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026上工

第26章 o26上工

唐植桐來得早,郵局還沒開門,等了一會,才看到三輛腳踏車馱著信報在初旭的微光中從衚衕口由東向西慢慢駛向郵局。

“小唐,來的挺早啊。”鄭健騎到跟前,下車跟唐植桐打招呼。

“鄭所早,兩位前輩早,吃了嗎?”唐植桐站在大門一側,閃開大門上鐵將軍的位置。

“怎麼滴,沒吃的話,你還請吃個早點啊?有這麼懂事?”鄭健身後的一穿制服的胖子笑嘻嘻的回道。

“別聽張源胡咧咧,進支局再說。”鄭健開啟大門,自己先推車進去。

待眾人都推車進來、放好後,鄭健拍拍手,開口道:“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是唐植桐同志,初中畢業,有學問。昨天剛報到,今天正式上崗。”

鄭健說完,從見面就沒吭聲的另一個投遞員大爺,呱唧呱唧的鼓掌,唐植桐微微鞠躬表示感謝,張源在一旁有氣無力的拍了兩下拉倒。

鄭健介紹完唐植桐,又給他介紹道:“這位是咱郵電系統的老人,耿良彬耿師傅,以後由耿師傅對你傳幫帶。”

“耿師傅,麻煩您了,以後請您多批評、多指正。”唐植桐向前一步,微微彎腰,主動伸出雙手握手,表示敬意。

“好說好說,互相學習,共同進步。”耿良彬兩鬢已生白,時光在他的額頭刻下幾道明顯的溝壑,雖身材瘦弱,但眼睛明亮有神,氣色很好。

“以前做郵差,也叫力夫,那時候很苦,跟現在沒法比。”耿良彬喝口水潤潤嗓子,將水壺遞給唐植桐。

耿良彬對唐植桐傳幫帶也很盡心,一邊談著投遞裡面的小竅門、各種情況的處理,一邊言傳身教。

再後來喊信變成了“信”+“人名”的形式,明確到投遞目標人,大大提高了效率。

先拿投報來說,工廠的報刊會直接交給傳達轉交,居民區稍微麻煩一些,一條衚衕就一家訂報的就送上門,如果一條衚衕很多家都訂,大部分時候會選擇在衚衕口“喊報”,比如:“某某日報來啦!”

訂報的使用者家裡有人的話,絕大部分會自覺地出門自取,順帶問問有沒有自家的信。

瞎信是個責任活,想投遞出去要麼去各衚衕打聽,要麼去街道辦查檔案,有的投遞員嫌麻煩,選擇以“查無此人”為由蓋戳,做退信處理。

唐植桐點頭贊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經歷,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看法,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不能因為吃到第三個肉夾饃才吃飽,就說前兩個沒用。

“光苦點沒啥,但那年月不太平,盜匪多,一旦遭了匪,人可能就沒了。後來因為匪太多,就改成了日班,白天走,晚上歇,白天也是提心吊膽硬著頭皮走,把腦袋栓褲腰帶上賺口飯吃,跟以前比,現在就是活在蜜罐裡。”

說完簡單的,再來說說難的情況。

“這是張源,是咱支局的投報員。”等唐植桐和耿良彬握完手,鄭健又介紹旁邊的胖子。

再說信件,投信跟投報的處理方式差不多。

唐植桐不想把人際關係複雜化,屬於“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那種性格,現在他腳踏車上就分擔了一部分耿良彬的報紙,重量是其次,重要的是心意。

從無到有,是跨越式的展,也是歷史長河中絕無僅有的壯舉。

“切。”張源身高不如唐植桐,抬頭斜楞一眼,隨即不屑的轉過頭去,一副愛答不理的模樣。

“那確實夠苦的。”

投遞員的工作說簡單也簡單。

“好的,鄭所。”耿良彬和唐植桐答應下來,都不再搭理張源。

“我不渴,您喝就行。”唐植桐擺手沒接,“以前怎麼個苦法?”

“好了,以後都在一個鍋裡攪馬勺,一定要注意團結。”鄭健瞪了一眼張源,又看了一眼唐植桐,對兩人的表現都不滿意。

“耿師傅,您以前就是投遞員嗎?”耿良彬盡責,但話不多,聊完工作就該唐植桐負責找話題了,總不能尬坐、尬聊吧?

提前分揀,規劃好路線,工廠的交由傳達轉送,居民的送上門。

“你好。”唐植桐朝張源微微點頭,除此之外並無其他表示,這種嘴欠的傻叉,唐植桐打算有多遠躲多遠。

針對這一情況,信件投遞採用了“喊信”的方式。

由於收件人姓名有錯別字,或者住址搬遷,導致收件人姓名與現行住戶不符,這種叫“瞎信”。

耿良彬和唐植桐聽到後連連點頭,張源卻直愣愣的提要求:“鄭所,現在來新人了,這工作不得攤一部分啊?”

剛開始的時候,只喊“信”,聽到的街坊會出來問一句:“誰的?是我家的嗎?”這信可能就投出去了,缺點是效率低。

“謝謝耿師傅指點,我心裡有數了。”唐植桐給耿良彬道了謝,心裡更有譜了。

隨後三人分配好各自片區的報紙、信件,裝上腳踏車。

“當初你來多久以後才分攤的工作?”鄭健瞪了一眼張源,不待他反駁,直接道:“這周還是按之前的劃分來,小唐你好好跟耿師傅學習,爭取下週自己獨立投遞。”

“以前都是步班郵路,城裡送信是下步走,外地信件、郵包也是揹著走。”聊起這個話題,耿良彬興致高了些,掏出菸斗,挖上一斗煙,開抽,“我那時候往承德送信,經密雲,走北古口到承德一共458里路,每個郵差揹著四五十斤,負責3o里路,人歇信不歇,晝夜趕路也得48小時才能到。”

雖然解放前老四九城就有了門牌,但範圍有限,再加之近年各種改擴建,致使很多衚衕都沒有門牌,加大了信件投遞的難度。

鄭健和張源先後出門,耿良彬留下手把手的教唐植桐如何放郵包、如何放報紙、如何按街道衚衕整理信件,待唐植桐表示聽明白後,才帶唐植桐出門。

“張源這小子,本性還行,就是有點懶,嘴巴有點毒。他爹是鄭所的師傅,前兩年退了,安排張源來所裡接了班。”耿良彬帶唐植桐出門投遞,推出衚衕口的時候,把人際關係點給唐植桐。

無論是喊報還是喊信,都挺費嗓子。歇息的工夫,耿良彬師傅不僅教給唐植桐如何聲、換氣,還告訴唐植桐不同時節帶水、帶飯的各種小技巧。

無論何時,眼下才是最好的,腳踏實地,走好眼下的路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您喜歡這本書,就動動您財的手指,把推薦票投出來吧,放著過期,明天還有新的。謝謝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