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231煎餅(1 / 2)

第232章 231煎餅

推磨是個枯燥無味的活,不少小腦不夠達的人推上幾圈就會暈頭轉向。

早前的地主家都用牛馬推磨,唐植桐家一直不富裕,用不起牛馬,所以唐植桐這次親自上陣,體驗了一把牛馬的感覺,還成,比幾十年後給資本家扛活的福報要輕鬆不少。

石磨當時買的規格小了一點,所以推的時候要增加負重,比如將盛玉米碎的盆壓在上面,這樣能將玉米碎推的更細膩一些,攤出來的煎餅口感更好。

“媽,這裡面摻米麵了?”隨著石磨的旋轉,小米特有的清香味淡淡散出來,唐植桐嗅嗅,問道。

“嗯,你不是說米麵的好吃嗎?這次放了不少。”一個石磨上能拴兩根推磨的木棍,唐植桐負責一個,張桂芳負責另一個,並時不時的往磨眼裡舀一勺泡好的原料。

“敢情您還記得呢?”唐植桐有些詫異,距離自己說這話至少已經有十年時間。

早年間糧食還沒有兩統,為了省錢,唐奶奶都是從集市上購買毛糧,然後自己加工,其中又以玉米、小米為主。

玉米能用來蒸窩頭,小米大多是煮粥,偶爾唐奶奶也會做煎餅,玉米碎不夠了就會摻上些小米,唐植桐吃著純玉米的口感酸且硬,而有小米的更甜更軟,所以稱讚過兩回。

“記著呢。現在輕易不做,做就做你愛吃的。”張桂芳理所當然的說道,糧食統籌後,糧店的價格實惠而且都是加工好的,更省時省力,所以一家人吃毛糧的機會就少了。

“那明天我回來做點菜,咱卷煎餅吃。”一聽這麵糊裡摻了小米,唐植桐的饞蟲被勾了起來。

都說齊魯人吃捲餅卷大蔥,這是對貧困年代齊魯人的刻板印象,窮的時候確實有吃,但卷的不是大蔥,而是一種小香蔥。

以“人沒蔥高”而聞名的章丘大蔥大概是9o年代的產物,然而這種大蔥剛上市時並不受普通民眾歡迎。

那時生活條件已經改善,普通民眾買蔥大多是為了炒菜,但炒菜才用多少蔥?因為冰箱沒有普及,一棵章丘大蔥還沒等用完就已經乾巴了,所以當時的章丘大蔥大多銷往菜館、包子鋪。

尤其是包子鋪,特別喜歡章丘大蔥,一棵蔥一斤多,比扒小蔥省時省力,章丘大蔥的蔥白還多,各種蔥的價格差不多,所以都緊著大的買。

菜農也不傻,同樣是伺候一季田,章丘大蔥的產量要比老品種高很多,所以就越來越流行,然而本地需求有限,加上那時物流還不怎麼達,運費奇高,一擁而上的種植也曾導致滯銷。

說到這就得感謝一下國家基建和綠通,解決了絕大多數人的菜籃子問題,就不感謝三桶油了,人家辛辛苦苦幹一年,利潤大多給了油桶。

說來也奇怪,按樸素的消費觀來說,老百姓享受的高價油中應該包含油桶的價格,但三桶油從來不給司機油桶,那油桶都去哪了?

在張桂芳開口吩咐唐植桐推磨的時候,王靜文沒出口反駁,但唐植桐累了一天,她心疼,就存了推一把的心思。

當王靜文看唐植桐走神時,還以為他累了,過去替下了唐植桐。

王靜文推磨不頭暈,她是學芭蕾出身的。

唐植桐記得第一次與王靜文見面看的芭蕾舞有個橋段,轉圈轉圈不停地轉圈,相信小王同學之前也練過。

那個橋段都算輕的,有學舞蹈的人能轉好幾個小時都不帶頭暈的,只能說這平衡能力不去爭取一下飛行員,可惜了了。

唐植桐坐在旁邊,看著推磨的婆媳倆,腦子裡已經開始琢磨明天晚上做什麼菜了。

煎餅卷大蔥嗎?時下確實有很多人吃不上,但吃蔥的話,嘴裡那股糊濃味,晚上咋交流學習?刷牙都夠嗆能壓下去。

那就學一下物質生活極大豐富以後的吃法吧!

那時的大蔥只是配角,非必選項,可卷的還有一些其他菜,以大葷為佳。

想到大葷,唐植桐決定再從“工地領導”那“預支”點肉,家裡這個月的肉票已全部買成了臘肉,那個耐儲存,留著慢慢吃。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