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六章 入口之毒(1 / 2)

小說:天作不合 作者:漫漫步歸

獨子登基為帝,身為太后卻同另一個外祖家手握重兵被封王的皇子走的那麼近,這真是怎麼看怎麼都不對勁。難道還當真是徐娘半老云云的?徐和修抽了抽嘴角要真是這樣,那還真是太亂了!

平復了一下心境,徐和修繼續看她寫下的下一則來自野史的故事,這次不是《內侍見聞》了,而是《永昌年紀》,比起那本胡編亂造,獵奇無數的《內侍見聞》,這本《永昌年紀》顯然要正經了許多,也沒有這般獵奇。因為寫這本《永昌年紀》的人比起先前所謂的內侍也正經了不少,是一位曾經寫帝王起居注的小吏,正兒八經的寫過幾個月的帝王起居注,所以雖說這本《永昌年紀》是野史,可民間還是有不少人將它看作半個正史的。

而眼下紙上被她刻意摘出來的故事講的是在永昌帝退位前幾年,皇后將後來被封為安王的皇子過繼到了自己膝下的事。這位安王的生母是一位名不見經傳,早逝的才人,對此當時還在位的永昌帝“十分驚愕”,不過最終還是為皇后“所勸”,準了這個要求。作者寫出這件事是為了體現皇后“仁德”,因為後頭還特意寫了安王的生母,也就是那位名不見經傳的才人在世時曾在冬日下雪地滑時,扶了險些摔倒的皇后一把,皇后因此銘記於心,特意做了此事。

大抵是因著前兩個故事,以至於徐和修對她寫的每一個故事都開始深思了起來。

天家也是有嫡庶之別的,一個原本尋常的安王因著皇后此舉搖身一變成了帝王的嫡子,雖然非長,但不得不說,這樣的話,這位安王完全可以成為僅次於太子的正統繼承人了。寫《永昌年紀》的到底是寫帝王起居注出身的官吏,比起《內侍見聞》的獵奇和胡編亂造,他的想法更為正統,除了寫此事表示皇后仁德之外,還特意加了一句批註的猜測太子此前曾因狩獵誤中暗箭,雖然最後抓住了一個意圖報復天家的死囚,可不少人都覺得此事怕是另有人在背後指使。皇后或許是因著先前太子遭遇暗算生出了提防之意,這個小吏覺得皇后應當是認為此舉是後來的永王所為,所以才特意過繼了安王以防太子不測。

對於百年前的往事,猜測紛紜,很多事也早已不可考量,但《永昌年紀》中的猜測也是完全站得住腳的,畢竟是半個正史,所以,直至如今,以徐和修看來,這也沒什麼問題。

可將這個故事同上一則《內侍見聞》中的故事放在一起,就顯得有些意味深長了。

因著這些天在查這個案子,所以關於永昌、明昌年間的正史和帝王起居注他都翻看過了,關於安王、永王以及當時的太子後來的明昌帝最後的結局也都知曉了。

安王是在被過繼皇后膝下不久因著狩獵誤踩中陷阱,以至於落下了腿腳不便的毛病。堂堂天子自然不能選個“有疾”之人,安王也因此失去了承位的機會。此事在《永昌年紀》中同樣被她摘了出來,就寫在了這則故事之下。一本書自然少不了作者的見解,寫《永昌年紀》的小吏對此事顯然是覺得就與永王有關,對此還進行了暗示。當然,這個猜測也是說得通的,畢竟安王才被過繼便出了事,對此事最大的受益人在外人看來無疑是永王了。

她至此一共才寫了這個四個故事,徐和修放下看完的紙頁,敲了敲喬苒的桌子,問她“你怎麼看?”

“什麼她怎麼看?”女孩子筆下一頓,還未說話,身後一道聲音便響了起來。

這聲音熟悉的徐和修不用回頭都知道是誰的不是他那個上峰甄仕遠又能是什麼?

“你莫想要借她手幫忙啊!”甄仕遠見徐和修回頭向自己望來,忙咳了一聲,提醒他道,“你同謝承澤可都是張解的朋友,莫要讓她難做人,案子自己查去!”

當然,她為難不為難,甄仕遠其實並不在意,他在意的還是那個賭約畢竟這群兔崽子昨日也忒能吃了點了,結賬的時候,那百勝樓從上到下笑的合不攏嘴,他的心卻在滴血。

大抵是因著那賬房同她關係不錯,是以他離開時,還特意“委婉”的表示了一句“大人當真是有一群好手下,你們大理寺的一看就是吃得下飯,做的了事的。”

吃得下飯?這意思不是說他大理寺的人吃的特別多還能是什麼?甄仕遠感慨不已聽說過玩金銀玉器、古玩書畫玩窮的,可是吃窮的三品大員估摸著整個朝堂也只他一個了。

所以,這個賭約還是至關重要的。

被甄仕遠呵斥了一句,徐和修臉色一紅,忙應了一聲“知錯了”,沒有再問喬苒,反而對著手中才寫好的幾頁紙深思了起來。

思索了一會兒,他似是想起了什麼似的,又轉身去了庫房。

待到徐和修離開之後,甄仕遠才拿起女孩子寫好的內容看了一遍,待看完之後,便忍不住敲了敲她的桌子,道“這《內侍見聞》和《永昌年紀》的內容看起來似乎有些相悖啊!”

徐和修不能同她討論案子,他卻是能的。

《永昌年紀》顯然是將永王描述做了皇后最大的敵人,可《內侍見聞》的描述中皇后與永王似乎又走的極近,這似乎不合常理。

“確實不大符合常理。”正在低頭落筆疾書的女孩子頭也未抬,“如果這幾件事都是真的,乍一看似乎沒有合理的解釋。”

“是啊!”甄仕遠聞言本能的順著她的話點了點頭,道,“怎麼一時永王又是皇后最大的敵人,一時這對‘母子’又感情甚好的樣子。”

“但其實有一個可能性倒是可以完美解釋這兩件完全相悖的事情。”女孩子說著,放下手中的筆,揉了揉手,似乎寫的有些手痠了。

甄仕遠忙拿起她才寫完的一則故事一邊吹著還未乾透的墨跡,一邊看了起來。

這一則故事並非出自《內侍見聞》也不是出自《永昌年紀》,而是出於《太醫手札》,寫這手札的是一位老太醫,在太醫署的時候經歷永昌、明昌兩任帝王,比起獵奇更多的《內侍見聞》以及半個正史的《永昌年紀》,倒更似是半本醫典,裡頭詳細的記錄了一些貴人的病症以及用藥過程。

她摘出的這一段是描述的那位永昌帝死後深居後宮的太后的保養湯水方子。對著一大堆藥名,甄仕遠只覺得頭昏眼花,心道還當真除了這位過目不忘的,旁人除了懂醫的怕是很少有能完全記下這些藥名的。

“大人,看不懂是不是?”對面的女孩子揉了會兒手,似是舒服了,於是開口笑問他。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