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詩詞歌賦裡話中醫

景初舉例道,“比如小孩常見的發燒,是積食發燒,還是咽喉腫痛引發的發燒?”

“小孩咳嗽,有痰熱咳,無痰乾咳是寒咳,那麼也能讓他們避免吃錯藥或吃過食物致使病情加重。”

“還有小孩大小便狀態,是黃是臭還是乾硬黏膩,都能讓他們第一時間直觀瞭解到身體的陰陽平衡情況,從而有意識地去調整飲食,或跟父母講述,達到防治未病的保健目的。”

景初一連舉了好幾個例子,然後又道,“我們還是可以用故事的形式來講,透過分享他們同齡的病案,更能讓他們產生共鳴,這樣也才能達到教育保健的目的。”

“好!好!好!”王琦一連好幾個誇讚,對景初的話大為讚賞,果然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未來華國的中醫,有景初這樣的人才作為領航人,還有何懼?

這時何清湖道,“小學生用小故事講中醫文化可以激發他們對中醫的興趣,進一步去了解中醫和認識自己,但初中生好像就不太合適,用小故事講,會不會讓初中生覺得幼稚?”

王琦想了想,“初中生的閱讀能力已經比小學生要很多,這時在教材里加入一些入門級的醫理及應用思想,我覺得可以激發他們的探究心理。”

景初突然想起她初中的道法,理論聯絡實際的講述,雖然不是那麼有趣,但也能讓他們直觀接受。

“我覺得一些醫家故事和理論也是可以聯絡現實的,初中生的思維及接觸面會更廣一點。”

景初說道,“比如張仲景首創的人工呼吸法、灌腸法就領先西方醫學一千多年,可到現在還有許多人以為人工呼吸和灌腸是西方引進的醫療技術。”

“我們在普及醫家醫理的同時,醫家的思想品德也得同步,比如藥王孫思邈認為: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於此。所以才有了《千金要方》後《千金翼方》。”

“他提出的‘大醫精誠’是醫德規範,強調對待病人要‘貴賤貧富,長幼妍媸,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這也是我們當代醫生努力踐行的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觀。

如果我們能在教材中慢慢滲入這樣的思想,那麼在這樣的思想中長大的孩子,哪怕未來不從醫,他們對生命也會多一些敬重。”

大家對景初的話表示贊同,一個人的思想品德如果可以自小耳濡目染潛移默化,那麼將來的醫學子也會德藝雙馨。

方劍橋是初中組的組長,他突發奇想,“其實初中的教材也能趣話,比如成語裡的中醫藥,詩詞裡的中醫藥,我們在普及知識的同時還能結合詩詞歌賦,增加閱讀理解的趣味性。”

方劍橋的話讓大家笑了起來,他也不介意,接著說,“這樣不僅中醫知識學習了,詩詞歌賦也學習了,一舉兩得不是嗎?”

王琦對他的建議很認同,“我記得我學白居易的《生別離》時,對他那句‘檗(bò)苦梅酸’很疑惑,後來學了中醫之後才知道詩裡黃檗就是黃柏,性苦味寒,而梅是烏梅,奇酸無比。

白居易用黃柏烏梅的苦酸引出了離別的苦酸,也正因為苦酸傷了心肝,才有了他‘未年三十生白髮’之哀。”

孫光榮若有所思,“其實華國曆代文人騷客在創作過程中都挺喜歡將中醫藥文化和養生觀念嵌入自己的詩詞作品中,詩醫相通,醫詞相合也是非常鮮明的特色。”

“對對對!”何清湖附和道,“不是有句‘不為良相救國,便作良醫救民’嗎,這就是文人騷客和醫家把家國情懷及濟世救人理念相互融合了。”

景初見大家討論得熱烈也笑開了,“不僅詩詞裡有中藥,對聯裡也有中藥。”

“‘燈籠籠燈,紙殼原來只防風。鼓架架鼓,陳皮不能敲半下。’這是宋朝名醫龐安去拜訪蘇東坡時,看到他門上掛的兩隻燈籠隨口吟出的上聯。蘇東坡剛好出來就立刻心神領會,續出下聯。”

方劍橋介面,“這個我知道,對聯裡的紙殼是枳殼,半下是半夏。”

“這個故事我也看過。”何清湖笑著,“他們還在花園裡PK對聯,看到翠竹龐安就說‘中暑最宜淡竹葉’,蘇東坡隨口回對‘傷寒尤妙小柴胡’。”

大家對對聯的興致都被拔起。

“帝女合歡水仙含笑。”有教授剛提出上聯,另一個教授就立刻對上“牽牛迎輦翠雀凌霄。”

“白頭翁獨活度殘歲。”

“使君子合歡壽延年。”

……

不管是蘇東坡與龐安對聯中的枳殼、防風、陳皮、半夏、竹葉、柴胡,還是後面的合歡、白頭翁、使君子及獨活,都是中藥,一下子就讓中藥名變得趣味多姿了。

黎靜禾和陳部長過來看他們的編撰進度,發現他們忙著對對子,有些哭笑不得,但確實只有這樣趣味相投的討論,才能編撰出生動有趣的教材,讓孩子們在趣味中學習。

她看大家聊得那麼歡,也忍不住加進去,“詩詞歌賦還有對聯都有中藥,謎語裡也有。”

黎靜禾的話出來,大家都笑了,學中醫文化跟學語文知識差不到哪裡去了。

王琦反應快,“還真有,比如李白的‘低頭思故鄉’。打一中藥材。”

“哈哈哈——”大家笑彎腰,都是中醫的佼佼者,哪會被一謎語打敗,於是異口同聲地回答,“懷熟地。”

古代的懷慶府是現在焦作、濟源一帶地區,以種植山藥、牛膝、地黃、菊花為主,也被稱為四大懷藥,地黃分熟地黃和生地黃,在謎語中,熟地可以代表故鄉,懷熟地則能指焦作濟源一帶生產的熟地,“懷”也與懷念思念相對應。

像這樣含中醫知識的謎語還有很多,編撰組的成員笑歸笑,正事也不敢耽擱,也將這一想法記錄下來。

黎靜禾看女兒在眾多長輩面前落落大方,並不怯懦,心裡很高興。

“大家的工作告一段落了嗎?今天我請客。”黎靜禾笑道,“謝謝大家對景初的照顧。”

王琦是所有人裡最年長的,笑呵呵地回答,“照顧倒沒有,景小友的思路和想法可以說是當代醫學子的典範,黎老師教得好啊!”

其他教授也都是認識黎靜禾的,收拾手邊記錄的思路,對黎靜禾的邀約無人推拒。

雖說他們醫學圈跟政圈沒有什麼直接關係,但多認識一個人多一條人脈,更何況黎靜禾背後還有景家和程氏集團這兩個龐然大物。

再來不說別的,就說景家小姑娘也是醫學界冉冉新星,交好她也是值得的。

喜歡大小姐回京,大佬們都求她收徒()大小姐回京,大佬們都求她收徒。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