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八八章 軍驛夜話(1 / 2)

小說:家父隋煬帝 作者:圓盤大佬粗

馳道,並不只是簡簡單單的一條路,這條路從修建之初,就是計劃作為大軍行軍使用。

所以沿路設定有上百座驛站,供應大軍糧草飲水,以及臨時休整。

驛站也都是設定在背風有水的地方,大者可容納上萬人,小者也有幾千人。

所以李靖這一路大軍,註定了會分批漸進,因為人數太多,不可能扎堆在一個地方休整。

每一路軍團的休整地點,提前都有規劃,而驛站官員也會準備好一切,迎接大軍進駐,畢竟眼下是十一月,又是從大隋的北方邊境行軍,晚上必須有休息的地方,荒郊野外是熬不過去的。

行軍有正常行軍和急行軍之分,從關中開拔的大軍,時間充裕,是絕對不會在夜裡行軍的,總不能在路上就把將士們的銳氣全耗光了。

但是李靖以身作則,帶著自己麾下的六千騎軍,全員披甲,會在晚上行軍,好提前讓大軍適應將來的險惡環境,一次夜行軍,就需要休整兩三天,畢竟帶甲行軍,非常累,雖然精煉鋼鐵做成的盔甲比之從前,不但材質強上數倍,而且更為輕巧,極大的減輕了將士們的負重。

每一個擁有精煉軍械的將士,都對自己的鎧甲兵器視若珍寶,時時擦拭。

“好馬,好鞍,好甲,好刀,”楊元慶脫下自己的鎧甲,在營房內小心翼翼的擦拭著,就像是在撫摸自己心愛的女人。

裴行儼在一旁笑道“大郎不是擅用雙矛嗎?怎麼這次改用馬槊了?”

“槍、矛、槊,於我而言,諸般技巧章法,已然大成,”楊元慶頗為傲氣道“只要是長兵器,皆我所長。”

說罷,楊元慶抬頭道“在軍中請稱職務。”

裴行儼哈哈一笑“好的,楊軍將。”

他們倆負責李靖麾下的兩千重騎,兩人各領一千,為啥是他倆呢?因為重騎的打法比較特殊,而這兩人都研讀過兵書,懂得怎麼使用,因為家裡都有這種書。

裴行儼,是裴元慶的原形,《說唐》和《興唐傳》的作者,之所以將裴元慶寫的那麼牛逼,是因為裴行儼本身,就很牛逼。

這小子在京師也是一大刺頭,相當能打,名氣不如宇文化及和楊玄挺,但也屬於二人之下的這一代中的佼佼者。

他善用的兵器,可不是什麼八稜梅花亮銀錘,坐騎也不是照夜玉獅子,他身上這身行頭,與其它具裝甲騎並無二致。

主武器為馬槊,馬鞍上掛著橫刀、短弩、箭壺、礪石(磨刀石)、大艄(解結錐),套索,圓盾,身上有氈帽、氈服,裹腿,另外帶胡餅二十張,米二斗(7斤左右)。

至於裴行儼的馬,自然是千金難買的高昌龍駒了,這是世家子的標配。

這支兩千人的重灌騎兵,是馬槊隊,衝陣能力相當恐怖。

按照李靖的說法,三萬人的步軍兵團,都可以衝陣。

營房中的篝火,被不斷的新增著柴禾,李靖沒有和其他人聊天,而是開啟地圖研究,手裡還拿著一根樹枝,在地上畫來畫去。

蕭世廉從外面走了進來,手裡拿著一封信,遞給了李靖,

“大總管的信。”

大總管,眼下只有一個,那就是宇文述。

李靖拆信看完之後,隨即笑了笑,將信放在一旁,道

“大總管不希望我率領騎軍,為他東翼策應,但是陛下已經同意了,所以他的將令,我可以不聽。”

宇文靜禮早就將李靖的安排部署,派人遞呈給了仍在洛陽的皇帝,這件事還被拿到了朝會上議,反對的沒幾個,贊成的為大多數,所以楊廣同意了。

但是宇文述不樂意,所以私下給李靖寫信,希望對方按照舊時計劃,老老實實呆在西路。

宇文靜禮皺眉道“總管此番安排,東路大軍那邊,有些牢騷,畢竟你這麼做,明顯是對東路軍的不信任,荊總管(荊元恆)鬧的最厲害,不過衛總管(衛玄)沒有說什麼。”

李靖笑道“衛總管是知兵的,西路和東路,是完全不同的兩種地理態勢,我西路相對穩妥,但東路因山脈縱橫,地勢陡峭,會導致大軍極為分散,他們的騎兵也不多,不到三萬,分不出多少人手貼近主力照應,有我幫忙,衛總管應是樂見的。”

大隋此番出征,騎軍總計二十萬,但是交付給十一路先鋒軍的,只有十萬,李靖分走一萬五,衛玄拿走二萬八,北邊的段文振,又分走兩萬三千人,剩下的都在宇文述和於仲文手裡,也就三萬多點。

戰馬這玩意,吃的是精細料,由草料、豆料、黍米、高粱、麥麩混雜而成,吃的比人好,而且戰馬幾乎閒下來,就得餵養,所以精細料肯定是不夠的吃的,要優先供給先鋒軍。

主力是要打平壤的,攻城肯定還得是步兵,但問題在於,守在平壤的,勢必是高句麗最精銳的具裝甲騎,而重騎兵是衝陣用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