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編撰教材(2 / 2)

景初沒確定去哪個組,她掛名在編委會,哪個組需要她,她就往哪裡搬。

倒也跑得很忙乎。

因為教授們教的都是大學生,喜歡言簡意賅,點到即止,所以要編撰針對年齡比較小的中小學生的中醫藥教材,著實有些不知從何入手。

讓他們講醫理他們能講得頭頭是道,但讓他們講淺顯易懂帶小孩入門卻不知從何說起。

景初想了想,“我覺得得從認識中醫開始說起吧!什麼是中醫,什麼是西醫得辨別明白。”

“然後就得引發他們的興趣,比如我小時候,我太姥爺就經常講跟中醫有關的故事給我聽。”

“比如中醫又叫岐黃之術,‘岐’是黃帝的臣子岐伯,他是華國中醫學的鼻祖,‘黃’是軒轅黃帝,他跟岐伯探討醫學的問題很多都被收錄在《黃帝內經》中。

而這部《黃帝內經》成為我們華國現存最早也是最權威的中醫經典著作,對中醫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所以人們出於對黃帝、岐伯的尊重,就將中醫稱作岐黃之術。”

景初說道,“像這樣的小故事,既有趣,也讓我不知不覺就瞭解到中醫的由來,比如‘懸壺濟世’為何成為醫生治病救人的代名詞,它也有非常感人的故事。”

“我們的教材,特別是對剛接觸中醫文化的小學生,用故事去匯入,會不會讓他們對中醫更感興趣?”

景初的話給編委會的教授們帶來了新思路,果然還是需要年輕人的語言來注入思想,才能更好地開展工作。

有些教授開始寫下要編撰的中醫小故事。

王琦想了想,“我們的教材分為上下兩冊,上冊可以用故事的形式讓小孩瞭解中醫的文化。”

“比如像景小友說的《黃帝內經》的由來與岐伯和黃帝有關,而《本草綱目》與李時珍有關,我們在給孩子們講述他們的故事的時候,也讓他們明白中醫文化的傳承歷史悠久,是獨屬於我們的傳統文化。”

“不僅要講古代的中醫藥故事,現代中醫藥的故事也要講,比如屠老師發現的青蒿素,便是傳統中醫獻給世界抗瘧疾的最好禮物。”方劍橋補充道。

其他人附和道,“確實要從古至今,才能展現中醫的影響力和意義。”

“那走近中醫後,中醫的醫理和藥理要如何傳遞?”孫光榮問,他是這次教材的主編。

大家陷入沉思。

“從經絡學說講起?”有位教授提議,“經絡穴位推拿應用得比較廣泛,如果可以學以致用,日常保健也能做到。”

他說的“保健”讓景初想起母親說增加的這門中醫藥知識讀本是作為保健科來普及的。

母親的本意是在普及中醫文化的同時,讓中小學生能更進一步瞭解自己的身體,改正不良的生活習慣,更健康的成長。

如果讓小學生學習經絡學說,他們明不明白是一回事,但卻不見得真正瞭解自己的身體。

於是景初開口道,“我覺得可以讓他們先了解自己的身體訊號,畢竟他們的身體如何自己最清楚。”

“我記得在醫界中常說兒科是啞巴科,意思就是說小孩不懂得自己身體的訊號,沒辦法正確表述自己的症狀,如果小孩能瞭解自己身體的訊號,也就能正確表述,在瞭解自己身體的同時,也能找到生病的緣由,這才是我們要把中醫科加入教材的本意。”

喜歡大小姐回京,大佬們都求她收徒()大小姐回京,大佬們都求她收徒。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