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決裂(1 / 2)

富紳的能量很大,因為他們有錢,有錢好辦事,在什麼時候都通用。

通運河,有百姓鬧事;建造京都,材料運輸受阻;織造局,有亡命之徒放火;儘管沒有造成大動亂,織造局失火也被及時撲滅,但工期的進度卻被嚴重拖延。

一系列噁心朱棣的事情相繼生,搞的朱棣暴跳如雷。

事實再次證明,皇帝並非可以為所欲為。

造成如此局面,主要是朱棣太霸道了,富紳可不是善男信女,他們沒有家國大義,看中的只有利益。

如果有人阻擋他們大財,那麼即便是皇帝,他們也敢反抗。

也就是朱棣了,若換成建文,說不定真的有人敢造反。

擋人財路,如殺人父母,何況朱棣已經到了割富紳肉的地步。

朱棣心力交瘁,只好暫緩北伐事宜,把精力放在出海貿易、通運河、建京都的事情上。

有了大量的軍隊看管,小動亂總算平息下來,工程進度重新步入正軌。

但很快,禍亂又起,諸如:建造木材被燒,磚窯塌方……

朱棣火了,他明白,不見血是不行了。

於是,他下旨昭告天下:之前的事既往不咎,但有再犯者,格殺勿論,凡是出問題的地方,當地所有官吏全部格殺,一個不留!

朱棣敢這麼幹,因為他能這麼幹,軍隊牢牢在他手中掌控,天下亂不了。

詔書下達後,僅一個月,就誅殺了千餘人。

見皇帝來真格的,富紳頓時收斂許多,情況瞬間好轉。

但依舊有大大小小的問題,此外,建文帝沒死的訊息,也在民間流傳開來,搞的朱棣焦頭爛額。

這個資訊傳的很快,一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等到朱棣得知,再想肅清本源,也無從查起。

總不能把百姓也都殺了吧?

無奈之下,朱棣只好率百官祭奠建文,並將齊方黃三人所犯的罪行,昭告天下。

這一舉措,緩和了流言蜚語,但依舊沒有遏制。

並在有心人的鼓動下,愈演愈烈。

為此,朱棣頭疼不已,但更多的是憤怒。

朱棣不是一個軟弱的帝王,也深知禍亂源頭在哪兒,於是,他做了一個絕大數皇帝都不敢做的決定。

——和富紳徹底決裂。

接下來,凡是流言盛行之地,總會有百姓控訴富紳欺民,巧的是,錦衣衛總能第一時間得知。

接著,勒令、監督地方官,從快,從嚴論處。

殺頭的殺頭,流放的流放。

富紳利用百姓對付朱棣,朱棣也反其道而行之,用百姓來對付富紳。

不同的是,朱棣只是名譽受傷,而他們丟的是命。

富紳也不是傻子,針對性這麼明顯,他們又豈會看不出來,於是,漸漸消停了。

最終的結果,是朱棣贏了,但贏的不光彩,而且,埋下了不穩定因素。

自古以來,歷朝都是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到了宋朝時,士大夫更是到了架空皇權的地步。

朱元璋奉行與民共天下,卻也不敢與天下富紳為敵,因為他們的能量很大。

甚至,大明也沒有完全脫離與士大夫共治,這種模式已經根深蒂固,尤其是歷經宋朝之後,根本不是說改就能改的。

富紳在地方上影響力很大,因為他們掌著很多人的飯碗,而高明的富紳,更是會籠絡民心,提高自己的威望。

當然,若皇帝強行改,也是能改的,只是會逼得富紳造反罷了。

那樣的話,付出的代價,即便是皇帝也無法承受。

而最終的結果,不外乎殺光天下的富紳。

可就算把全天下所有富紳都殺頭,抄家,將財富重新劃分,過上數十年,財富依舊會迴歸到少數人手中,還會有新的富紳。

這是歷史規律,誰也沒辦法更改。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與士大夫共治天下,也不失為一步好棋。

但,人的貪慾總是無止境的,今天得了櫻桃,明天就想蘋果,後天還想西瓜,這是人性。

宋朝就毀在了士大夫手裡,例子就在眼前,朱棣豈會服軟。

這場鬥法,表面看朱棣贏了,但李青知道,內部矛盾已經開始了,因為朱棣不遵守遊戲規則。

只是攝於朱棣這個武皇帝,暫時隱忍不罷了。

但這個矛盾,遲早會爆出來。

李青暗道:“或許,這就是大明,乃至所有封建王朝走向覆滅的根源。”

他看到了,但他想不出解決之法,似乎怎麼做,都是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