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司馬師獨攬軍敗之責,吳蜀兩國聯手討伐曹魏。(2 / 20)

小說:金鑾殿模型 作者:雲中燕

司馬師卻是阻止住天子曹芳:“國有國法,軍有軍規,不可如此。臣願就此削去爵位。”

司馬師說完,只往大殿外喊一聲:“御林軍,只取劍來。”

轉瞬之間,只見御林軍奉劍而來。

司馬師一把拿過利劍攥在手中:“陛下,昔日先祖高皇帝曾削代謝罪,今,師當效仿先祖之德,於大殿之上削代謝東興之罪,自削爵位,以觀後效,以敬效尤。”

說話之時,便就舉劍要削頭。

諸葛誕、胡遵見司馬師要削代謝東興之罪,一陣跪爬到司馬師腳下,死死抱住司馬師大腿痛哭:“太傅,不可啊,太傅。”

然,如何拉的住?

只見司馬師伸手解開髻,把頭驀地散落下來。

散落下來之時,便用手掠掠,一把攥於手中。

猛然揮劍,把這一縷頭斬落下來。

斬完,便就把劍“當”的一聲拋落在地。

群臣見了,齊刷刷跪倒:“太傅,太傅…”

皆都滿含眼淚,喊個不停。

司馬昭默默出列,爬到司馬師腳下,把司馬師斬落的一縷頭緊緊攥在手中。

天子曹芳見了,也趕緊話:“太傅既然如此,便只削爵位,其他之職不可再動。諸位將軍也皆免罪,當效仿太傅為國盡忠。”

天子曹芳適可而止,及時言諭。

群臣聽聞天子話,趕緊齊聲呼喊:“吾皇英明,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一錘定音!

尚書傅嘏自然不敢再說話,也只得默然退回本列。

東興之敗,司馬師一人擔下所有,諸位將軍皆無性命憂,迴歸本位。

被打落牙齒卻只能往肚裡咽的司馬師隨後把精力全部投入內政之中。

司馬師下令大舉選拔人才,撫卹窮困百姓,處理被荒廢的政務。

以諸葛誕、毋丘儉、王昶、陳泰、胡遵等名將坐鎮四方,守衛疆土。

以王基、州泰、鄧艾、石苞等賢臣署理地方州郡事務,好生治理大魏。

以盧毓、李豐等人專門負責選拔官員,充實朝堂人才。

以傅嘏和虞松負責出謀劃策,奮圖強。

以鍾會、夏侯玄、王肅、陳本、孟康、趙酆、張緝等人參與朝政,強盛社稷。

如此一番,雖東興慘敗而致幾萬大魏兵士命喪東興,然卻是一時間上下一心,四海傾注,朝野頓時一片肅然。

東興之戰對曹魏司馬師來講,確是慘敗,然對於對東吳來說,自然卻是大捷。

東興之後,諸葛恪被進爵陽都侯,加拜荊州揚州牧、都督中外諸軍事,另賞黃金一百斤,馬二百匹,繒布各萬匹。

丁奉老將軍自然受封獎賞金銀也不在話下。

諸葛恪一時間權傾朝野而至鼎峰!

既然諸葛恪權傾朝野,在諸葛恪看來,此時正是建功立業的好機會。

“吾做為輔大臣,唯有建功,方服的群臣。想孫弘已是被誅殺,若果再取了魏國,其他輔佐大臣還有何話說?哪個不得臣服於我?”

東興大捷一時間給足了諸葛恪驕傲的資本及勇氣:“原來曹魏自無有司馬懿以來,司馬師兄弟乃小兒,不過如此。東興區區數千人就能殺得司馬師十二萬大軍人仰馬翻,丟盔棄甲,血流成河。倘若我出動數十萬大軍那豈不是就此滅了曹魏?若果做得開疆拓土之功,我諸葛恪在東吳豈不名垂青史,功勳第一?”

諸葛恪一時間按耐不住伐魏之心。

諸葛恪在府中盤算的頗為得意。

既然如此,一刻也不耽誤,即刻上書少帝孫亮,欲要出兵伐魏。

東吳群臣聽說諸葛恪欲舉兵伐魏,皆都出列反駁:“先帝在世之時,大力塗塘,乃是集國之力而斷魏軍伐吳之路。今塗塘已成,且又修築大堤,建得兩城,雖是城小然卻堅固,東興之捷已然驗證,此時,宜休養生息,固國安民的好。”

“如果此時興兵伐魏,則是有違先帝之意!”

“不可出兵!”

群臣的反駁之聲,一時讓朝堂之上的諸葛恪不由頓生火氣:“皆都如此的鼠目寸光!”

說話之時,卻是整整朝服,站於大殿之上大聲反駁:“汝等膽小之輩,可知漢高祖劉邦嗎?可知荊州劉表嗎?”

諸葛恪大聲質問。

“漢高祖劉邦佔據漢中險要之地,本可安享榮華富貴,然,漢高祖劉邦豈能如同諸位般短淺見識,漢高祖不僅僅不安享榮華富貴,卻是冒險出關攻打項羽而成霸業!當年荊州劉表卻因如同汝等般見識,不慮十年之後之事而丟失荊州,致使子孫飄零。如此,只顧眼前之利而不慮國之長遠,豈能久乎?”

一番引經據典的反駁諸位大臣。

然,諸葛恪反駁之聲,卻未嚇倒中散大夫蔣延:“太傅所言雖是不錯,可太傅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漢高祖劉邦出關攻打項羽,乃是天時地利人和,而如今曹魏雖是司馬懿亡故,然,魏國四方守將卻是個個驍勇善戰,不僅僅驍勇善戰,更是緊緊依附於司馬氏,可謂上下一心。如此曹魏,豈能是一日之間吞併的?”

據理力爭。

然,蔣廷的話,卻是瞬間激怒本就火氣頓生的諸葛恪:“來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