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八零章 十五道(1 / 2)

小說:家父隋煬帝 作者:圓盤大佬粗

大業十三年這場禍及全國的戰亂,終於結束了,那麼結束之後的善後工作是非常複雜的。

這就好比一座房子塌了,你需要修葺,修房子比重新蓋一座房子,還麻煩。

全國各地一堆爛賬,偏偏最會管賬的崔仲方,已經快不行了。

裴蘊現在是民部尚書,楊銘清楚對方的業務能力並不出眾,裴蘊的長處是洞察秋毫的心智以及強政治嗅覺,但是沒辦法啊,暫時換不了啊,容易刺激到老裴家。

那麼兩個民部侍郎,封德彝和韋津就要多分擔一些。

正月初五的朝會上,楊銘率先道

“去年河南地區還算穩定,幾座織造坊產的棉布,如今都囤積在府庫當中賣不出去,畢竟百姓都沒錢了,可是國庫也沒錢,你們民部想個法子,儘早將這些棉布賣出去。”

裴蘊皺眉道

“民部一直嘗試在民間售賣,可是效果有限,如今糧價仍處在高位,指望百姓拿買米之錢去買棉布,不切實際啊。”

“那麼沒有辦法將糧價壓下來嗎?”楊銘皺眉道。

裴蘊點頭道“壓不下來,物以稀為貴,如今各地都缺糧,所以造成了一種局面,百業俱衰,惟糧價居高不下。”

“讓武華去民部,擔任倉部侍郎,糧食乃國本,價格絕對不能高,這關乎民生大事,”楊銘道“將糧食的價格壓下來,提高手工業貨物的價格,三年內鼓勵民間養殖牲畜,控制各地的宰殺數量,以緩解糧食短缺造成的各種問題。”

在古代,牲畜還是以放牧餵養為主,沒有飼料的,基本不會拿糧食餵養,包括豬,豬吃豬草,例如打碗花、蕺菜、人字果之類的。

眼下大隋想要引進土豆、紅薯這類高產農作物,不切實際,因為這兩種作物都在美洲,如今的航海技術,支撐不起來。

提高手工業產品的價格,也是為了大量貨幣回流到國家手中,方便操控市場。

任何貨物,都需要因形勢需求,處在一個合理的價位,如今百姓沒錢,先解決了溫飽,他們才會花錢買其它生活必需品。

也就是說,這條政策是先保你的命,再用你多餘的錢充盈國庫,至於沒有閒錢的,當然就無效了,促進內需,本來就是盯著那些有閒錢的人。

華夏古代就是因為災荒太多,所以老百姓養成了一個存錢的習慣,其實就是為了應對危機。

怎麼將百姓的閒錢拿出來,流入市場,需要創造需求。

如今是冬天,需要保暖,那麼主要貨物就是煤炭、柴禾、冬衣。

煤炭只有有錢人用得起,那麼這個價格,就能給它飆起來,抽富人的血。

柴禾,鄉里的百姓是不缺的,自給自足,只有生活在縣城裡的人需要,那麼這個價格也可以提一提,以保障鄉里百姓的生計,他們可以將柴禾賣進城裡,增加額外收入。

至於冬衣棉服,武華進殿之後,提議賣給軍府,以抵軍餉。

這個是行得通的,但多少有點強制的意思。

所以楊銘道“這個.......看個人心意,不能強迫,要自願。”

他其實心裡也清楚,他口中的自願到了下面,就成了被自願了。

沒辦法,誰讓國庫窮的一批呢,自己不能落這個壞名聲,讓下面人背鍋吧。

楊銘繼續道“國家用兵,重在軍府,國家休養,要指望民部和工部,接下來的幾年,你們的擔子很重,工部屯田司議一個法子出來,以國家之力,查閱天下土地,宜開墾的地方,由朝廷制定政策,各地方認真落實,開墾之新田,授予百姓,誰敢中間給我偷吃,你就去當肥料吧。”

裴矩點頭道“開荒屯田,國之大事,需要各部門協同,司隸臺還是要盯緊一些,楊詢恐怕無法勝任。”

楊詢就是楊約的弟弟,楊約死後,他接了司隸臺。

實事求是的說,這個人確實不行,但是裴矩針對的意味也太明顯了一點。

楊玄感頓時皺眉道“句容公政務通熟,鐵面無私,負責監管屯田一事,乃不二人選,監管嘛,盯緊一點,不徇私包庇,就可以了。”

裴矩笑道“地方太守多出自弘農楊,或是依附你們家,還是要避嫌為好。”

“你們家的也不少啊,”玄感道。

民部尚書裴蘊挑眉道“若不是有玄感當年在山東兼併土地那檔子事,交給楊詢也沒什麼,現在嘛,就怕他監守自盜啊。”

“你要跟我掰扯這個是吧?”老二楊玄縱呵呵道“那你想不想知道,我們在山東的田,後來如何呢?”

後來被楊銘給拿走了,交給張須陀用來安撫山東了。

裴虔通咧嘴道“這麼說,玄縱是承認了?你們確實在山東屯田了?”

楊玄縱頓時一愣,看向兄長玄感,玄感已經是臉色鐵青了,他倒不是生弟弟亂說話的氣,而是聯想到當年的自己。

那時候就是他在朝堂亂說話,叔父楊約給他擦屁股,現在好了,他不亂說,玄縱開始亂講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