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264掃墓

第265章 264掃墓

星期天吃過早飯,唐植桐和張桂芳說自己陪王靜文外出一趟。

這是小兩口昨晚商量好的,老人守舊,生怕張桂芳聽說兒子去拜祭岳父心裡不舒服,索性不說。

兒子大了,張桂芳也沒問題。

唐植桐昨晚倒是建議帶上些祭品,但小王同學沒同意,說父親生前不信這一套,帶點茶葉就行。

王靜文的父親下葬在那所眾所周知的公墓裡,距離花市大街單程大概有二十來公里,來回就是四十公里,唐植桐疼媳婦,沒讓小王同學騎腳踏車。

唐植桐也不是要自己騎車載著小王同學前去,大熱天的騎腳踏車打個來回,純屬給自己找不自在。

唐植桐是聽從王靜文的建議,打算坐公交車去。

四九城內最大的一個公交車站點在前門,是多路公交的始站或終點站。

市局斜對過五十來米就是前門公交車站,唐植桐載著王靜文到市局,本著“該省省該花花,騎著腳踏車去酒吧”的精神,唐植桐憑工作證把腳踏車放在市局,省一分算一分。

前門車站北側原本是有一座三孔的門樓,透過門樓能看到高大巍峨的紀念碑。

就在今年年初的時候,為了迎接幾個月以後的十週年紀念,門樓及門樓周圍的圍牆都拆了,東西長街也展開了改建工作。

這座門樓名叫中華門,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有這麼一道門存在過,歷史中這座門很有名,是通往紫禁城的必經之門,曾用名有大明門、大順門、大清門。

每個不同的名字大概能代表一個不同的朝代。

大明門是永樂年間的叫法,一直持續到公元1644年滿清進關,中間穿插著叫了二十五天“大順門”,闖王進京嘛,結果還沒來得及完成匾額製作,就灰溜溜的跑了。

1644年農曆十月,那個據傳五臺山出家的順治定都四九城,把大明門改為了大清門。

這裡面還有段故事,據說刻有“大明門”的是石匾,清朝統治者直接沒換,把石匾翻過來刻上了中滿雙文的“大清門”,掛上繼續用。

“大清門”這一叫就是小三百年,直到民國成立後,在1912年將大清門更名為中華門。

那時候物資匱乏,有人就想把大清門的石匾拆下,翻用背面刻上“中華門”,但不曾想一拆下來傻眼了,順治老兒已經在兩百多年前用過這招了!

民國沒辦法,只好重新趕製了一塊木匾,題寫了“中華門”三字掛在上面,這一用就是小五十年。

特別說明一下,拆一些舊建築是從民國開始的,初衷是為了改善交通、滿足作為都的職能要求,什麼千步廊、東西三座門、東西長安門,相繼被拆除,只是今年輪到了中華門。

存好腳踏車,王靜文直接拉著唐植桐來到38路站牌底下排隊等車。

唐植桐看著站牌,前門始,經西單一路往西,途徑木樨地、公主墳、萬壽路、五棵松等十六個站點,終點站是玉泉路。

“這也不是直達啊?沒有直達車?”唐植桐不瞭解公交線路,出口問道王靜文。

“哪有那麼多公交車線路,38路是最快的,還有個37路也途徑玉泉路,不過會在阜成門繞一圈,票價比38路貴,不划算。”王靜文給唐植桐解釋道。

“成,那就38路吧。”條件就是這麼個條件,唐植桐死心了。

這年頭倒是也有計程車,車頂頂著一個搪瓷的“出租”字樣,唐植桐在前門車站看到過。

唐植桐在報紙上看到過計程車的廣告,甚至記得叫車電話57661,但估計用不上,因為價格非常感人,一公里三毛錢!

公交車的票價就便宜多了,38路車單程每人兩毛五。

現下的公交車非常牛氣,不臨近車時間不開門,沒辦法,誰讓公交車少,且大多為進口貨呢。

快車了公交車才開門,門是手拉的,開門以後司機和售票員先上車,然後關門。

售票員此時從腰間掏出搖把,把一扇扇窗戶給搖開!沒錯,就是搖開,因為公交車的窗戶不能任由乘客開啟或關閉,而是藉助那把搖把手動操控。

若是路上碰到沙土揚塵,emm……閉眼捂住鼻子和嘴,且受著吧。

等搖開車窗,司機抬起手腕看看時間,馬上車了,車門才會再次開啟,允許乘客從前門上車。

上車後映入眼簾的是一個棕色的大包,下面包著動機。

這個位置是寒冬時節的黃金座椅,坐上去不冰屁股,現在嘛,寧願站著也不能坐,因為燙腚。

乘客先上車,等車動後再買票。

倆人來回一趟一塊錢,普通工人一天的工資沒了,這個價格一般人承受不起,加上又是始站,所以小兩口都有座。

座位是唐植桐選的,靠後的並排座。

唐植桐坐在車裡觀察著四九城的建築,經復興門出了內城,越往西,建築越整齊,街邊穿草綠色衣服的行人也越多。

偶爾駛過一輛卡車,後面敞篷裡都是滿滿當當的人,這年頭沒有人查他們的載,拉得越多越好,前提是能拉得動。

公交車搖搖晃晃,行駛了一個多小時才到達玉泉路。

唐植桐在王靜文的帶領下,繼續往西走,這一走就是二里多地。

唐植桐知道這個地方,以前僅限於聽說,得夠級別才能下葬在這,換句話說,凡是葬在這的,大多於國有功。

從正門進去後,王靜文跟工作人員借來了茶具及水桶,拿出自帶的茶葉,沖泡好,唐植桐拎著大半桶水跟隨媳婦走到墓碑前。

墓碑很簡潔,正面刻有逝者姓名,背面刻有生平,某某年至某某年,某某年參軍,某某年怎樣怎樣的簡要生平。

王靜文先是倒上一杯茶,然後拿出從家帶的毛巾,在水桶裡泡透、擰乾,給父親擦拭墓碑。

“爸,我們來看您了。我結婚了,這是我愛人唐植桐,我們很恩愛,他對靜瑩、敬民也很好。今年的收成不太好,不過您放心,我們肯定不會讓媽和弟弟妹妹餓著的。”王靜文一邊輕輕擦拭,一邊喃喃低語。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