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六零章 各懷心思(1 / 2)

小說:家父隋煬帝 作者:圓盤大佬粗

楊銘是比較認同長幼有序這一禮法的,因為這是一個傳承千年的傳統,有了這個傳統約束,無論是皇室還是門閥家族,在選擇繼承的人的時候就可以有禮可依。

其實這一套,為的就是避免家族內鬥,人的一生不可能只有一個兒子,那麼怎麼從好幾個兒子當中選擇繼承人呢?

選擇有能力的?你覺得老大有能力,別人覺得老二老三有能力,這一點是很難分辨的。

選擇自己疼愛的?那更完蛋,另外幾個不被疼愛的,肯定會心中不服,妒忌生事。

所以保障家族有序傳承最好的辦法,就是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

嫡長子永遠都是第一選項。

這樣一來,正妻的地位就被大大增強,妻子孃家那邊才會賣力氣幫助你。

所以各大家族,對嫡長子都是特別的看重,李淵如此,楊素也如此,楊廣也不例外。

所以在楊茵絳的觀念裡,除了世子楊瑞之外,楊銘的其他兒子,適當培養即可,而且從小就要灌輸尊敬長兄的觀念思想,為的就是早早的給長子樹立威嚴。

比如楊玄感,他絕對不是楊素一堆兒子裡最優秀的,但是他的弟弟們都怕他,楊素的家產也都是他的。

這也就是為什麼,玄武門之變成了李世民這輩子最大的汙點,因為他觸犯了一個華夏幾千年的傳統,以次子殺長子,這是犯上。

至於楊廣殺楊勇,歷史上是一筆湖塗賬,楊勇到底是被楊廣矯詔賜死,還是楊堅真的下過這樣的詔書,是說不清楚的。

所以楊廣殺兄和李世民殺兄,在歷史上的影響差別很大,一個是當了太子殺的庶人大哥,一個是親王殺在位太子,區別大了。

其實楊茵絳的想法絕對沒有錯,事實上每一家都是這麼幹的,而楊銘也認同這麼做,他可不希望自己的兒子也出現內鬥,雖然可能性非常大。

因為要繼承的家業太大了。

裴淑英也是怕犯了楊茵絳的忌諱,所以請來的這位王通,只是在山西地區比較出名,遠不及世子楊瑞的兩位老師國子監祭酒韋澄,司隸臺大夫薛道衡。

這兩人隨便一個,都比王通有名多了,但學問有沒有王通高,就不一定了,因為王通的學說,對後來宋代的程朱理學影響深遠。

楊茵絳是社交能手,心智又高,在她故意屈尊交好下,馮玉致已經把人家當成摯友了。

其實嶺南馮盎,在關中也有兩個朋友,一個叫韋洸,一個叫裴矩,韋洸是韋約的二哥,早死了。

所言眼下,能在皇帝面前幫著馮盎說好話的,只有裴矩,因此馮玉致見到裴淑英是非常親切的,奈何對方好像在故意與她疏遠。

秦王官署的會議結束之後,楊銘與史萬歲同乘一車,期間道

“你給喬鍾葵寫封信,信上一定要寫明是我的意思,是我讓他剿滅叛軍。”

“這個我明白,”史萬歲笑道“喬鍾葵心裡也明白該怎麼做,殿下放心好了。”

喬鍾葵是楊銘的人,但臨汾郡其他官員可不是,所以這封信其實不是讓喬鍾葵看的,而是讓臨汾郡那幫地方官看的。

喬鍾葵的長子是秦王府吏員,他當然知道該怎麼做。

.......

臨汾郡在山西,沒有河北那麼慘,眼下的臨汾,雖然軍府被抽調走三分之二,跟著皇帝北巡去了,但是剩下的三分之一,還有一千五百多人。

在喬鍾葵眼裡,一千五百裝備齊整的軍府衛士,足夠了。

但是他還是故意拖著,以募兵為藉口,遲遲沒有兵,上黨郡那邊一直在催,河東府也有人在催,就連臨汾的郡丞柳石,郡尉趙子昂,也催他早早兵。

“賊軍勢大,又來去無蹤,我若輕易兵,恐陷泥潭,”大堂內,喬鍾葵皺眉道“齊郡公(呂永吉)眼下已經返回上黨縣,等他摸清楚賊兵動向,與我合力夾擊方為上策。”

趙子昂皺眉道“齊郡公已經催了我們好多次了,太平公也有信給柱國催促出兵,並且言明是秦王的意思,柱國若是還沒有動靜,恐怕秦王會責備我們延誤軍機。”

不要緊,責備也是面子上責備,秦王心裡是不會責備我的,喬鍾葵搖頭道“軍情奏報,賊兵已有五千之眾,肆虐鄉野,蹤跡難尋,我們這邊只有千五兵馬,怎麼打?”

柳石道“賊兵不過一群烏合之眾,我今已募得千人,加上軍府共計兩千五百人,足可一戰。”

喬鍾葵笑道“柳郡丞莫要輕敵,賊張開,起兵於臨洺,如今肆虐五縣之地,至今拿他沒有辦法,可知此人陰險詭詐,是知兵的,齊郡公尚且無可奈何,難道你認為我比齊郡公還強嗎?”

知你奶奶個頭,一個特麼的土匪,知尼瑪的兵,柳石心裡窩火卻不敢表露出來,齊郡公就是個蠢貨,你曾經可是四萬大軍的統帥,難道還怕一個反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