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有幾分那個意味了(1 / 2)

黃總在幹什麼呢?黃總在……入鄉隨俗!

前文已經提到過,南北的營商環境完全不同。粵省可以說是企業“大”、體制小,辦事員能追著企業上門服務。省城剛好相反,冗編問題剛剛緩解,從上到下的辦事習慣還沒有轉變過來。

其實,黃總剛到省城的時候,也並非紙醉金迷。這位小舅子還是想在老闆姐夫面前做出點成績來的。怎奈趕上省城樓市受“北歐新鎮”停擺影響,黃總也挺著急。

一邊是銷售業績不好,房子賣不動。另一邊是各種手續被卡,專案推進受阻。黃總也只能入鄉隨俗,找關係疏通了。

這個時候,就體現出咱們華夏先秦文化的智慧了——

莊周大爺說:要“入鄉隨俗”!

孔老爺子曰:可以“和而不同”!

也就是說,人到了陌生的地方,請尊重和融入當地的風俗文化。同時,融入和保持獨立思維並不衝突,互相尊重,有利於追求共同利益。

黃總結交的就是時常“駐紮”在度假酒店的一個本地小開——池順昭。

小芸那位幫忙跑手續的親戚,就是池順昭搭橋介紹的。

這位小池總怎麼就能在省城吃得開呢?

說起池家生意的影響力,可能還比不上粵省第一批千萬大佬,可池家在省城經營多年,關係比較硬。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他爺爺池德松。

上世紀八十年代,省城改革炮聲一響,震碎了無數人的鐵飯碗。雖說開啟了省城市場經濟的先河,但在當時的省城,老百姓感受到的,不是春雨潤如酥,而是一場恐慌的“改革地震”。

懸在半空中的靴子終於落地,有人罵廠長、有人掛花圈、有人哭著改革、有人自此沉寂……

1986年,我國出臺了第一部《企業破產法》,先拿省城開刀。當時,還有兩年就退休的池德松,當廠長也沒幾年,就被冠上了“破產廠長”的帽子。

北方人好面兒,老爺子當了一輩子骨幹,怎能接受這樣的頭銜?於是,這位已近花甲之年的老廠長決定“下海”渡劫。

那年頭,這樣的例子不少。放開了市場、放開了人心,從社會邊緣人、到大學生、再到紅色子弟,或迫於窘境、或為了機遇和野心6續下海。

當時,池德松可謂是遠近聞名,“聞名”到他想搞事業,十幾家銀行都拒絕給他貸款!

老爺子只能憑著一股血性和衝勁兒,湊錢從私人小作坊做起,後來又創辦了多家工廠,廣聘下崗職工,最後,終於迴歸了自己的老本行五金鑄造。

感謝市場經濟成就了第一批亂世梟雄,十年之後,池德松已經是省城的改革先鋒。“破產廠長”也為人津津樂道。

就是應了那句話:同樣是失敗,成功前它是恥辱,成功後它就是勳章!

池順昭就是在老爺子創業的十幾年裡成長起來的。親眼見證了親爺爺從無到有,重新建起了五金事業,池順昭比同齡人成熟得更早、也更有野心。

上一世,班琪只是聽說省城有這樣一號人物,但那個圈子是相對封閉的。班琪忙著賺錢,也沒心思去鑽營。

沒想到,這輩子剛到省城,就有人給引薦了。

池順昭是純正的北方人,高大,偏白,濃眉大眼的,高鼻樑上架著一副銀絲無框眼鏡。

怎麼說呢?再加一件西裝,就是九十年代港片裡中環精英的既視感——用後世的話來形容,更像是:未到中年先油膩?

黃總在這樣一個小自己一輪開外的後生面前也不拿大,說起話來就像平輩一樣:“池少,這就是我上次跟你提起過的,九月份就讀大學的班琪、楊桃。不怪你好奇,這會學習就是腦子好用,當時聽說她們售樓的點子,連我都驚歎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