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祓殯致襚(1 / 2)

所謂諸侯五月而葬,楚康王去世,國喪一整套規定動作下來,魯襄公等人就只能在楚國過了周曆新年。

讀史的我們毛想想好了,魯襄公也真是窩囊,本來每年正月初一,魯襄公要赴祖廟祭祀祖先,並接受群臣朝賀,美美的過著春節,哪象現在滯留異國他鄉?

但是,魯襄公卻貌似很享受在楚國的日子。

因為在楚國,他突然感覺自己過得還象一位諸侯國君,至少楚國人是這樣對待他的。

想想自己在赴楚途中,得知楚國國君薨後,第一反應就想回國,畢竟不知道自己到了楚國後,會不會受到侮辱。

楚國,據說是南蠻之國。

但當魯襄公真正到達了楚國後,他突然現,楚國根本不存在為難自己的任何意思和言行,楚國人貌似在講規矩講禮儀方面不亞於魯國人,尤其對自己這樣的外國國君非常尊重。

楚國雖然正值大喪,但一切都依禮進行。楚國的公卿大夫們熱情、客氣,從不索取賄賂。

這讓魯襄公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

魯襄公之所以有這樣的感覺,那是因為他在自己的魯國,感覺到的是處處受制於人。

堂堂一國之君,僅僅只是國家的代表而已,或者說僅僅是魯國政權的傀儡而已。

無論是國內施政,還是對外關係,甚至自己公室的家事,貌似都不是由自己在拿主意的,拿主意的,都是季氏、叔氏、孟氏三大家族。

三大家族都會堂而冠之拿出足夠的理由和禮制規範來否決自己的一些想法,哪怕是自己想去哪裡踏個春這樣的小事,自己也是不能有任何主見的。

即位已經近三十年了,自己也達而立之年,按理正是雄姿勃之時,但自己又能幹什麼呢?

別看三十年來,春秋江湖風雲變幻,自己代表魯國參加了這個那個重特大活動,但都是如提線木偶般,跟著卿大夫們的腳步,按卿大夫們的指示言行。

甚至,自己的冠禮,若非晉國先君晉悼公的干涉,自己的卿大夫恐怕都從來不會考慮讓自己加冠。

只是可惜,那位英明神武的晉悼公英年早逝。從此,這世上已經沒有人會對自己暗中予以照顧和關懷了。

魯襄公對自己的魯國真的真的很失望。

所以,在楚國的歲月裡,他似乎感到了從來沒有過的快樂與自由。

如果讓魯襄公選擇,他也許寧可選擇在楚國當一個普通的楚人,而不願回到魯國當國君。

不是魯襄公不想履行魯國國君的主體責任,而是魯國不需要他積極主動履職!

那就安心呆在楚國吧。

魯襄公在楚國期間,對楚國宏偉的宮殿非常羨慕。

不止一次,魯襄公在想“國政大事就全交給你們吧,寡人什麼也不奢求。如果有生之年能夠修建一個這樣的宮殿,那此生也就無憾了。”

喜歡讓魯襄公呆在楚國的估計還有魯國國內的公卿大夫們,當然,一開始在魯國主持大局的季孫宿是有些鬱悶的。

國君不在,執政上卿不在,自己主持的這個大局,這幾個月來也真的累。

聽說本來國君是中止此次朝見的,但被叔孫豹等三人給否決了,內心非常不痛快。

這該死的叔孫豹,淨為國君出餿主意。季孫宿有些窩火。

他很快,他便習慣了,然後就突然感到這個樣子很好。

國君和執政上卿都不在,那豈不是自己最大了?

其實,叔孫豹雖然貴為魯國執政上卿,但隨著季氏家族在魯國的權勢是最大的。

所以叔孫豹並未如以前的執政上卿那樣,掌控著大部分權力。

講得直白一點,此時的魯國國君是傀儡,大權由三桓掌控,而最主要的是兩個人,一個是叔孫豹,一個是季孫宿。

其中叔孫豹主要負責對外事務,季孫宿主要負責對內事務。

齊國曾經在崔杼、慶封時期設立過左右兩相,魯國的叔孫豹和季孫宿相當於這左右兩相。

如今,整個魯國就數季孫宿最大,季孫宿開始動起腦筋來。

季孫宿動了什麼腦筋,我們放在後面再講,這裡我們還是先關心一下魯襄公一行人在楚國的情況吧。

與魯襄公悠哉遊哉願意呆在楚國不同,叔孫豹等人卻非常焦慮。

離開魯國太久了,不知國內情況如何了?國家的事也好,家族的事也好,都是這些大夫們每日都要擔憂的。

在沒有手機電話電報的年代,叔孫豹等人對魯國國內情況可謂兩眼一抹黑。

幸虧楚國人很忙,荊楚人士也往往很實在,沒有為難過他們,甚至魯襄公還覺得在楚國這段日子過得很舒坦,不象平時在國內得看三桓眼色行事。

但到了楚康王下葬時,楚國人終於想起應該讓前來朝見的幾位諸侯參加一下楚國國喪。

史料記載,楚國人向魯襄公提出要求致襚。

致襚,是指古代給死人的衣服。當然,這個衣服也包括飾品和用品,如珠玉、衣物、財物等。

這些東東都要放在死人身上,如珠玉要含在口中,衣物要穿在身上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