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唐宗二三事(二十八)(1 / 2)

【有人說人窮志短,也有人說人窮志不短,很顯然,魏徵是屬於第二種型別的,良好的教育,讓他深刻的懂得做人得有志向。】

【人可以窮,卻不能沒有志向,現今的他窮困潦倒,若是連遠大的志向都沒了,那他這一輩子也就完了。】

是啊!人窮志不能窮啊!

各朝各代若有所思。

魏徵心想後世人竟能把他的生平了解的如此通透,從他出生開始的點點滴滴,竟絲毫不差!

李世民心想魏徵但凡志向不大,也就不會有如今的地位了。

【魏徵想著明白通透,志向就像是一口氣,吊著他不斷的往前走,他沒有想著做點小買賣謀生,也沒有租上二畝地混個小地主噹噹,他選擇了出家為道士。】

【為什麼呢?各位可能疑惑不解,當道士能有什麼好呢?】

【唉~當道士還是有好處的呀!第一,道觀裡管飯啊!這樣他就不用為嘴裡的那一口飯忙碌奔波了!第二麼,道觀裡有很多的書,有利於他學習,再不受外界的干擾下,他可以學得更多有用的知識。】

【魏徵很清楚唯有知識方能改變命運,因而他也是拼命的汲取知識,待到學有所成之時,一飛沖天。】

魏徵:“……”

倒也沒有那麼拼命!

隨著天幕的敘說,魏徵彷彿回到了那個時代,憶起了那一個心懷志大盡自己所能的他。

李世民微笑,他當然知道魏徵早年當過道士的事情,甚至氣急時曾破口大罵他牛鼻子老道,卻不曾想他是因為這才當的道士。

好一個人窮志不窮啊!

各朝各代皆恍然大悟,原來如此啊!

不少落魄窮苦書生雙眸一亮,他們怎麼沒有想到這個主意?

是啊!他們可以去當道士啊!

於是乎,一時之間,各個朝代的道觀中人滿為患,窮苦書生們都想爭當那一個人窮志不窮的人,想要透過知識改變命運。

【“落拓有大志,不事生業,出家為道士”很好的形容了魏徵的早年生涯,而他在道觀裡一待就是二十年,直到他覺得他學夠了本事,可以出山了方出的山。】

【時值天下大亂,他其先在武陽郡郡丞元寶藏帳下做了一名典書檄,後跟隨元寶藏投了李密,成了瓦崗軍的一員。】

唐朝。

貞觀一朝的朝臣們盡皆陷入了沉思之中,其中有不少都出自於瓦崗軍,天幕的話,把他們帶回了那個戰亂紛爭的年代。

有些懷念,有些追憶,更多的則是感嘆。

【可惜,在李密處,魏徵並不得重用!後來李密被王世充打敗,帶著魏徵等人投了李淵。】

【由於魏徵長得並不出眾,且也沒什麼名望,因而在人才濟濟的唐廷中也並不得重用。】

說起魏徵的相貌,貞觀朝的臣子們偷偷的打量著,各自癟嘴。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