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8 章(2 / 2)

更可恨的是,陛下還真聽到耳朵裡去了,他上次去拜見,陛下面色就淡淡的。

“殿下,齊王也多有讒言,說秦王府左右多有山東人氏,此去山東,殿下喜動顏色,必然不會再回返長安,陛下也很是不樂。”

李世民擺擺手示意他不必再說,經此一事可以確定,陛下心思已經動搖,出任一事,多半是沒可能了。

“太子竭力留下您在長安,肯定還有後招,我們要早作防備啊。”長孫無忌手心裡放了一大捧剝好的核桃仁,正一個個地投餵颯露紫。

李盛吃了一個又一個,感覺有點渴了還伸出前蹄按住他的手讓他先不要餵了,自己跑過去喝了水才回來繼續。

回來後就看見他的核桃仁孤零零地被撇在了外面的石桌子上,方才還在這的幾個人都不見了,他歪頭一看,去了裡面。

“既然知道太子不懷好意,那我我們就要準備起來,時局不穩,要先安定後方託底,明日讓溫大雅和張亮來見我。”

溫大雅,是秦王府的謀士,授官陝東道大行臺工部尚書,聽這個官職就知道,是秦王府集體中的核心人才,他是武德四年投奔到秦王府中,很受重用。

張亮,是一位文武兼備的人才,受山東老鄉引薦,在武德五年進入秦王府中,雖然來得晚,但李世民對他一向頗多青眼,初為秦王府車騎將軍,後授懷州總管,封長平郡公,在一眾學士、參軍、侍郎中很扎眼。

這兩人有一個共同點——都是出身山東。

太子多加逼迫,連外任都要阻礙,李世民頗為憂慮,於是派溫大雅趕

赴洛陽主持大局,負責洛陽軍政要務,主要目的是穩定山東地區的防務,以免太子和齊王從這邊下手。

另外,李世民把手中的很多財物都交給張亮,讓他去往山東,統領現有的軍隊,同時在山東招兵買馬以備不時之需。

秦王出任之事,就這樣蕭寂下去,李世民知道了李淵的心意,沒有再去探聽,李淵自然也不會跟李世民解釋,何況,眼下還有更重要的事要面對——武德七年七月,突厥入侵併州。

李世民請戰,李淵不允,眼下太子與秦王爭端正劇烈,若是把軍權交給秦王,他擁兵自重,再做出什麼事情來就不好了,李淵別看有時候糊塗,但他仕宦多年,在這種時候,對權鬥是非常敏銳的。且防備程度很高。

不允戰事就算了,這時候有人建議遷都。

“突厥頻頻寇邊,是因為國朝的財物收藏宮人百姓都在長安,因此突厥多次襲擊長安,若是把長安燒燬掉,不再以長安為都城,那胡寇之患自然消失了。”

這話簡直是不止長安人震怒,是隻要是個腦子清楚的正常人就要震怒的程度了,遷都,可以,把長安城燒掉是什麼操作?簡直離譜。

何況,遷都就萬事大吉了嗎?突厥又不是傻子,遷都去了何處,那突厥鐵騎自然可以攻打何處,身為一國之主,豈有不戰而逃,為敵寇所逼迫而棄都城的道理?這也太沒氣節了!

要是有人在李世民跟前這樣說,估計一鳳得先拿劍鞘給這人來一頓狠的醒醒腦子。

但李淵不知道是不是腦子抽了,居然還真開始考慮這件事。

“高祖乃遣中書侍郎宇文士及行山南可居之地,即欲遷都。”

朝中很多大臣,如蕭禹等重臣都認為不妥,但“終不敢犯顏正諫”。

關鍵時刻,還是得看一鳳的,李世民擼起袖子就上了。

滿朝文武都不敢冒著被李淵駁斥的風險,在他遷都的興頭上勸諫,李世民才不管,在朝會上就莽上去一波輸出。

“霍去病,是漢朝臣子,尚且有滅匈奴的大志,臣身為藩王皇親,卻眼睜睜看著突厥凌虐百姓肆意侵奪,使陛下有遷都之念,實在是作為臣子的過錯,臣願領兵取彼頡利,若不能戰勝,再行遷都也可。”

這話聽起來滿滿的忠心,但是,李淵聽了肯定不大舒服啊,當場就不高興了。

什麼叫“我身為藩王卻不能固守河山”,老子還是皇帝呢,秦王你是不是在陰陽我?!!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