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至宣州(2 / 3)

小說:長安好 作者:非10

他哪句話在哄騙她?至於真心,他何時標榜過他待她“真心”了?

他什麼都沒說沒做,這件事,只是她自己決定順從自己的心意而為之。

……

凡為高明的算計,往往不會讓被算計之人有所覺察,而將他人無聲誘導的結果,歸為自身的心甘情願,且於這份“甘願”中自我沉溺。

是夜,榮王世子披衣靜立於窗前。

他很清楚,明後不會放他獨自離開。

但明後大約如何都想不到,她多番思量下選定的合適人選,實則亦是他親自挑選的。

在明後眼中,馬家不會有倒戈的可能,那位右相大人馬行舟的確是清正忠君之良臣……

但其子早逝,他待那位長孫女便更多了一份憐憫疼愛,故才遲遲未能下定決心。

既如此,他便幫對方一把,若馬婉可以親自開口,做祖父的,自然也就可得兩全了。

皆可得兩全之法,豈不皆大歡喜?

李錄含笑抬首望月,片刻後笑意消散些許,他眼前似又看到了那夜月下湖面小舟,與那小舟之上的挽弓少女。

再見,會在何時,何處?

但他想總歸還會再見的。

他等著那一天。

而比那一天來得更早的,自然是賜婚的聖旨。

很快,聖人為榮王世子李錄與馬相家中孫女馬婉賜婚的訊息便傳開了。

“朕會謹記馬相今日為朕為朝堂而慮之舉。”

“為陛下分憂,乃臣應盡之職也。”

聖冊帝看著那忠心得用的大臣,允諾般道:“朕知馬相之志,朕必不會辜負那些寒門學子,也不會讓他們久等。”

馬行舟深深拜下。

帝王此言,代表著長孫氏一族之事將了。

不日,聖冊帝即以長孫垣勾結徐正業造反之舉俱已查實之罪名,罷官除名,籍沒家產,斬首長孫垣及其兩子。

其餘族人也依罪責輕重或處以絞刑,或罷官貶謫流放。

念長孫氏過往功績,其族中未年滿十六者不予追究株連,但皆需隨同族親遷往黔州之地,今後其子孫後代,無詔不得離開黔州半步。

聖冊帝不是沒想過斬草除根,但歷來斷人血脈之舉,皆有損陰德名望,更何況長孫氏樹大根深,背後仍有餘力及其他士族勢力支撐,若試圖一舉除盡,她亦必遭反噬。

有時稍示以寬仁,留有餘地生機,是為了斷絕對方於絕境中的竭力反撲之舉。

這棵大樹既已倒塌,其餘枝蔓,大可留在日後再行剪除。

此時此刻,少年長孫寂懷中抱著祖父牌位,已與幾名族親一同坐在了離京前往黔州的馬車內。

昔日驕傲清貴,不可一世的小少年此際身著素色布衣,眼眶中淚水早已乾涸,神情沉鬱麻木。

馬車粗陋顛簸,車內除了幾隻包袱再無其它,他自出生以來所用無不精細,從未接觸過此等粗糙之物。

但這已是帝王“寬仁善待”的體現。

長孫寂長久地沉默著。

他原以為小姑之死,是他所能想象到的人生至痛,卻未曾想到那竟只是個開始。

祖父死了,祖母自縊,父親死了,母親隨父親而去,那些看著他長大的嫡叔們也都死了……

“阿寂,從今後,你便是長孫氏的新任家主,要記得你祖父臨去前的交待。”族人的聲音悲沉沙啞,卻又飽滿不甘的寄託。

長孫寂有些恍惚。

祖父的交代……

是了,行刑前的那晚,祖父有話交待給了他。

祖父未再瞞他,與他將一切前因後果言明瞭,祖父的確早知徐正業要起兵之事,也的確收到過薛仁和駱觀臨的密信……

祖父雖未有應允他們,但亦有隱瞞之實,因為祖父存下了借徐正業逼明後還權之心。

祖父說,他知徐正業等人恐有狼子野心,他無意與之為伍,只是想借力而已。

祖父說,長孫氏與以崔氏為首的五大族有不同之處,那便是長孫氏與李氏同盛同衰,忠於李氏,無論如何爭權奪勢,然此志從未更改。

所以,祖父將長孫氏家主印交給了他,命他擔起此責,保全長孫氏,並尋良機再擇李氏明主,助其重振李氏江山。

他此時閉上眼,似乎還能看到祖父那雙不甘而又堅定不移的眼睛。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