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登基

當朱允文的退位詔書如同驚雷般在朝廷中傳開,那群身居文官之位計程車人們,恍如被重錘擊中,心如刀絞。他們曾視建文帝為明主,一心期望在他的治下實現儒家理想,然而此刻,卻如喪考妣,淚水滂沱,哭泣之聲不絕於耳。

但政治的風雲變幻莫測,即便是最深沉的悲痛,也無法阻擋他們對未來的籌謀。這些文官們,在擦乾眼淚之後,便開始秘密商議,尋求推舉新皇的最佳策略,以期在新朝中佔有一席之地,分享那擁立的赫赫功勞。

然而,在這場靖難之變中,亦有一些官員選擇了與建文帝共進退,他們用生命詮釋了“忠誠”二字。

龔泰,這位英勇的官員,在禁宮之外奮力營救建文帝,卻最終被重重阻礙所困,無奈之下,他選擇了投城而死,以身殉國。

連楷,他挺身而出,試圖行刺朱棣,雖最終失敗被殺,但他的勇氣與決心永載史冊。

魏冕、鄒瑾、張安國、丁志方、高巍,這些名字,也許在史書中並不顯赫,但他們在建文帝落難之時,選擇了自盡,以死明志,他們的忠誠與節氣,令人肅然起敬。

朱棣,這位即將登臨帝位的男人,他的心中或許充滿了對權力的渴望和對勝利的喜悅,但他也明白,這些為建文殉節的官員們,雖然與他為敵,但他們的忠誠與勇氣值得尊敬。

因此,他下令收斂這些官員的屍體,交還給他們的家人,並賜予了一定的安葬費用。對他而言,這些官員的抗爭雖然無異於螳臂擋車,但他們的氣節與忠誠卻值得銘記。

而一些地方文官,主要是京畿附近的,一方面出於禮法觀念對君上忠誠不渝。另一方面出於自身階級的考慮,不願意國策偏離照顧文官系統的做法,所以孤注一擲的招募民軍,但是在朱棣軍隊的強大戰力下,猶如插標賣!

文武百官不管自願或者不自願紛紛上書擁立朱棣為新君!尤以解、胡二人為最!

朱棣沒有搞什麼三謙讓的把戲,而是欣然接受,命解晉負責自己的登基大典,同時通知將徐妙雲、徐妙錦以及姚廣孝等人接到金陵!

同時為了暫時穩住雲南的沐王府,朱棣以朝廷的命令,要求沐家鎮守邊防,無旨意不得亂動!本來沐氏與朱標交好,是朱元璋的義子之一,對朱標一系頗為忠心,但是如今大勢已去,加之朱棣也是馬皇后撫養長大,與沐英感情也不錯。與沐氏後人也較為熟悉,對此只能做壁上觀!

金川門,朱棣在這裡迎接即將到來的徐妙雲等人一行!已經三年沒有見到她們了,平時都是透過書信,徐妙雲在信中提到了朱高熾,朱棣年僅4o歲就已經做爺爺了,而朱高熾成熟了很多,已經能夠幫助徐妙雲處理北平的內政事務!為朱棣前線的戰事的順利進行給予了充分的後勤保障!

當然信中也時有提到獻上初吻的徐妙錦。自朱棣走後,妙錦好像並不關心前方戰事,每當有人提到朝廷又派了幾十萬大軍前來等等,徐妙錦對此的回答就是相信燕王一定能夠贏!

之前妙雲有提過納徐妙錦為側妃的事情,徐妙錦說的是,自己之所以親吻朱棣,是鼓勵朱棣!不代表自己就會嫁給朱棣。徐妙雲按照目前的禮法認為徐妙錦清譽有所影響!對以後婚嫁有影響,徐妙錦則不予回應!

朱棣在回信中也從沒有提過徐妙錦任何一言,對他而言,目前最最重要的還是政權交替

一個車隊緩緩駛入視野,徐妙雲先從第二個馬車上走下,她的動作輕盈而又不失尊貴。而緊隨其後的車輛內,徐妙錦輕輕掀起簾子,一雙明亮的眼眸好奇地打量著外面的世界。

看到朱棣,徐妙錦的臉上綻放出燦爛的笑容,如同春日裡盛開的桃花。朱棣也微笑著向她揮手致意,兩人的目光在空中交匯,彷彿有千言萬語在無聲中傳遞。

“直接去魏國公府。”徐妙錦輕聲吩咐車伕,語氣中透露出一絲不容置疑的堅定。路過徐妙雲身旁時,她停下腳步,關切地說道:“姐姐,你去看大哥的時候,記得告訴我一聲。”說罷也不停車直接就走了!

徐妙雲剛想開口解釋,卻被朱棣舉手示意打斷。他目光深邃地看著徐妙雲,緩緩說道:“暫時不說這個,你先讓車隊去燕王舊邸。我們尚未登基,需要避嫌,而且皇宮還在清理之中。”

徐妙雲點點頭,表示理解。她深知朱棣的謹慎和睿智,也明白此時不是談論這些事情的時候。然而,她仍然忍不住問道:“那大哥呢?他現在怎麼樣了?”

朱棣沉默片刻,緩緩說道:“他被軟禁在冷宮之中。你放心,我不會傷害他。對於他們,我已經有了一個成熟的處置方案。到時候你就知道了。”

就在這時,姚廣孝也從車上走了下來。他走到朱棣面前,雙手合十,恭敬地說道:“恭喜燕王!”

朱棣看著姚廣孝,臉上露出得意的笑容。他回憶起當初在福記錢莊地下室與姚廣孝的一番談話,不禁感慨萬分。如今,他們的夢想終於實現了,這怎能不讓他感到興奮和自豪呢?

“大師,你可信服?”朱棣笑著問道。

姚廣孝也笑著回應道:“當初就知道燕王的不凡,也敬佩於您的雄心壯志。如今燕王即將一展抱負,實在是可喜可賀!”

朱棣點點頭,長嘆一聲說道:“打天下易,坐天下難。我現在只是走完了科舉考試的第一步,到達了貢院。這份試卷該如何做呢?”他的目光中透露出對未來的期待和擔憂,同時也展現出他作為一位領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14o2年7月17日朱棣即皇帝位,但不是繼承朱允炆的帝位,而是繼承明太祖朱元璋的帝位(廢除建文年號,建文四年改稱洪武三十五年)。令盡復建文所改的一切太祖皇帝制定的成法和官制。封王妃徐氏為皇后。對靖難功臣進行了封賞。凡建文年間貶斥的官員,一律恢復職務(如靖難初期因離間被貶的江陰侯吳高被再次起用,守大同);建文年間的各項改革一律取消;建文年間制定的各項法律規定,凡與太祖相悖的,一律廢除。但一些有利於民生的規定也被保留,如建文二年下令減輕洪武年間浙西一帶的極重的田賦。

朱棣即位後表了一通演說:“在這裡,朕先要向靖難期間犧牲的大明將士致哀!他們均是為了國家,奉命行事!任何人不得為難他們的家眷!同時,我麾下犧牲的將士都將追認為烈士!”

“朕知道有很多人對朕很不看好,認為我雖然打仗贏了,但是不代表能夠治理好這個國家。朕想說的是未來會以實際說話,實踐出真知!”

“為更好的恢復生息,朕決定免除永樂元年的田賦,永樂二年則減半徵收!”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