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相遇,試探(1 / 3)

李青暗暗盤算著從哪裡入手,思來想去,還是覺得最好的辦法是先讓小皇帝掌軍。

文臣、武將,天然不對付!

如今文臣勢大,想打壓文臣,只能讓武將起來。

而武將崛起的最好途徑,就是建立軍功,換言之,也就是動戰爭。

李青心說:也不知好聖孫到底給我開了啥掛。

取得於謙信任不難,取得小皇帝信任就難了,他縱有經天緯地之才,皇帝不用也白瞎。

不過,他並不是很擔憂。

朱瞻基布的局他看不透徹,但並非完全不瞭解。

比如於謙。

若非朱瞻基操作,于謙沒可能混到這個地步,此外還有張輔和于謙統一戰線,可以說,朱瞻基已經把他布的局,整個強化了一遍。

他完全可以透過於謙,進而取得小皇帝信任。

朱祁鎮…唉,也不知究竟如何……李青暗歎。

來大明這麼久,他對所知的大明歷史,已經不再那麼相信了,比如朱棣的下西洋政策。

在後世人眼中,這就是個賠錢的買賣,但實際上卻是朱棣建立不世之功的資本。

沒辦法,史書是文人為的官紳寫的,一切不利於他們利益的,都會進行加工,甚至夾帶私貨。

明實錄可不是寥寥數筆,整部明史錄高達一千六百餘萬字,平均每個皇帝一百萬字。

這可不是小說,而是通篇文言文,精煉到極點的文字,記錄著皇帝的一生;

它沒有標點符號,沒有故事結構,甚至沒有斷句。

上任皇帝的實錄修好,下任皇帝都是草草看上幾眼了事,要知道,一冊書攏共也就數萬字。

那麼多本堆在一起,誰有閒工夫看的完?

這其中,可操作性很大。

但也不是說,明史沒有可信度,事實上,絕大多數都是真實的,比如皇帝下了什麼詔書,升了誰,貶了誰,殺了誰……這些都是真的,可上面卻不會記載皇帝為何這麼做。

以至於,後世的史學家,都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歷史就像是蒙了層神秘面紗的女子,令人嚮往,且想揭開,然而,它的真面目早已淹沒在歷史長河,沒人能說得清。

李青改變了,改變了很多。

那些所知不多的歷史,已然沒了參考價值,他甚至覺得,即便不來,那一戰也未必會生。

亦或,大明的衰落並不是因為那一戰,而是……在朱祁鎮沒成年的這些年。

以如今的朝局混亂程度,再過十年,必定作用到民間。

李青思緒飄飛,愣怔出神。

這時,于謙和朱祁鎮聯袂走出宮門。

李青就站在宮門口最顯眼的位置,兩人都看到了他。

二人同時停下步子,怔怔的看向李青。

于謙自入京時,李青便戴著面具,所以他並未識破李青身份,但卻有種難以言喻的熟悉感、親切感。

甚至在看到李青這一瞬間,身上的千鈞重擔頃刻間消弭無形,特別放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