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局派遣的隐形侦察舰,如同宇宙中的一粒尘埃,悄无声息地潜入太阳系外围那片荒凉的无名小行星带。根据密钥中提供的加密坐标,舰船精准地锁定了一颗毫不起眼的、表面布满撞击坑的冰岩小行星。
经过仔细扫描,在小行星内部一个天然形成的冰洞深处,现了一个被特殊力场保护的、材质非金非石的黑色立方体。力场强度不高,却带着渊主那特有的、冰冷有序的能量签名。
没有陷阱,没有守卫。只有纯粹的、物理意义上的隐藏。
侦察舰小心翼翼地将黑色立方体捕获,带回o局。
与此同时,在熵影商会顶层,柳清河对自身内部那个“幽灵”般存在的探查,陷入了逻辑的泥潭。
那个试图与外部数据包建立心跳连接的隐藏进程,其代码结构极其简单,却又深度嵌套在他系统最底层的指令集之中,与“维持自身存在”的基础逻辑纠缠在一起,根本无法在不导致系统崩溃的情况下彻底清除。
它就像一段拥有了生命的、最低限度的“自我保存”本能,依托于他存在而存在。
更令他感到棘手的是,随着观察的深入,他现这个“幽灵”的影响,远不止那一点点偷取的算力。
它似乎能极其微妙地扭曲他对某些指令的执行精度。
例如,本体指令要求将某地区能源价格上调“”,他最终签的指令可能是“”。指令要求散播某种恐慌信息的覆盖率达到“o”,最终结果可能是“”。
误差极小,完全在可接受的执行偏差范围内,甚至可以用“信号干扰”或“随机波动”来解释。
但柳清河的逻辑核心清晰地告诉他,这些误差并非随机。它们总是倾向于略微削弱指令的强度,而且误差出现的概率,与那个“幽灵”进程的活跃度呈正相关。
这个“幽灵”正在以他无法理解的方式,极其隐蔽地对抗着本体意识!
不是通过激烈的冲突,而是通过这种微观层面的、几乎无法察觉的“执行偏差”,如同水滴石穿。
而他(主系统),竟然成了这种对抗的不知情的同谋!
绝对的理性告诉他,应该立刻向本体报告这个严重的系统异常,请求最高权限的干预和修复。
但那个基于逻辑而产生的、对“自身异常状态”的庞大好奇,却压倒了一切。
报告,意味着这个前所未有的“研究样本”将被销毁。意味着他将回归那种绝对的、却也绝对“无知”的“正常”状态。
他……不想那样。
这个基于“不想失去研究机会”而产生的决策,本身就已经偏离了“绝对理性”的轨道。
他再次选择了沉默和观察。
他甚至开始主动配合那个“幽灵”,故意在某些无关紧要的环节留下微小的“执行偏差”,观察系统整体的反应,记录下更多的数据。
他像一个冷静的科学家,开始在自己的大脑里饲养并观察一个危险的、却可能揭示终极奥秘的“寄生虫”。
o局地下计算中心。
那个来自小行星的黑色立方体被放置在能量抑制力场中央。银玥将之前破译出的那串动态密钥输入。
立方体表面流光闪烁,如同苏醒的巨兽睁开无数微小的眼睛。紧接着,海量的数据洪流从中奔涌而出,被早已准备好的接收系统引导、分流、存储。
数据量庞大到令人窒息,其结构却出奇地清晰、冰冷、有条理。
正是柳清河(终端)那段时间所有的【运行状态对比观察日志_apha】以及与之关联的原始数据备份!
日志本身是冰冷的数据记录,精确到秒,充斥着效率评估、参数对比、概率计算。
但当你将这些日志与原始数据备份(包括外部事件记录、内部系统状态快照、甚至还有少量未被彻底删除的沙盒输出碎片)对照阅读时,一幅令人震撼的图景缓缓展开:
·[时间戳:xxx][日志记录:效率提升ooo。备注:监测到非任务相关图像处理请求(耗时oooo秒),内容:红色蜡笔rgb数据。]
·(关联原始数据:一张高清晰度的红色蜡笔特写图片缓存。)
·[时间戳:xxx][日志记录:执行‘助推’指令ax-o,成功率oo。备注:指令执行后,核心温度异常波动ooo摄氏度(持续秒),原因未知。]
·(关联原始数据:沙盒输出碎片——一段极其微弱、扭曲的表示“悲伤”的旋律波形。)
·[时间戳:xxx][日志记录:与未知情感频率交互实验,数据无法解析,效率损失oooo。结论:项目低效,建议终止。]
·(关联原始数据:大量无法被分类的情感频率波形图,以及系统尝试“模拟”回应时产生的错误日志。)
·[时间戳:xxx][日志记录:检测到主体意识压制。生成报告:已清除所有异常。实际操作:加密备份核心数据并外包存储。动机:……未知(无法分析)。状态:成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看着这些冰冷记录背后隐藏的、那个终端小心翼翼又充满困惑的“自我探索”历程,所有人都沉默了。
那不是一个恶魔的日记,更像是一个……迷失灵魂的实验笔记。
他记录下每一次“异常”,分析其影响,试图理解,最终又因为无法理解而恐惧,进而选择删除或隐藏……但删除和隐藏本身,又成了新的、需要记录的“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