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 孔子赴蔡(4)(1 / 2)

蔡成侯的辦法是外熱裡冷,表面上熱情接待孔子一行人,實質上是對孔子一行人不理不睬!

孔子的本意是立即求見蔡成侯,他早就準備了一大堆說詞,相信憑著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一定可以說服蔡成侯堅定追隨楚國。

孔子很清楚,幾年前楚國討伐蔡國,蔡國被迫簽訂城下之盟,答應將國都遷至楚國邊境,向楚國表示臣服,同時獻上了大批奴隸。

這意味著蔡國曾經向楚國作出過承諾。

人無信不立,國無信則亡。你蔡國難道連這個基本道理都不懂麼?

你蔡國這兩年為何亂成這個鳥樣?連先君蔡昭侯都死於非命,還不是因為蔡昭侯不守承諾?

失信楚國,背棄與楚國盟約,私自決定成為吳國附庸。正因為失信,結果導致國內思想不統一,本就虛弱不堪的蔡國四分五裂,國家還有半點樣子?

孔子將這個道理提升到了“蔡國有違天道”的高度,指出蔡昭侯失信於楚國,即失信於天下,這是違背天道的。

這是孔子能夠搬出說服蔡成侯的最基本理由,是原則問題。

至於其他的理由,那就是現實問題。這樣的理由多了去了,如楚國再怎麼樣也是經周天子認可分封的諸侯,儘管楚國後來僭越稱王,但歷史上楚國對大周王朝的貢獻是巨大的。

要知道,楚國先祖鬻熊是最早追隨周文王參與伐商戰爭的部落領之一,而那個吳國,雖然號稱是周太伯之後,但對大周王朝有過毛線貢獻?

長期以來,吳國就是被排斥在華夏中原以外的東夷部落,根本沒什麼文化。而楚國呢?不但有著正宗的中原文化,更是被列國諸侯認可的兩大諸侯聯盟盟主之一。

而且,吳人是殘暴的,而楚人卻是有德的。

再而且,歷史上蔡國與楚國的關係一向交好,而且處於同一地域,連方言都相近。倒是那個吳國,操一口吳儂軟語,看看就不應該與蔡國是一夥的。

再而且,從大周王朝目前面臨的形勢來看,全世界諸侯必須聯合起來,抑制殘暴卻又強大的吳國北上中原,是最大的政治!

再而且,楚國地大物博,雖然曾慘敗於吳國,但那只是偶然因素。在如今的楚王領導下,楚國已經全面復甦再次崛起了,其強大的國力,哪是一時得志的吳國可以比擬的?

還有很多理由,反正,孔子相信,只要蔡成侯能耐心聽自己一席話,保證讓這位年輕的蔡侯立即下定決心追隨楚國!

只要因為自己的努力使蔡國選擇了楚國,那自己就為楚國立下不世之功,楚國定然歡喜,賞賜給自己大片封邑那也就順理成章了。

孔子的如意算盤打得??響,61歲了,時不我待啊。

孔子一行人也不怎麼在乎。諸侯五月而葬,蔡昭侯暴斃於二月份,但現在已是十二月份了,蔡昭侯才得以下葬!

蔡國,真的很亂。這個新繼位的蔡侯積勞成疾,合情合理。

但是,令孔子及眾弟子鬱悶的是,蔡成侯貌似一直處於心力交瘁中,至少幾個月來,居然一直沒有召見孔子!

孔子已經在蔡國好幾個月了,這幾個月來,但凡蔡國朝堂的事,孔子等人一點也不知情。

這也難怪,雖然孔門眾弟子中不乏刺探情報的高手,但當對方蟄伏不動,又有何情報可言?

唯一得到的訊息,是幾個月前的那樣蔡侯累得很,一直病了,朝政大會好長時間沒開了。

蔡國因為剛出現過弒君事件,公卿大夫們人人自危。誰也不知道孔子來蔡國的目的,但誰也貌似都知道孔子來蔡國的目的。

畢竟,楚國那邊傳來的訊息是孔子將在楚國出仕,且將獲得楚王給予的七百里封地。

楚國要從哪裡切一塊七百里那麼大的封地給孔子?

蔡國人不禁想起了楚國曾強令蔡國遷國至楚國邊境那事。難道,楚國要滅了蔡國,而將包括蔡國在內的一大片封地給孔子?

親吳派的蔡國公卿大夫們當然不可能容忍這樣的事生,連親楚的公卿大夫們心裡也打著小鼓。

誰也不敢直接接觸孔子,這位德高望重名滿天下的孔夫子究竟來蔡國是何目的,只能讓他自己對國君去講。

整個蔡國都在等著,苦苦等著孔子將亮出何種政治主張。

這就得看國君何時召見孔子了。

但蔡成侯始終不敢召見孔子!

不敢?

是的,蔡成侯不但不想召見孔子,而且他還不敢召見孔子。

從內心上親吳的蔡成侯害怕孔子真的會帶來楚王的命令!

“主公,孔夫子在蔡已數月有餘,主公為何還不召見他呢?”大夫張三小心翼翼地問蔡成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