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二章 羌笛弄情

小說:滴血瞳 作者:丫丫不學語

單單聽聽這陰羌的話,也讓人覺得後背涼,要說他為了拓跋珪也算是鞠躬盡瘁,但是沒有想到,就是因為知道的事情過於複雜,反倒落了個如此的下場,這拓跋珪的心腸真不是凡人之心,想想那剝皮的情形,便讓人從腳心就開始涼。

陰羌的身形就在我們的面前逐漸地凝實,他的整個人影在這空氣當中也逐漸地顯露了出來,這老者雖說眼窩深邃,鼻樑高挺,長得還頗具異域風情,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他整個兒看起來卻仍舊是慈眉善目,儼然一副長者的形態。

“老前輩,我們不是拓跋珪的走狗,吾乃陰曹6判官坐下嫡傳弟子,因身具‘六道輪迴詛咒’特來此處,想借那隨侯珠一用,還請老前輩指點迷津。”我雙手抱拳,朝著這老前輩施了一禮,卻沒有想到陰羌的兩個瞳孔就在此時猛然間亮了一下,頓時把我和崔明麗從頭到腳打量了一番。

“你們當真不是拓跋老狗的人?你們當真不是要來加害於我?”他顯得很是激動,聲音也就在此時開始變得顫抖了起來,三尺的美髯就在此時也抖動著,儼然“一條瀑布掛前川”!我和崔明麗用力而堅定地點了點頭。

但是我害怕他仍舊不相信,於是,我把自己的上衣一一地脫掉,“老前輩,您看……”隨侯珠散著華光,把這地宮都給照亮了,自然也把我胸腔上面的這個“六道輪迴詛咒”照的無比的清晰。

陰羌看著我胸前的這個詛咒,忍不住大吃了一驚,他的身影也開始顫抖起來。

“冤孽啊,冤孽啊,後生,你定然是阻礙了一些想要登入天道,長生不老的人,所以才會遭受如此的詛咒,嗨,有些人希望一步登天,妄想與天地齊壽,殊不知,人心才是最可惡的,尤其是不自量力之人啊——”陰羌老者長長地嘆息了一口氣,也就在此時,他轉頭看向了崔明麗,崔明麗衝著他施了一禮。

“老前輩,晚輩斗膽向您討教此陣隱匿之術,在那地磚之上,佈滿了鎏金線蟲,倘若我們貿然踏上的話,肯定會成為其他的這幾尊‘肉身佛’之情形,敢問老前輩,若是想解開他身上的詛咒,需要怎麼做呢?”崔明麗態度誠懇地問出這些話,與此同時,陰羌衝著她微微點頭。

“好伶俐的丫頭啊,敢問你師承何人?”聽到了陰羌這麼問,崔明麗便回答說,“我乃是崔鈺崔府君嫡傳弟子,有冒犯老前輩的地方,還望老前輩多多見諒。”

陰羌捋著自己的鬍鬚,便又爽朗地笑了一聲,“好,我老朽已經死了這麼多年了,既然你們兩個不是拓跋老狗的人,我也就放心了,能在此處相見,也算是我們有緣分,我便告訴你們……”

我和崔明麗聚精會神地聽著他往下說著之前他在佈置此陣法的時候,著實選取“鎏金線蟲”,但是這陣法也是有疏漏之處的,換句話來說,這鎏金線蟲也是可以控制的。

崔明麗深吸了口氣,“怎麼控制,還請老前輩不吝賜教?”陰羌便深吸了口氣,“其他的不說,丫頭,你剛剛的招魂舞可著實很厲害,其實,要控制這些鎏金線蟲,也並不是難事,但也是需要用秘術來控制的,而控制這鎏金線蟲的秘術,便是儺舞……”

“儺舞?”崔明麗看了我一眼,“剛剛我可以感受到老前輩的暗示,明明是告知我巫舞,怎麼現在又變成了儺舞呢?”

這陰羌笑了笑,伸出了手掌,隨後,一支笛子便出現在他的手掌當中,我仔細一看,那正是一支羌笛。

羌笛也被稱為羌管,是我國古老的單簧氣鳴樂器,已有2ooo多年曆史,流行在四川北部阿壩藏羌自治州羌族居住之地。羌笛兩管數孔,以前五孔,現在多為六孔,用當地高山上生長的油竹製成,竹節長、管身較細,生長在海拔35oo-4ooo米的地方。雙管並排用線纏繞連結在一起。終身全長13~19厘米,管口直徑2厘米左右,笛管上端裝有4厘米長的竹製吹嘴。

吹嘴正面用刀削平,並在上端約3厘米處,用刀切開一薄片作為簧片。羌笛音色清脆高亢,並帶有悲涼之感,主要用於獨奏,有十餘古老的曲牌,樂曲內容相當廣泛,主要是傳達羌族人的思念嚮往之情。

然而,這確是一支玉質的羌笛。“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玉笛凌秋韻遠汀,誰家少女倚樓聽……”

陰羌老人悠悠地吐出了這句話,下一秒,他把羌笛慢慢地放在了自己的唇邊,而後,唇瓣微動,便開始吹奏起一十分蒼茫而悲涼的樂曲。

羌笛與笛有很大的區別,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古書有云”近世雙笛從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龍吟水中不見已,截竹吹之聲相似,故本四孔加以一。”

由此可以知道羌笛在漢代就已經流傳於甘肅、四川等地了,並且可以推之當時的羌笛是雙管四孔羌笛。羌笛在唐時,是邊塞上常見的一種樂器,經常出現在唐代邊塞詩中,值得一提的是,羌笛並沒有出現在唐代的”十部樂”中。

可見,羌笛在唐時只是邊塞中所見的樂器,並未正式進入唐代宮廷或軍隊,只是少數民族或是軍隊中的兵士所用的一種自娛自樂的樂器。

唐、宋、元、明各代文人的詩歌中常見到關於羌笛的記載。現在在四川茂汶羌族自治縣及黑水縣一帶的羌族地區,仍舊可以看到這種具有唐宋遺風的樂器,它們是用兩支同樣長短的油竹製作,管體被削成方柱形,綁紮在一起。

每隻管的上端,置有一個帶竹簧片的吹管,豎吹,規格有17厘米及19厘米兩種,音色高亢而略有悲涼感,是人們在喜慶豐收,過年過節勞動之餘常用的主要樂器。亦是小夥子向姑娘表達愛情的一種方式。

赤布蘇、沙壩地區的羌笛,是秦漢戰亂年間由南遷的羌族人,從西部地區帶來的。據史料記載,西漢前,羌笛面上有四孔,公元1世紀時由音樂家京房加一高音按孔,成為五孔。”近世雙笛從羌起”的記述。展到近代,羌笛已成六孔。由此推斷,羌笛的存在至少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

羌笛在羌語中稱為“其篥”、“士布里”或是“幫”,是一種古老的民間豎吹樂器。它由兩根長約15—2o厘米,直徑1厘米左右,筒孔大小一致的竹管並在一起,用絲線纏繞,管頭插著竹簧。

管身竹製或骨制,由音簧哨和方筒形管體組成。兩管長短、孔距和音高相同。管上設五個或六個按孔。演奏時,雙手持笛,將簧哨含入口內,用特殊的“鼓腮換氣法”吹奏,指法與笛相同。

製作羌笛一般選用桿直、筒圓、節長,且頭尾粗細較均勻、竹肉厚薄有度、質地堅韌、纖維細密、不易開裂的箭竹,並根據筒管的長短、厚薄及筒管大小測定音準,孔距必須精確相等,否則音準不一。

吹奏羌笛主要採用鼓腮換氣法,一口氣可吹奏幾分鐘,甚至整個一曲調,技巧性要求很高。另外,羌笛的吹奏中還有喉頭顫音,手指的上下滑音等技巧,加之雙管制作的律差,雙簧共振的音響,其音質和旋律獨具特色。

羌笛音色明亮,清脆婉轉,主要用於獨奏,羌笛的聲音常給人以虛幻迷離、動人心魄的感覺,羌族人民常用它來抒喜怒哀樂、悲歡離合的情感。它有十餘古老曲牌,表達的內容廣泛,主要傳遞著人們的思念、嚮往之情。常演奏的曲目有《折柳詞》和《薩郎曲》。但是像這位老者如此百轉千回之曲調,卻著實沒有聽到過。

由於羌族沒有文字,歷史文化除了靠羌族釋比口傳心授外,羌笛也是交流、傳承的一種重要渠道。因而它對羌族歷史、文化的研究有著重要作用。羌笛的音律、音色、吹奏技巧獨具特色,它是我國民族樂器學中極具價值的研究物件。展至今,羌笛已成為羌族地區國內外遊客最喜愛的一種民間樂器,並在很多國家享有盛譽。

悲涼的曲調從老人的唇瓣當中飄揚而出,由此,卻也讓我聽得如痴如醉,這或許是我聽過的最攝人心魄的曲調,我斷然沒有想到,僅僅是一支羌笛,卻儼然可以讓人的四肢百骸都處於一個崩潰的情形,我站在了那裡,靜靜地聆聽,而這陰羌老人的身形也越來越明顯。

崔明麗聽到了這一曲羌笛,竟然也好像被施了定身咒一般,只是仰起頭來,定定地看著陰羌老人,在此時,我和她都好像在瞻仰著一個神像。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重湖疊山獻清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單單聽到了如此的笛,就覺得自己的耳邊彷彿傳來了如此的一陣唱腔……

喜歡滴血瞳請大家收藏滴血瞳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