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据点里的粮食开始紧张,日军把仅有的粮食都留给自己,伪军只能喝稀粥。有个伪军班长趁着夜色,偷偷爬出来投降,对赵刚说:“里面快撑不住了,伪军们都想投降,就是怕日军报复。”
赵刚抓住这个机会,让投降的伪军给里面的弟兄写信,告诉他们外面的情况。又过了几天,据点里的伪军生了哗变,打死了负隅顽抗的日军小队长,打开了据点的大门,向三营投降。
虎头山据点的攻克,让其他孤立据点里的日军和伪军人心惶惶。有的据点没等部队围困,就主动弃守逃跑;有的则像虎头山据点一样,被伪军哗变攻克。不到一个月,所有孤立的大型据点都被拔除,根据地彻底连成一片。
四、反扫荡升级:全民皆兵保家园
日军对根据地的展感到恐慌,动了规模更大的扫荡,这次他们调集了更多的兵力和装备,想一举摧毁根据地。但此时的根据地,早已不是以前的模样,全民皆兵的态势已经形成,新武器的普及让部队的战斗力大幅提升。
扫荡开始后,日军的坦克和骑兵再次冲锋陷阵,但等待他们的是更严密的防御和更猛烈的反击。火箭筒小组分散在各处,专打坦克的侧面和后面;“铁扫帚”则组成交叉火力网,对付冲锋的骑兵;百姓们则在地道里传递情报,设置陷阱,配合部队作战。
在一次反扫荡战斗中,日军的一个坦克大队想突破根据地的防线,王铁柱带着火箭筒小组,在青纱帐里与坦克周旋。他们利用熟悉的地形,不断转移位置,从不同方向打击坦克,一天之内就击毁了五辆坦克,吓得剩下的坦克不敢再前进。
骑兵联队的下场更惨。他们冲进根据地后,现到处都是绊马索和炸药雷,刚想撤退,就被埋伏在四周的“铁扫帚”拦住。机枪的火力像割草似的,把骑兵扫倒一片,剩下的骑兵慌不择路,掉进了百姓们挖的陷阱里,被活捉了不少。
反扫荡战斗持续了一个多月,日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却没能占领根据地的一寸土地,最后不得不狼狈撤退。这次反扫荡的胜利,彻底打掉了日军的嚣张气焰,让他们意识到,想征服根据地是不可能的。
五、兵工厂扩建:武器生产规模化
反扫荡胜利后,根据地的兵工厂迎来了大展。周先生和老王根据实战经验,对火箭筒和“铁扫帚”进行了多次改进,性能越来越完善。火箭筒的射程提高到了八十米,破甲威力更大;“铁扫帚”则加装了瞄准镜,射和精度都有了很大提升。
为了满足部队的需求,兵工厂进行了扩建,新建了多个车间,招收了大量工人。以前只有几百人的兵工厂,现在展到了上千人,每天能生产几十具火箭筒和上百挺“铁扫帚”,武器生产实现了规模化。
兵工厂里,工人们热火朝天的工作着,熔炉的火光日夜不息,机器的轰鸣声震耳欲聋。周先生和老王每天都在车间里巡视,指导工人生产,解决技术难题。有次,火箭筒的生产遇到了瓶颈,周先生连续三天三夜没合眼,终于找到了问题所在,保证了生产的顺利进行。
除了火箭筒和“铁扫帚”,兵工厂还研制出了不少新式武器,比如能射手榴弹的掷弹筒、射程更远的步枪、威力更大的地雷等。这些武器源源不断地送到部队,让战士们的装备越来越好,战斗力越来越强。
六、根据地的繁荣:军民共建新家园
随着军事上的胜利,根据地的经济和文化也迎来了繁荣。百姓们安居乐业,种地、织布、做生意,到处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农业上,根据地推广了新的耕作技术,粮食产量大幅提高。打谷场上堆满了金黄的谷子和玉米,百姓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马秀兰的合作社越办越大,不仅负责粮食的储存和分配,还开办了农具厂和纺织厂,生产的农具和布匹深受百姓欢迎。
教育上,根据地的学校越来越多,不仅有小学和中学,还有专门培养干部和技术人才的培训班。孩子们背着书包去上学,朗朗的读书声传遍了村庄。林晓棠成了学校的校长,她经常对孩子们说:“你们是祖国的未来,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建设强大的中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医疗上,根据地的医院和诊所越来越完善,医生和药品越来越充足。百姓们生病可以得到及时治疗,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听天由命。白求恩医院的医生们还经常深入农村,为百姓们体检和接种疫苗,提高了百姓的健康水平。
根据地的繁荣让百姓们更加拥护八路军,他们积极参军参战,支援前线,军民关系像鱼水一样亲密。有个叫“李家村”的村庄,全村百姓自组织了运输队,为部队运送物资,男人们抬担架,女人们做军鞋,孩子们放哨,成了根据地军民共建的典范。
七、展望未来:胜利的曙光在前
站在山岗上,李明远望着繁荣的根据地和训练有素的部队,心里充满了信心。他知道,虽然抗日战争还很艰苦,但胜利的曙光已经在前。
新武器的不断涌现,让部队的战斗力有了质的飞跃;根据地的不断壮大,为抗战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军民的团结一心,形成了不可战胜的力量。李明远相信,只要坚持下去,总有一天能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迎来民族的解放和独立。
“同志们,”李明远在全军大会上高声说,“我们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但这还不是终点。我们要继续努力,扩大根据地,提高战斗力,为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未来,奋勇前进!”
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战士们举起手中的武器,齐声高喊:“奋勇前进!奋勇前进!”喊声震彻云霄,回荡在冀中平原的上空,预示着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到来。
喜欢年的日子请大家收藏:dududu年的日子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