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六章 以強凌弱 討價還價(1 / 3)

小說:順明園招聘 作者:特別白

“大帥神射!”

在膠州城外的校場上,幾名大腹便便的商人在那裡鼓掌叫好,此時是崇禎十三年的正月二十一。

駐守淮北的膠州營軍隊已經開始進入南直隸,這期間海州一線的鹽場又見過幾次大批的船隊經過,不過也許知道山東的兵馬就要進駐此地了,所以也沒有敢上岸,僅僅是經過而已。

兩淮鹽場總算是能保證相對正常的生產了,兩淮鹽商也算過,經過崇禎十二年年底這麼一鬧,當年的收入差不多損失了兩成。

山西和河南將近四成的鹽販子和鹽商都是朝著山東那邊買鹽,將來要把這塊市場奪回來還要花費好大的力氣,不過相對於膠州營,兩淮鹽商在這些地方有許多官面上的老關係,而山東的鹽販子在外面沒有太深的根基,失去的市場還是能拿回來的。

眼見著李孟的大軍就要進駐淮北了,兩淮鹽商和山東總兵李孟是打過交到的,知道此人的心狠手辣,這次請山東兵入淮,說是割肉補瘡不算誇張,飲鴆止渴也不過份,不是長久之計,眼下要做的,就是把這個煞星奉承好。

按說這過年對於兩淮鹽商實際上是個狂歡,極為奢靡快活的一個月,可今年這局面,新年正月的快活日子也不顧了,派出幾名身份不低的鹽商直接趕往膠州城。

兩淮鹽商幾百年的傳承,自然知道和官面上的人物如何打交道,按照他們鹽商的行話說道,叫做調教。

不管一個官員喜歡金銀,還是喜歡美色,或者有什麼愛好,鹽商依仗著豐富的財力總歸是能把人買通,讓其死心塌地的給自己效力,淮安、揚州兩府的府縣官員,衛所指揮,兵營的軍將都是如此,有如鹽商們的家奴一般。

到得膠州城,讓這些養尊處優的鹽商們頗為不習慣,按說膠州城眼下是魯鹽的中心,鹽利豐厚,總該有些富貴的氣派。就像是漕運在山東的樞紐濟寧州一樣,誰想到來到膠州這裡,卻見到一個有序、枯燥的城市,街面上看不到什麼休閒娛樂的設施,所有人都在緊張的忙碌,好像每個人都有事情作。

這讓鹽商們很是咒罵了幾句無趣,但帶著的美女俊童都是要送給山東總兵的,自己使用不得,也只能是咬牙熬著。

不過他們卻根本沒有注意到這個方面,城中見不到乞討的流浪漢,也看不見在路邊飢寒的奄奄一息的難民。

過來的鹽商代表們也都知道從前雙方恩怨的來龍去脈,心想李孟未必會給他們好臉色看,對方還是一府參將的時候,就毫無懼意的和鹽商們血腥廝殺,而今是山東總兵了,氣焰肯定會更加的囂張。

誰想到李孟倒還是客氣,先是把他們安頓下來之後,約定是正月二十一和他們在城外校場那裡相見。

現在雙方是來和和氣氣談事情,鹽商們倒也不擔心這是鴻門宴,索性是先把各色禮物送進李府中,李家莊園的管家羅西除卻二十名男女奴僕之外,其餘的物品金銀都是收下來,這樣的表示,讓鹽商們更加的放心。

大概是一年前,膠州營的大規模練兵就不在城池附近進行了,而是在距離城市稍遠的地方演練兵馬,一來是軍隊的規模擴大許多,從前的那些校場並不適合使用,二來是很多軍事演習也有保密的需要,距離平民聚居的地方越遠越好。

膠州城外的這個校場,最多也就是四百人在其中演練,早就被大軍廢棄不用,不過李孟在膠州城中居住的時候,經常是帶著親兵來這邊操練演習,前面我們已經說過,李孟的親兵營實際上是軍官預備隊。

在這個小校場上,李孟給親兵們講述,並讓士兵們進行實地的推演,閒暇時,李孟也經常在這個校場鍛鍊下身體。

山東總兵李孟在校場上鍛鍊身體的時候,也順便的接見一些客人,這邊比起府邸少了幾分正式和嚴肅,大家都是隨便一些,也顯得親切。

在距離李孟五十步左右的地方豎著箭靶,李孟站在這邊張弓搭箭,可畢竟是沒有經過什麼弓箭的巡檢,一箭射出去,根本沒有碰到靶子,反倒是紮在了一邊。膠州營的武將之中,除卻馬罡等有數幾人之外,其餘的人對於弓箭都不是太在行,這弓箭訓練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膠州營這些半路出家的人,那裡有這樣的時間。

即便是歪的不能在歪,可鹽商們還是滿面笑容,真心實意的在那裡鼓掌叫好,當然,心中是不是嗤笑,那就不為人知了。

站在邊上護衛李孟的親兵有三成是從各營之中新抽調過來的,和李孟近距離接觸的時間很少,看到自家大人射箭偏離這麼多,有幾個人忍不住想要笑,不過那幾個老兵卻都是神色如常,顯然是看得多了。

李孟看著插在土地上的箭支,禁不住苦笑著搖搖頭,聽到身後鹽商們的大聲叫好,這笑容禁不住又是加重了幾分,他偶爾也想,自己已經是來到了古代,那麼一方大將精於弓馬也是必須的要求,自己當然要學會,不過一來是沒有時間,二來是弓箭這種,對訓練要求很高,事務纏身的李孟根本做不到。

“把火銃拿上來!”

邊上的親兵接過弓箭,邊上有士兵把火銃遞過來,李孟所使用的火銃也是膠州營的制式火銃,帶著木叉架的哪一種。親兵們已經是把彈藥裝填完畢,火繩也已經是夾在了火繩夾上,李孟擺好姿勢,對準了靶子。

“轟”然一聲,稻草紮成的柱形箭靶已經被這一火銃打斷了,親兵又是遞過來兩把火銃,每槍都是正中目標,鹽商們的喝彩聲又是高了幾分,對於這種火器的認識的,李孟還是有自信的。

李孟把火銃丟給身邊的親衛,轉身走向那些鹽商,一貫是嚴肅的李孟臉上難得的帶著笑容,倒是讓身邊的那些親兵們頗為的詫異,難得看到大人這個樣子,此時是居然這麼和藹。

校場周圍也有幾間小屋子,這是從前鹽丁們的營房改建的,也可以用作是招待客人的客房。

雙方落座,親兵們送上來茶水點心,留下一名護衛之後,其他人都是跟著退了下去,李孟拿著手巾在臉上隨便擦了幾把,也藉著這個機會打量著對面的這三名鹽商,這時代難得見到胖子,對面這三人就是那種圓滾富態的模樣,看得出來是養尊處優多年了,這三人都是四十歲的年紀。

落座之後通報姓名,卻是一人姓孫,一人姓姜,還有一人姓沈,身上的打扮看著素淡,可每一處都是考究昂貴之物,這才是世代富豪的氣派,李孟也做過生意,對這些東西有一定的瞭解。

隨便這三人一人身上的衣衫飾物的價值,都值得上膠州營千總以上官員身上的全甲,李孟這個態度,讓對面的三名鹽商都有些不知道如何是好,那位沈姓鹽商笑著開口說道:

“大帥,不知道昨日小人們置辦的那些禮物,可還入眼?這次來山東,委實是也是倉促了些,小人們兄弟三個匆忙在揚州城置辦了一些粗陋的東西,還望大帥莫要見怪!”

到了李孟這種一省總兵的地位,這大帥兩個字確實是當得了,聽到沈姓鹽商提到昨日的禮物,而且還說是粗陋,李孟心裡面一時間還真是有些感慨,昨日那些禮物不算那些丫鬟和小廝,差不多要三萬兩銀子,這要算是粗陋,那什麼算是精美。

李孟頗有自知之明,他對崇禎年間以後的古詩詞文章幾乎是一竅不通,讓他去賣弄文采拿著後人的東西騙古人肯定要出醜,來到這年代之後,一直又都是在兵戈之事上操心,索性自認是個粗人。

昨日那些禮物,都是些精巧之極的東西,或者是珠寶首飾,或者是精瓷玉器,李孟看著都有些彆扭,心想你要是直接送三萬兩銀子我自己買多好。

說起來顏若然的肚子已經有了些模樣,眼下在李府完全是以她為中心,圍著她轉,顏若然對這禮物裡面一套上好的青瓷極為的喜歡,這青瓷的質地比起來當日李孟花重金購買的青玉觀音還要高出幾份,在那裡被燭光一照,就好像是清水凝結成了形狀,美麗非常,顏若然愛不釋手。

自家夫人高興,李孟自然也是跟著高興,聽到對方提起,李孟當即笑著開口回答說道:

“那套青玉不錯,內人很是喜歡!”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