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三章 鬼門十三針

小說:滴血瞳 作者:丫丫不學語

“這麼說來,你姐姐身上的針灸針大概有十四根?”我緊緊地皺著眉頭,向妮妮確認著,這件事情不是不正常,而是處處都透露著詭異的感覺,畢竟,

妮妮點了點頭,“不是大概,而是肯定,畢竟這個我也有確定的,我沒有見過如此的陣勢,所以記得肯定是清清楚楚的.......”

妮妮說著,抹了把眼睛,“你們知道嗎?我喊了她兩聲,她沒有回應我,最後,我試探著想要推推她,看她是否有反應,但是她卻猛然間睜開了眼睛,並且那度極快,快的我幾乎都來不及反應了,就在瞬間,我也愣住了,她竟然是沒有瞳孔,我就看到她的雙眼當中僅僅只有兩塊潔白的眼球兒,嚇得我當時就大叫了起來,並且她還衝我‘嘿嘿’地笑著,那模樣,我一輩子都忘不了……”

我倒吸了一口涼氣,若真的是這樣講的話,那此事絕對事關重大!

並且,妮妮姐姐身上的那些針灸針好像還和江湖上流傳的“鬼門十三針”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我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幾乎可以確定就是如此。

鬼門十三針是指的鬼封、鬼宮、鬼窟、鬼壘、鬼路、鬼市、鬼堂、鬼枕、鬼心、鬼腿、鬼信、鬼營、鬼藏、鬼臣等。十三鬼穴中選其對癲、狂、癇有奇特治療作用的腧穴,經過八代人的經驗總結,並增補數穴而成,沿用至今。據史書記載,“鬼門十三針”在古代由張天師所創,祛病除邪,愈後永不復,堪稱醫學神技。

而這十三鬼穴為古代治療癲狂等精神疾患的十三個經驗效穴。出《千金要方》。因舊說精神疾患由鬼神作祟所致,治療穴位均冠“鬼”字為名,又以其數為十三,故稱十三鬼穴。歷代文獻記載略有差異,今多指人中即鬼宮、少商即鬼信、隱白即鬼壘、大陵即鬼心、申脈即鬼路、風府即鬼枕、頰車即鬼床、承漿即鬼市、勞宮即鬼窟、上星即鬼堂、男會陰女玉門頭即鬼藏、曲池即鬼腿、海泉即鬼封等十三穴。

並且這種針灸技能並不是一般人可以駕馭的了的,需要有極高的技能,俗話說百邪顛狂所為病,針有十三穴須認,凡針之體先鬼宮,次針鬼信無不應。一一從頭逐一求,男從左起女從右,一針人中鬼宮停,左邊下針右出針,第二手大指甲下,名鬼信刺三分深,三針足大指甲下,名曰鬼壘入二分,四針掌後大陵穴,入針五分為鬼心。

五針申脈為鬼路,火針三下七鋥鋥,第六卻尋大椎上,入一寸名鬼枕,七刺耳垂下五分,名曰鬼床針要溫,八針承漿名鬼市,從左出右君須記,九針勞宮為鬼窟,十針上星名鬼堂,十一陰下縫三壯,女玉門頭為鬼藏,十二曲池名鬼臣,火針仍要七鋥鋥,十三舌頭當舌中,此穴須名是鬼封,手足兩邊相對刺,若逢狐穴只單通,此是先師真妙訣,狂猖惡鬼走無蹤。

因為此人得的是“陰病”。陰性病是多種多樣的,在生活中見的較多的是“邪病”,既人們常說的“中邪”、“附體”。為什麼會附體呢?易經講一陰一陽之謂道。人也是分為陰陽二性的,既肉體與靈魂兩部分。

人死了,屬陽性的東西已經死亡,但陰性的靈魂卻沒有死,它存在於陰界之中。陽間的人,如果正行衰運,陰氣較重,當他恰巧進入一個陰氣濃烈的場境,或者衝撞了它,它就會附著你的身體,控制或主宰你的靈魂,利用你的嘴巴和手足,為它說話或做事,這就是“中邪”、“附體”來個“靈魂篡位”至使某人怪病纏身,一般的治療都無濟於事,這時需要用一些特殊的方法。

先透過鬼門十三針打通心經,心主神志,心亂則神志不清;選督脈等鎮靜安神;選脾經,氣血通,精神好;選胃經主食慾、強身體,調節情志;選肝經通疏洩,抒情緒;選膽經醒腦,治頭暈目眩;選腎經祛失眠多夢。根據患者病情選擇適當的穴位,疏通經絡,打通經脈,讓氣血暢通,控制病情。

採用鬼門十三針的同時,還引入了耳穴埋豆療法,耳在中醫上不單純是一個聽覺器官,它是人體的一個倒置,各臟腑組織在耳廓均有相應的反應區,耳穴埋豆可配合鬼門十三針治療抑鬱症、精神分裂症等。根據患者的病情,可選取耳穴埋豆,具有鎮靜安神,調節情緒的作用。

“照你說的這意思,當時我姐姐身上那些針灸針,對她還是有好處的嗎?”聽到我這句話,妮妮有些鬧不明白,一臉的疑惑。我搖了搖頭,“關鍵你姐姐的身上一共有十四根陣,並不是只有十三根!”

“你剛剛可是說,她的頭頂的正中央還有一根呢!”崔明麗在自己的頭頂上指了指。人體當中的穴位是指神經末稍密集或神經幹線經過的地方。穴位的學名是腧穴,別名包括“氣穴”、“氣府”、“節”、“會”、“骨空”、“脈氣所”、“砭灸處”、“穴位”。

百會倒在地,尾閭不還鄉,章門被擊中,十人九人亡,太陽和啞門,必然見閻王,斷脊無接骨,膝下急亡身。

針灸是針法和灸法的總稱。針法是指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把針具,通常指毫針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體內,運用捻轉與提插等針刺手法來對人體特定部位進行刺激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刺入點稱為人體腧穴,簡稱穴位。根據最新針灸學教材統計,人體共有361個正經穴位。

灸法是以預製的灸炷或灸草在體表一定的穴位上燒灼、燻熨,利用熱的刺激來預防和治療疾病。通常以艾草最為常用,故而稱為艾灸,另有隔藥灸、柳條灸、燈芯灸、桑枝灸等方法。如今人們生活中也經常用到的多是艾條灸。針灸由“針”和“灸”構成,是東方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針灸療法最早見於戰國時代問世的《黃帝內經》一書。《黃帝內經》說“藏寒生滿病,其治宜灸”,便是指灸術,其中詳細描述了九針的形制,並大量記述了針灸的理論與技術。兩千多年來針灸療法一直在中國流行,並傳播到了世界。而針灸的出現,則更早。

遠古時期,人們偶然被一些尖硬物體,如石頭、荊棘等碰撞了身體表面的某個部位,會出現意想不到的疼痛被減輕的現象。古人開始有意識地用一些尖利的石塊來刺身體的某些部位或人為地刺破身體使之出血,以減輕疼痛。人們已掌握了挖制、磨製技術,能夠製作出一些比較精緻的、適合於刺入身體以治療疾病的石器,這種石器就是最古老的醫療工具砭石。人們就用”砭石”刺入身體的某一部位治療疾病。

砭石在當時還更常用於外科化膿性感染的切開排膿,所以又被稱為針石或石。《山海經》說”有石如玉,可以為針”,是關於石針的早期記載。中國在考古中曾現過砭石實物。可以說,砭石是後世刀針工具的基礎和前身。

灸法產生於火的現和使用之後。在用火的過程中,人們現身體某部位的病痛經火的燒灼、烘烤而得以緩解或解除,繼而學會用獸皮或樹皮包裹燒熱的石塊、砂土進行區域性熱熨,逐步展以點燃樹枝或乾草烘烤來治療疾病。

經過長期的摸索,選擇了易燃而具有溫通經脈作用的艾葉作為灸治的主要材料,於體表區域性進行溫熱刺激,從而使灸法和針刺一樣,成為防病治病的重要方法。由於艾葉具有易於燃燒、氣味芳香、資源豐富、易於加工貯藏等特點,因而後來成為了最主要的灸治原料。

“砭而刺之”漸展為針法,“熱而熨之”漸展為灸法,這就是針灸療法的前身。針具的“針”,繁體作“針”,字從金從鹹,“金”表示“金屬”,如金、銀、青銅等材料,“鹹”意為“酸澀”(見互動百科“鹹”字條),“金”與“鹹”聯合起來表示“一種產生酸澀感覺的器具”。不排除古人採用油炸過的竹針作為一次性針具的可能,這種竹針名叫“箴”,其字形中的“鹹”,依然是“酸澀”的意思。

其實,奇經八脈只是人體經絡走向的一個類別。所謂經,是指神經縱執行的在的幹脈。所,是指神經橫執行的網路系統的小支脈。經絡如環無端、內外銜接,內屬於臟腑,外絡於肢體,經分十二經脈,絡無法計數。

可是在人體當中是存在有死穴的,其一便為百會穴,在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聯線的交點處。為督脈,為手足三陽、督脈之會,被擊中腦暈倒地不省人事。

“所以,即使鬼門十三針是對人極有益處的,但是隻要是死穴上面被進針的話,那麼肯定會出事……”我定定地說著!

喜歡滴血瞳請大家收藏滴血瞳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