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鄉居(1 / 2)

冷水田的糯谷已割盡,起大霜的時候,石馬觀的道人們都搬下了山。他們似乎要進京。

田間的稻杆都是有大用的,擼淨曬乾後平常人家用來墊床。尤其是冷水田裡長出來的糯谷杆子,不僅杆長色潤,還帶著種特有的清香。

“哎喲媽耶。”滿倉被人準確地拋在糯杆堆上,接著滿堂也飛了過來。

“還要打嗎?”秀才老爺張珉可是笑歪了嘴,將腦殼子湊過來,儘量顯出一副和顏瑞色問他倆。

“今朝莫吃飽還要趕圩,明朝再來擂死個只炮子打的。”兩個潑皮走得比兔子還快,連對手的臉目都還沒看清,就被摔出來。不走還等捱打麼。

“午間過我屋吃酒哩,兄臺。”張珉看著絕塵鼠竄而去的兩條背影,對埋頭工作的道士出了邀請。

“你家今日客多,莫去咧。”竹筒子夠數,綁繩和做支架的板條都有富裕,唯獨軸、套兩件還是個麻煩,黃衝專注地搞著水車。從後方驟然向他起偷襲的兩個地痞子,呵呵。絞手扔出去後,也沒看清楚長啥樣。

至於張珉為啥誆這兩個無賴過來討打,懶得費事去想。只要秀才老爺高興就好,不管怎麼講,人家拿出這麼大間的穀倉供自己一夥人住,人情總有。

“你個軸要尋鐵匠打哦。”

反正時候還早,過來趕圩的親戚沒那麼早來。見到黃衝撅屁股忙活的物件很是龐大,便左右端詳起來。

“安坊有燒瓷器,搞得麼?”

張坊之所以叫張坊是因為有幫子木匠,都是一手的好活計。比安坊的泥水匠要強半頭,安坊匠人總是跟在張坊匠人的屁股後頭才能討些活計。安坊除了工匠還有個磚瓦窯,燒出的青磚碧瓦很是有名,縣裡也有人趕牛車來買的。兩地之間來往很密,相隔又只有十四、五里的路程。

“轉起來要人踩,會碎喲。“

“那還是讓鐵匠打吧。用起來也能圖個長久。“

“等下,我去尋個閒置又般配的擺你。“

張珉猛然想起大伯家見到過類似所需的水車配件,當下便去了。

巧手的可不止一個,和成一比起來,黃衝純粹叫瞎折騰。穀倉裡的床、櫃和灶臺都是人家帶著龍夕和慶生搞好的。

渺目也沒有閒著,乘著趕圩借張桌子開了攤,靠桌立起的方旗迎風招展,上書三個大字——老神仙。

京城,太康伯府。

回京頭一年,終如償所願封得爵位。一直都過得蠻開心的張國紀,當得知懿安皇后鑾駕來年要降臨太康伯府,原本舒暢的心情更是越地飄蕩起來。

曾經他也是國丈,但與周奎不同,最起碼自認還是個讀書之人。當朝乃聖明天子,他也是懂感恩的。所以才又了將小女兒送入宮中的預想。

貧賤不能移算是句屁話,但有錢的讀書人尤要重名節和操守。所以的,為消弭一些言官無端抨擊自己回祥符一年多,成了地方上惡霸勢力的謠傳。舊年間他聘數位名宿,於府內設下塾館。接濟族中子侄佼佼者十數人入館就讀,儼儼然光復出張家書香世家的招牌。

近來又聞聖上正在加強武備,召集天下能才良將,也想著一心參與。到處尋訪知兵能武之輩,想著替皇上分憂,為大明江山社稷以盡綿薄。

“些許筍乾片還請帶回去,娘娘歷來喜歡吃。“說得隨意,進貢到懿安皇后跟前的物件豈能平常,光盛放筍乾片的錦盒,那就得值好些銀子。

“恰是宮裡缺的,多謝老夫人。“

合上錦盒蓋,宮娥如是作答,讓一屋子支起耳朵的人鬆了口氣。這件最不值錢的尋常物,果然是恰當。

一隻繡著銀絲百合的香囊,沉甸甸地,塞到杏娘手上。成例,宮裡出來辦事的相關人等都有。只是這回為的是女宮,所以裝在女兒家喜歡的繡囊內。

“使不得。”項杏娘直接推了開去,堅決而毋容置疑,臉上冷峻的神態一覽無餘,大家夥兒一下都愣住了。“行前娘娘有交代,太康伯家早年困苦,一家都是靠太康伯一人教書維生。回的禮不能過兩樣,剛才主事姐姐挑了筍乾和小姐親繡的護膝便不能再有。至於常例車馬錢回去支領,就當是太康伯府上放的。所以,我等不能領兩份。“

講大堆話出來的俊俏宮娥叫鳶兒,年紀小小,身材條條的。特意被挑選跟杏娘出來,口齒伶俐得很,一通吧啦吧啦的。

聽得張國紀老眼含起了熱淚。懿安皇后是天上下到張家的福星,從小家裡的內外一切就被她打理得井然有序。如今,身邊隨便一個普通的婢女講起話來也都是頭頭是道、順理成章。張氏一族全賴於她呀。

“如此,便全憑姑娘做主。“

“尚有一樁。娘娘叫問,家裡可有與江南關聯的人或事麼?”

皺眉思索半天,國紀很慎重地在隔簾外答道“莫有。”

“請太康伯再細想想。雖是樁閒事,娘娘前後卻講過兩遍。”項杏娘之所以能分配到懿安皇后跟前,辦事能力出眾是其主因。

“…嗯,有一樁也不曉得算不算。府上主事管家的兒子小勺,前番隨御史董大人家人去了江右置辦什物。其它確無關聯人物。”

“有勞太康伯了,我等告辭。”

一如天女下凡般的到來,三個宮女宛如飛昇仙娥般,嫋嫋地然走了。

張坊。

“西山有鹿。”

飯桌上,渺目的一句話讓所有人眼睛亮,他的仨徒弟齊齊看向捧碗仰頭喝湯的師叔。一桌子的菜很豐盛,逢雙圩在張坊,逢單則在安坊。

“等裝完水車,某就去抓。”含含糊糊地,黃衝答道。

“為啥非要裝水車啊?”稀奇古怪的事黃衝手上一大堆,渺目不方便每件都過問,成一、龍夕兩個有時不敢問。慶生是每件不分大小,都要問個清楚。

“兩架水車自動排灌,冷水田就能變常溫。那邊的溪水正好有落差。”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