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 棺槨出,謎底現

小說:滴血瞳 作者:丫丫不學語

我立時覺得自己此時的判斷,當真有些武斷了,單單憑藉他唐朝的打扮和重瞳子的特徵,就認為他是黃巢,當真是有些說不過去!

但是即使下到這個洞裡面,卻仍舊找不到那三條人命和那三尸之字之間的關係,只覺得這次或許當真是要撲了個空!

正當我想回頭去向方二強轉達上去的意思的時候,登時肩頭又被人給猛然間拍了一下,我轉頭望去,是方二強,他指著在人行雕像之後的位置,我登時也有些好奇,便朝著那人形雕像的後面走了過去。

而後,在我的護目鏡略過了這雕像之後的空間的時候,卻立刻愣住了,旋即,腦子裡面一道白光閃過,又回頭看向了身後的那一對對整齊對峙的石犀,心裡面也不由自主地犯起了嘀咕,難不成這當真是“鎮河墓”?

只見在這雕像之後,有一凸出於淤泥之上的石塊,但是這卻儼然不是普通的石塊,在這石塊的最上方的部分,被雕刻成一個上窄下寬的土堆的形狀,並且在這石塊的通體都雕刻有繁複的花紋,我深深地吸了口氣,呆立地站在了當下,心臟就在此時也“噗通噗通”地跳個不停,單單看這外形,彷彿是一個古代的棺槨!

棺槨指的是裝殮屍體的器具,槨,套在棺外的外棺,就是棺材外面套的大棺材。古書上曾曰“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無數。後世聖人易之以棺槨,蓋取諸大過。生有軒冕、服位、貴祿、田宅之分,死有棺槨、絞衾、壙襲之度。”

在古代,喪葬文化被納入禮法之中,其中詳細地規定了這棺槨制度

天子棺槨四重,親身的棺稱椑,其外蒙以兕及水牛皮;第二重稱地也,以椴木製成;第三重稱屬,第四重稱大棺。

帝后之外槨兩重,多用梓木,因而其棺槨又稱“梓宮”。上公、侯伯子男、大夫,以等差分別為三重(有兕牛皮)、二重、一重。士不重,但用大棺。

又,天子大棺厚八寸,大夫士大棺厚六寸,庶人之棺只准厚四寸,無槨。後世帝王、貴族、士大夫,基本沿用此制,然時也有逾制者。

我仔細地看著面前的這口石頭棺槨,有些鬧不清楚這他媽究竟是來自於哪朝哪代,可是在這石頭棺材正對著我的這面,我卻看到了兩行豎起的字幅——左邊為沖天香陣!右邊是——滿城盡帶!

一邊單單有四個字,並且兩邊的對仗也並不算是工整,這究竟是……

而就在我思考的間隙,我又猛地回頭看向了那個人形的雕塑,同時,也明白這個雕像分明就是黃巢,那是因為這棺槨之上的左右兩幅字,壓根就不是完全的,只是剩餘的一半被埋到了河泥之中,完整版的是——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這就是黃巢最為出名的一《不第後賦菊》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菊花,在封建文人筆下,最多不過把它作為勁節的化身,讚美其傲霜的品格,可是在黃巢的筆下,卻賦予它農民起義軍戰士的戰鬥風貌與性格,把黃色的花瓣設想成戰士的盔甲,使它從幽人高士之花,成為最新最美的農民革命戰士之花!

只是,就算是這雕像是黃巢,但是這詩出現在這口棺槨之上,到底代表著什麼意思呢?我定定地站在了當下,努力地思考著,方二強繞著這口棺槨在不住地左看右看,他現在的好奇心貌似比我還重,我則努力地讓自己冷靜下來,還算是比較平靜地思考著面前的問題。

先這裡出現了棺槨,但肯定不是常人的墓地,自古選擇墓地都需要參考“尋龍探穴”之術,覓得一處風水寶地便可以福澤後代,事事順利,但是自古也沒有把人的墓給葬在這河中的。所以這裡只能是一處鎮河墓!

而在這黃河之中修建這鎮河墓,也往往只有兩個理由

第一就是,依靠這墓中的佈局來防止黃河大水,這是歷代都有記載,相傳當年李冰修建都江堰,就採用過這種方法鎮河。

而第二就是,在這河中出現了難纏的怪物,因害怕它興風作浪,為害一方,便把這怪物鎮壓在這墓中,依靠這黃河之中的龍氣還有風水的佈局,牢牢地震住,使它沒有翻身的餘地。

而……我又瞥到了出現在棺槨之上的那兩句詩——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其中“黃金甲”這三個字我在腦海裡面翻來覆去地想著,不停地思考著,“甲”即是“鎧甲”,“鎧,猶鎧也。堅重之言也,或渭之甲。”

難不成,在這石頭的棺槨當中,當真是震住了一隻怪物嗎?我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涼氣,後背上面的冷汗,潺潺地匯聚在了一起,沿著身後的面板,流到了腳後跟的位置!並且這黃巢的雕像,就是用來鎮守這石頭棺槨當中的東西嗎?

我正在冥思苦想的時候,站在石頭棺槨另外一邊的方二強又在朝著我揮手,難不成,他又看到了什麼東西嗎?看到這一幕,我趕緊走到了他的身邊,他貌似十分的興奮,伸手抓住了我的胳膊,並且十分地用力。

我狐疑地朝著這棺槨的一側看了去,可誰知,方二強竟然把自己原本撿到的八卦形的青石瓦片,直直地對在了這棺槨之上的一處凹進去的地方,並且它們兩個之間,竟然是如此的嚴絲合縫兒!

草,就是這裡沖走的嗎?思維一時間還是沒有轉過彎兒來,但是護目鏡上的燈光掃過了石頭棺槨這邊的花紋兒,卻一下子吸引住了我的目光!

我勒個擦,這他媽的是……我驚呆地幾乎都快忘記了呼吸了,沒想到只是單單露出了不多的位置,但是卻可以從那花紋當中得到如此之多的資訊……

並且在棺槨這一側的外壁之上,刻著的竟然是鼎鼎有名的——六道輪迴圖!

能夠一眼分辨出這時刻代表的含義,我還需要感謝我的姥姥,倘若不是她留給我那本《判官手卷》,我想無論如何,我都不會分辨的如此清晰,如此迅,但看刻在這棺槨外壁之上的花紋兒,和書中的“六道輪迴圖”是一模一樣的!

在這裡,刻有一個圓形輪,這圓形之輪名“六趣輪”。按照佛教的說法,此輪是載人於三界六道中生死運轉的車輪。在這輪子的正上方是頭“三世佛雕像”,只見這“三世佛”面目醜怪,蓬頭獠牙,腳踏鰲頭,口銜輪沿,雙臂環抱巨輪,以此表示人生之“業力”不可逆轉。

這六道輪可分為四層。內層中心刻結跏跌坐的卷修行者。其左側有一隻豬,右側有一隻鴿,座下有一條蛇。此三種動物,分別表示愚痴、貪染、嗔恚“三毒”。

佛教認為,人生有諸多惡業因,其中尤以“三毒”為最,成為產生諸惡業的根本,故又稱為“三不善根”,列為“根本煩惱”之。

另從行者胸部,也就是圓心,出六道毫光,直射輪外,將巨輪分為六份。第二層的六份即是所謂的“六趣”、“六道”、即六種因“業力”導至的果報。

第一層正上方為“天道”,刻日月繞須彌山頂,頂上有安宮殿。此道清潔光明,富麗堂皇,非人類世間所能比擬。“天道”之右為“人道”,刻四人戴冠著袍,持物站立,此道為世人所居,人類之所。“天道”之左為“阿修羅道”,刻一位三頭六臂,手持諸般兵器的阿修羅像。

第二層正下方為“地獄道”,刻有漆黑的地獄門,一馬面獄卒正欲把一“罪人”扔進油鍋中。此道為眾苦聚集、悲慘至極之所。“地獄道”之右是“餓鬼道”,刻一餓鬼手擎一人,口咬人頭。“地獄道”之左是“畜生道”,刻一獅一牛一馬任人馳驅,互相蠶食。此道是一切動物群聚之處。

以上“六道”中的前三道被稱為上三道,又稱三善道,後三道被稱為下三道亦稱三惡道。其中最悲慘、最痛苦的是“地獄道”,最快樂、最美好的是“天道”。

看這幅雕刻在棺槨外壁之上的“六道輪迴圖”,其中與《6判手卷》中的輪迴圖所不同之處,就是在“下三道”的畜生道、餓鬼道以及地獄道之中,分別有一個八卦形的孔洞,正好可以放置那八卦形地青石瓦片!

其中在代表地獄道扇形之中,刻上的字型是“蹻”,在代表餓鬼道的扇形之中,刻上的是“躓”,而在代表畜生道的扇形之中,刻上的字便是那“踞”!

三尸之字和這六道輪迴之中的下三道,就在此時,出現在眼前,這是線索嗎?

我的心臟不由得又跳動起來,那麼出現在於老六、乞丐還有那些死豬身上的字跡,還有這地獄、餓鬼以及畜生道之間的關係,我再次陷入了沉思。

而後我又猛地回頭大步走到了黃巢雕像的面前,登時我的眼睛直直地對上了他的“重瞳子”!

我好像明白什麼了……

喜歡滴血瞳請大家收藏滴血瞳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