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 孔子會見南子(2)(1 / 2)

費盡心思,如今孔夫子終於坐在自己面前,南子非常高興。

南子當然知道孔夫子非常重視名節,所以她盛妝端坐,前面特意以屏風隔之。給孔子安排的坐席非常符合孔子的身份,茶點水果,且有宮人一旁相伺。

孔子這才心頭大定,顯然,一切都很符合禮數,完全沒有令孔子有半點尷尬之感。

孔子向南子施禮,南子依禮還之。

然後,孔子正襟危坐,正欲開口,卻聽南子道“夫子之名,本宮如雷貫耳,早有意一見,怎奈受羈俗禮,不得已出此下策,望夫子見諒。”

孔子非常驚訝,他無論如何也沒想到,君夫人南子會如此謙遜,更如此坦誠,且自己進宮以來,南子禮數非常周到,這令孔子非常感動。

孔子忙起身施禮道“君夫人過謙了,丘著實惶恐。丘與君夫人均出身宋國子姓,血緣同脈,有意相詢宋國朝政。故冒昧求見君夫人,望君夫人不吝賜教。”

南子輕輕嘆了口氣,道“夫子之才,區區宋國之事,又有什麼不在夫子胸中?所謂子姓血緣,實乃本宮託詞。本宮只是替國君擔憂衛國,故請夫子賜教。”

孔子點點頭,他確實很想將自己的全部執政思想詳細講給南子聽,但要從何說起呢?

從這位君夫人的表現來看,她是一位絕對知禮守禮的人。如果自己一味講什麼禮教,可能效果極差。

衛國最需要什麼?

衛國的國家大政方針基本已定,那就是緊緊追隨齊國,推翻萬惡的晉國。自己雖然對齊國這種刀兵政策非常不認同,但衛國已經走上了這條道路,自己無論如何不能對此有半點反對之意。

再說,相比外交,自己最擅長的還是治理國政。衛國國政,此時最需要什麼?

一個是周禮。為何衛國近來內亂不斷?無非是以世子蒯聵為的一股勢力無禮禮制,居然與國君對著幹,甚至搞什麼刺殺君夫人這樣的陰謀。

衛國公族大夫,一個個自認為對國家居功甚偉,對國君不尊重,公叔戍也好,北宮結也好,違國君之意而行事,導致國內思想不統一,內亂頻。

一個是人才。衛國需要安邦定國的人才,但自己畢竟是外來戶,不能鳩佔鵲巢,那就要建議衛侯重用本國人才!

孔子將語言組織了一下,思索了片刻,道“丘以為,以禮治國,必能大治。”

然後,孔子將自己前幾年在魯國治理國政的經歷大致介紹了一番,包括自己墮三都最後未能成功之事,也毫無保留對南子講了。

南子輕嘆了口氣,道“夫子之治國理政,著實令本宮佩服。可惜夫子不容於魯國,否則,魯國必然中興。”

孔子道“君夫人繆讚了。其實,魯國之所以不容丘,並非國君之意,而在於卿大夫專權。丘以為,卿大夫專權,是廢棄周禮所致。

晉國亦是如此。如今晉國內亂,亦為卿大夫專權,國君無力掌握朝政,卿大夫們之間為自身利益必須互相爭鬥。

周禮不興,國將不興。故丘窮一生,致力於克己復禮,推行禮教。

丘之所以居於衛國,實乃因為衛侯乃雄才大略之主,且能牢牢把握朝政,公室強勁,故丘自信能一展平生所學,助衛侯一臂之力!”

南子大悅,她又詳細諮詢瞭如何治理國家的具體措施,孔子一一道來。

最後,孔子道“但凡治國,既已確定理念,那就當唯人才為先。丘觀衛國,衛國孔氏,賢良有德,且世為卿大夫。此外,衛國尚有蘧伯玉、彌子瑕等人,均為賢良大夫。

若衛侯能恩威並用,既重用之,又節制之,更善待來衛之列國士人,擇優而錄用之,衛國必大治。”

南子大悅,她相信孔子所言,皆治國之良策。有的人,為了突出自己,特意貶低別人,但孔子高風亮節,絕不忌賢妒能。

南子起身,隔簾向孔子深深施了一禮,道“本宮代國君誠謝夫子。待國君歸來,本宮定向國君轉達夫子之意。”

雖然隔著簾子,孔子未能見到南子本人,但孔子聽得“環佩玉聲璆然”,顯然,君夫子南子對孔子施禮。

孔子忙站起來還禮,然後,南子又將衛國的具體情況向孔子作了詳細說明。

最後,南子誠懇道“國君欲任用夫子為大夫,多次對本宮談及應以卿大夫之禮待夫子。然衛國情況複雜,故輕慢了夫子,請夫子務必不要放在心上。

待國君回國,本宮會催促國君儘快任用夫子。到時,夫子以卿大夫之名輔助國君治理衛國,衛國幸得夫子,必得大治。本宮在此,再次感謝夫子。”

然後,孔子又聽得一陣環佩玉聲,顯然,君夫人南子又向孔子行了禮。

孔子大為感慨,這位君夫人,哪有外界所傳那樣不知恥?這是一位極重禮儀的君夫人!從這一次對待自己的情況看,一切都依禮而行!

這樣的君夫人作伴,那衛侯會差到哪裡去?

孔子告辭出宮後,仲由、顏回等人早在宮外候著,見孔子出來,忙迎了上去。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