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先王之道!(2 / 2)

然而素王之不朽卻不在於事功,而在於立言,丞相出身孟儒,想必通讀過流傳在外的經典,有何感覺呢?”

賈誼聞言正色道:“自然是仰之彌高,鑽之彌堅,深不可測。”

賈誼這倒是沒說謊,姬昭畢竟是穿越者,他的思想即便是過去兩千年也不會落後,萬法之源絕不是說說而已。

“是啊,這世上有家中放置著黃金做成的山,卻要到百里之外去得到一枚銅錢的聰明人嗎?”

賈誼不說話了,劉徹笑道:“還請董生講解先王之道,為何攻滅匈奴乃是弘揚先王之道呢?”

董仲舒道:“先王之道博大精深,但臣精研之後,以為最核心的不過兩點,即一天下與不二王。

一天下之道,這是儒門諸家的共識,改正朔,易服飾,理官制,都是一天下之道,但臣以為還不夠。

還有不二王之道,素王征伐天下,幾乎摧毀了所有能夠和周室抗衡的蠻夷國家,這才保證了百年的和平,周室所分封的諸國於是得以迅的展壯大。

這是何意呢?

所謂不二王,就是諸夏天朝的身邊,絕對不能再存在另外一個同等強大的國家,如同匈奴之於大漢,自古以來有鄰居握刀,主人卻能夠安然的情況嗎?

攻滅匈奴,天下才能昌盛。”

董仲舒稍微停下,他看出了劉徹想要開疆擴土的心思,於是適時的將不二王的理論擴充套件一下,不過這理論本來也沒有什麼問題,的確是他從春秋之中找到的理論。

“彩!”

劉徹忍不住振奮的拍掌,他需要一種能夠說服天下人的理論來為自己的政治行為背書,董仲舒的言論非常符合他的口味,於是大聲笑道:“董生的言論,真是讓朕醍醐灌頂啊,心中的迷霧散開了。”

賈誼有些驚異的望著董仲舒,沒想到這個沒聽說過的儒生,竟然有一番這樣的見解,春秋儒之中真是人才輩出。

不過賈誼倒是不太在意,畢竟孟儒是不同的,這世上總是有他們的位置,畢竟亞聖的地位擺在那裡,不可能跳的過去。

劉徹轉向賈誼問道:“丞相,您也是天下知名的大儒,剛剛董生的言論,您可有什麼看法呢?”

賈誼搖頭道:“董生所言有理,匈奴入寇漸多,這天下不可能一直如這數十年,沒有天災,遲早要兵戎相見,天無二日,地無二主,匈奴單于必須臣服在您的麾下,就像是西南夷之中那些臣服的部落之主一樣,這是母庸置疑的。”

賈誼這一番相當霸道的言論,劉徹一點都不意外,或者說任何人都不會感到意外,因為這就是世人對儒生的印象,一群文質彬彬的內在卻極為霸道的狂人。

很多人會因為一些表象而忽視內在的邏輯,比如真實的歷史上,很多人因為項羽暫時的分封,就認為項羽喜歡分封制,甚至以為項羽想要退回到春秋時代。

實際上稍微思考一下,看一下項羽的分封方式,就明白項羽實際上是想著諸侯混戰,削弱他們的力量之後,再平定天下,只不過他沒有劉邦的能力,失敗了而已。

若是劉邦剛剛建立大漢朝,分封了異姓王之後就崩殂,或許世人也認為劉邦是想要恢復分封制了。

由於實行法術的秦國最為積極進取,最終得到了天下,於是法術家成為了開拓的代名詞,而儒家則被認為保守,這實際上同樣是誤解。

從法術家的歷代先賢典籍之中就能看出,法家要的是維持君主的地位,這就需要一個相當穩定的社會,而戰爭則是最不穩定的方法,所以法家從根本上是排斥戰爭的。

直到耕戰體系的出現,似乎解決了這個問題,但是最終還是受到了反噬,秦王朝崩潰的極快。

儒家同樣在試圖構建大一統,並且選擇了區別敵我文明的方式,這對民族的形成有極大的貢獻。

“董生,朕請您做十三經博士,在太學授課,您的理論應當使天下人知曉。”

劉徹朗聲說道,董仲舒心中激動,知道這就是自己飛黃騰達的開始了,賈誼則心中一凜,知道劉徹想要為戰爭造勢了。

看來這位皇帝早就想要和匈奴開戰了,賈誼心中有些對未來戰爭的不安,但還是沒有阻止。

————

在西方世界中,民族是國家的主體,文明則是世界的集合,但是在東方,“夏”是一種文明的集合,又是王朝的聚集,這是一種向心力極強的文明,它反對“夏”之間的分裂,任何一個夏文明的知識分子都致力於統合所有的“夏”,如果一個君主不願意統合,那麼他將會被取代,這是東方世界許多戰爭的邏輯所在。——《全球通史·亞洲古代諸國文明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