无回。”赵铁山扛着新步枪走过来,枪上的刺刀闪着寒光。

“不光能打退他,”水生接过话,“咱还能摸到县城边上,给他来个‘黑虎掏心’!”

周桂兰抱着药箱走来,里面的绷带、药品整齐排列:“不管打多大的仗,咱的医疗队都能跟上。”

李明远望着县城的方向,那里的鬼子还不知道,曾经被他们嘲笑的“土八路”,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工业、自己的后勤、自己的钢铁队伍。他知道,再次攻打县城的时机还没到,但根据地的工业根系已经扎进泥土,只要再给点时间,这棵大树就会结出胜利的果实。

山风吹过,高炉的烟、水泥坊的灰、训练场上的尘土混在一起,落在地上,像给这片土地盖上了一层坚韧的铠甲。根据地的星火,正在工业与民心的滋养下,慢慢汇聚成燎原之势。

喜欢年的日子请大家收藏:dududu年的日子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