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乐文小说中文>1937年的日子 > 第34章 机器轰鸣引八方人才汇聚筑根基(第2页)

第34章 机器轰鸣引八方人才汇聚筑根基(第2页)

夕阳下,轨道车冒着黑烟往回跑,铁轨反射着金光,像条不断生长的钢铁藤蔓,把希望送到每一个角落。

三、学堂里的“新先生”

工业学堂的院子里多了几棵新栽的白杨树,是学生们亲手种的,现在已经有一人高了。教室也扩建了,用水泥砖盖了三间房,黑板换成了真正的木板,上面用白漆写着“格物致知,学以致用”。

这天,学堂里来了位特殊的“先生”——从北平逃出来的王教授,以前是清华大学教化学的,因为不肯给鬼子做事,被通缉,辗转来到根据地。他穿着打补丁的棉袄,头花白,却精神矍铄,一进教室就被墙上的化学方程式吸引了。

“这个配平错了。”王教授拿起粉笔,在“青霉素提纯反应式”旁写下正确的式子,字迹工整有力,“用乙醚萃取时,温度要控制在零度以下,不然会破坏药效。”

李明远站在门口,又惊又喜。他正愁制药车间缺懂化学的人才,王教授简直是“雪中送炭”。

“王先生,您愿意留下教学生吗?”李明远诚恳地邀请,“我们缺老师,尤其是懂您这行的。”

王教授看着教室里睁大眼睛的学生,又看了看窗外正在干活的工人,点了点头:“能为抗日做点事,是我的荣幸。”

王教授的课成了学堂的“热门”。他不光教化学,还讲物理、讲数学,用百姓能听懂的话解释什么是“分子”“原子”。学生们以前只知道青霉素能救命,现在知道了青霉素是怎么杀死细菌的;以前只会按图纸操作机床,现在知道了齿轮为什么要算模数。

“先生,您说电是咋回事?”杏花举着手里的电线,那是从报废电台里拆的,“为啥两根线一碰就冒火?”

王教授没直接回答,而是做了个简单的电机——用自行车轮带动线圈,摇起来就能让灯泡亮。“这就是电。”他摇着轮子,看着亮起来的灯泡,“等咱有了电机,就能让工厂的机器转得更快,让夜晚和白天一样亮。”

学生们听得眼睛亮,围着电机不肯走。李明远看着这一幕,心里暖暖的。他知道,王教授带来的不只是知识,是视野,让这些土里刨食长大的孩子知道,世界上还有比造枪造炮更广阔的天地。

王教授还带来了不少“宝贝”——几本藏在棉袄里的外文书籍,里面有最新的化工技术;一个用罐头盒做的显微镜,能看到青霉菌的菌丝;还有一张元素周期表,被他贴在墙上,成了学堂最珍贵的教具。

“李同志,我想建个化学实验室。”王教授拿着图纸找到李明远,“不用太复杂,能做些基础实验就行,教学生们怎么提纯、怎么分析矿石成分。”

李明远立刻让人收拾出一间房,用水泥砌了实验台,又让兵工厂做了些试管架、烧杯(用玻璃瓶改造的)。实验室建成那天,王教授摸着粗糙的实验台,像摸着稀世珍宝:“在北平,我有最好的设备,却不能为国家做事;在这里,啥都简陋,可心里踏实。”

学堂的学生越来越多,不仅有根据地的,还有从敌占区逃来的青年。他们白天上课,晚上去车间实践,很快就成了工厂的骨干。铁蛋现在能设计简单的零件了,杏花成了制药车间的技术能手,那个药铺学徒出身的少年,跟着王教授学会了分析矿石,能分辨出哪些石头里有铁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冬天的时候,学堂第一次放寒假,学生们却没回家,都留在工厂里帮忙。除夕那天,大家围在一起吃饺子,王教授看着这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突然说:“等抗战胜利了,咱办个真正的大学,就叫‘华北工业大学’,让你们都当教授!”

学生们欢呼起来,笑声震得窗户纸哗哗响。李明远看着窗外飘落的雪花,心里充满了希望。他知道,这些年轻人就是根据地的未来,是国家的未来——等把鬼子赶出去,他们会用手里的机床、试管、图纸,重建一个更强大的中国。

四、防空洞里的“图纸会”

日军的轰炸越来越频繁,却再也没能伤到县城的筋骨。高射机枪和高射炮组成的防空网越来越密,百姓们也养成了习惯,一听警报就往防空洞跑,等解除警报再出来干活,日子过得紧张却有序。

这天,防空洞里又挤满了人。李明远和赵刚、王教授、张部长(他干脆在县城住下了)围坐在煤油灯旁,地上铺着张巨大的地图,是根据地的工业布局图。

“明年,咱要在晋察冀建三个水泥厂,冀中搞纺织基地,山东那边有煤矿,正好给咱供煤。”李明远用铅笔在地图上画着圈,“学堂再开个矿业班,培养找矿、采矿的人才。”

赵刚指着地图上的铁路线:“我让部队再修一百里铁轨,把各根据地的工厂连起来,形成产业链——山东出煤,晋察冀出铁,咱这儿出机器,互相支援。”

王教授推了推眼镜:“我和学生们研究了,用本地的草药能提炼消毒水,成本比酒精低,明年能批量生产。还有这矿石分析,已经找到三处铁矿,开春就能开采。”

张部长在一旁奋笔疾书,把大家的想法记下来:“回去我就组织人按这个干!咱不光要打败鬼子,还得让根据地富起来,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防空洞外,高射炮偶尔出怒吼,炮弹在云层中炸开,像放烟花。洞内,煤油灯的光照着一张张兴奋的脸,映着地图上密密麻麻的圈和线,像一张充满希望的网。

李明远看着这张地图,突然想起穿越前的日子。那时候,他在明亮的实验室里做实验,从没想过自己会来到这样一个年代,和一群穿着打补丁的人,在防空洞里规划国家的未来。可现在,他觉得无比踏实——因为他知道,这些粗糙的图纸、简陋的机器、甚至这昏暗的防空洞,都藏着最坚韧的力量。

“轰隆!”外面又传来炮声,这次更近了,震得洞顶掉下来几块土。

赵刚笑着拍了拍身上的灰:“小鬼子又来送礼了!等咱把高射炮再改进改进,让他们有来无回!”

大家都笑起来,笑声盖过了外面的爆炸声。李明远拿起铅笔,在地图上画了个更大的圈,把北平、天津都圈了进去:“等把这些地方拿回来,咱的工厂就能用真正的铁轨、真正的电机了!”

煤油灯的光跳动着,照亮了每个人眼里的火焰。洞外的风雪还在呼啸,洞内却温暖如春。这座从战火中站起来的县城,这群在困境中坚守的人们,正用钢铁、知识、信念,一点点编织着属于未来的蓝图——那蓝图里,有轰鸣的工厂,有飞驰的火车,有孩子们明亮的教室,有再也不会响起警报的天空。

喜欢年的日子请大家收藏:dududu年的日子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