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難(2 / 2)

隨著幾輪衝擊,明軍方陣裡計程車兵體力正快下降,缺少換防士兵的陣線多處出現鬆動。

對謝二虎來說,破陣就在眼前了。

偏偏這個時候,一支支明軍騎兵小隊在戰場北方排出鬆散的大橫隊,向東西兩翼短兵相接的蒙古步兵側翼衝去。

任何人都很清楚,下馬牧兵結出的橫隊側翼別說頂住這些騎兵的衝擊,只怕還沒交手,隔著一二百步就會潰散。

因此後方提鉤鐮槍的蒙古騎兵立即出擊,試圖截擊出現在側翼的明軍的騎兵。

但是在以小隊形式突擊的明軍馬隊面前,大多數蒙古騎兵在衝撞機會出現時,都會主動選擇調轉馬頭退避,即使有時並不適合退避,已經被迫進入對沖階段,依然會在最後關頭以被追擊為代價調轉馬頭撤退。

而明軍騎兵卻總能一往無前。

謝二虎的世界觀在頃刻間崩塌,這他媽不科學!

實際上蒙古馬隊的表現才是精銳騎兵的正常表現,在短暫交兵的十幾支馬隊裡,有四支馬隊敢迎著敵軍正面衝撞,這就已經是非常高的比例了。

河湟大戰中楊耀率領的元帥府騎兵跟明軍騎兵對沖,真正對撞的比例都沒這次戰鬥這麼高,那可是書院將領在教育騎兵軍官時專門打上了思想鋼印,告訴他們一百個騎兵裡只有三個是敢於衝鋒的勇敢者。

憑什麼曹文詔的明軍騎兵就敢這麼撞啊?

裝備決定打法。

這種半具裝馬甲給騎兵帶來心理上的優勢極大,先它的重量比全具裝輕多了,用棉甲和鐵甲保護了戰馬的額頭、脖頸、胸口,而對戰馬腹背、臀部這些掛大甲的地方沒有任何防護,因此機動能力不差。

其次它的防護力很強,在衝撞過程中,它的正面防護能力等於全具裝騎兵。

騎著這種戰馬,在騎兵對決中帶來的優勢,遠比看起來要大得多。

正常情況下騎兵之間很少會互相沖撞,上至將領下至騎兵,當兩支騎兵相遇,他們能選擇的戰術太多了,比起盯著對方的騎兵打,倒不如跑一跑,找機會擺脫敵騎,為己方步兵、炮兵提供優勢。

甚至就算被驅離戰場,都能達成一定的戰術效果,畢竟要驅離他們,敵軍騎兵也一樣得遠離戰場,更別說他們後面還能找機會再回來撞擊其他軍隊。

但這種半具裝騎兵,在遇到騎兵對決機會時,絕大多數都會直接撞上去。

因為他們的裝備決定了,在對撞中的度很快,而在追擊驅離時的效率稍低。

他們要麼使用等於全具裝騎兵的防護正面列隊衝鋒,要麼使用等於騎著裸馬的防護能力轉身逃跑,傻子都知道該怎麼選——一往無前。

謝二虎眼睜睜看著十幾支蒙古馬隊一一逃避衝擊,只有四支馬隊迎著敵軍長矛撞擊上去,雙方馬兵破縫而過,戰果同樣低得令人指。

在衝撞中雙方落馬的騎兵比例幾乎相同,都是一次對沖僅有寥寥數騎落馬,但不同之處在於明軍騎兵有更好的防護,落馬後不少人依然能掙扎著爬起來,而蒙古馬兵的皮甲和護心鏡相對簡陋,被捅著就起不來了。

更何況雙方騎兵在衝撞時大多數都對準了敵軍坐騎,戰馬的生命力頑強,即使遭受致命一擊,依然很難死掉。

明軍的戰馬可能受傷了、也可能沒受傷,即使受傷,接著賓士也問題不大;而蒙古兵的戰馬缺少防護,受到致命傷的機率大得多,即使沒有當場倒斃,也有不少血流不止,失去繼續機動的能力。

就是簡簡單單一套馬甲,給謝二虎的蒙古旅帶來滅頂之災,這個時候就算打穿明軍步兵陣線也沒意義了。

大寬度的明軍馬隊直接自北向南如泰山壓頂般橫掃而來,途徑所遇蒙古馬隊爭相潰逃,以至正在交戰的下馬步兵也被驅散。

整個明軍方陣上幾個鬆動、被突破的陣線,也因為缺少後繼士兵不能繼續擴大優勢,轉而被明軍擊垮,隨即方陣進一步反方向張開,跟著曹文詔的騎兵展開為一條大橫隊,追隨著列隊向南掩殺。

曹文詔率領下的一隊隊半具裝騎兵,就像一顆顆橫掃莊浪河的石碾子,攆著蒙古馬隊向南奔走。

頃刻間戰場攻守勢易,曹文詔指揮著一個個衝擊陣型穩住腳步,派傳令兵向身後友軍催促進軍。

他是個明白人,知道洪承疇把他派進莊浪河,不是為了殺敵,而是來內卷的,卷的就是丁紹胤和柴時華。

所謂兵敗如山倒,就是一支部隊的崩潰會使原本決心並不堅定的友軍加入崩潰,反過來對勝利者也是一樣。

友軍的取勝堅定了柴時華和丁紹胤的決心,兩支駐紮在莊浪衛附近的軍團立即也加入追擊,然後被勸了回去。

曹文詔不需要他們加入痛打落水狗的行列,在整個縱深百餘里的莊浪河流域,元帥軍已經無險可守,他需要的就是窮追勐打,確保這些蒙古騎兵沒有重新整隊的機會。

而柴時華和丁紹胤的使命,是圍攻莊浪衛城,洪承疇可沒有隻派出曹文詔一個卷王,還有白廣恩呢。

曹文詔向南不緊不慢地追了兩天,挺進整整一百里,一直追到黃河河口。

而在北邊的莊浪衛城,在後方吃了頓飽飯的白廣恩再度出擊,匯合柴時華、丁紹胤圍住了莊浪衛城,立即開始打造軍械,緊跟著就是兩日勐攻。

外無援軍、內逢新敗,巴桑的軍隊士氣低落,好在他們這兩年伙食不錯,士兵的夜盲症狀有所減輕,趁著城外深溝還未修好,捱到第二天夜裡帶著劉承運向西突圍,過了莊浪河鑽進大通河堡的連城山區。

在被元帥府佔領近四個月後,莊浪衛宣告陷落。

現在戰場上的兩難之選,被重新扔回到駐守蘭州的旅帥王文秀身上。

河湟與蘭州之間的黃河渡口不再安全,兩地連線被明軍截斷,調兵駐守河湟,則臨桃降軍無人看管;死守蘭州,則河湟無強兵可用。

就在這個時候,劉承運派人從連城土司衙門向蘭州送了一封信過來,他告訴王文秀:“河湟交給在下,還請王旅帥死守蘭州,蘭州不失,明軍不敢進河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